APP下载

天津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力配置及专业培训现况调查

2017-08-12陈江琼刘婷婷张迎迎胡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专业培训天津市养老

陈江琼 刘婷婷 张迎迎 胡芳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4)



天津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力配置及专业培训现况调查

陈江琼 刘婷婷 张迎迎 胡芳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4)

目的 全面了解天津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以及照护人员的培训现况,为确立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机制、制定老年护理专业培训教材以及构建养老机构护理管理体系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养老机构调查表对天津市内六区共51家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同时,利用照护人员调查问卷对上述机构调研当天在岗的共计252名照护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 51家养老机构现有照护人员总数为571人,其中护士21人;总床位数6 011张,入住老人总数3 539人,老人与照护人员的比例为1∶0.16;所调查的252名照护人员,其平均年龄为(52.13±6.42)岁,多为女性,占72.6%;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92.5%;聘用方式以临时聘任为主,占59.5%;资格证持有率为46%;工作年限3年以上者占23%;接受过不同形式培训的照护人员占70.6%,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下者占62.3%,主要培训内容为清洁卫生、饮食照料、排泄操作、安全操作以及养老机构护理员工作须知五大方面内容。结论 天津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照护人员严重缺乏;现有照护人员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护理培训内现状不理想,养老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管理以及人员培训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养老机构; 人力资源配置; 专业培训; 护理

Pension institutions; Human resources allo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Nursing

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养老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老龄产业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1]。2015年我国发布的《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在城镇社区举办或运营老年人照料中心、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将所属的度假村、招待所、培训中心等转型为养老机构等意见。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以及全民整体素质的逐渐提高,老年人群及及其家庭对专业化、社会化的机构养老需求进一步增大。然而,护理人力配置,照护人员整体素质、专业技术能力等是衡量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2]。为全面深入了解天津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以及照护人员的专业培训现况,本研究组于2016年2-7月对天津市内六区51家养老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天津市内六区,即和平、河西、河东、河北、红桥、南开区的51养老机构及其在院照护人员进行实地调研。照护人员调查问卷共发放270份,有效问卷252份,有效回收率为93.33%。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调研组在查阅和分析大量文献及政策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养老机构基本信息调查表和养老机构照护人员调查问卷,再经由多位养老机构资深管理者和护理专家修订、完善后实施调查。养老机构基本信息调查表主要包括机构类型、所在区、创建时间、经营方式、总床位数、入住老人数、照护人员数量等内容。养老机构照护人员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含照护人员的一般资料和从事养老护理的工作情况以及所接受护理培训内容三大方面。其中,护理培训方面包含老年护理基础、生活护理、护理技术以及职业素养四大板块共计17项内容。

1.2.2 纳入排除标准 养老机构纳入标准:位于天津市内6区;机构负责人同意参与本次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机构总数床位不少于50张。照护人员纳入标准:在该养老机构参与护理工作≥3个月,同意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当日不在岗照护人员;在机构内入住但兼职老年护理工作的照护人员。

1.2.3 调查方法 本调研组由课题组成员和天津医科大学的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组成,经由课题组负责人统一培训后实施走访调查,具体过程如下:(1)通过互联网搜索,获得市内六区养老机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及通讯地址,制成养老机构通讯信息汇总表。然后,各调研组内负责联络协调的成员与养老机构负责人进行洽谈,征得其同意后约定调查时间,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2)依据实地调研情况填写养老机构基本信息调查表相应内容。(3)向取得知情同意并符合照护人员纳排标准的调查对象发放照护人员调查问卷,向其讲解问卷基本内容和填写要求,依据调查对象具体情况采取自填或问答式代填方式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并检查填写内容的完整性,及时查缺补漏。每份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由同一名调查者完成。

2 结果

2.1 养老机构及其人力配置总体情况 调研组对天津市内六区51家养老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51家养老机构已经营平均年数为(12.08±5.49)年,总床位数6011张,入住老人总数为3 539人,总体入住率为58.88%;拥有照护人员总数为571人,其中包括护士21人;床护比为1∶0.09,老人与照护人员的比例为1∶0.16。本次调研的51家养老机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养老机构基本情况(n=51)

由表1结果可见,天津市内养老机构主要集中于河北、河东、南开三个区,这可能与这三个区的房价及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有关。机构类型以养老院或老人院为主。经部分机构负责人介绍,多数老人及其家庭认为护养院、疗养院等属于高消费机构,界定为老人院或养老院可为绝大多数老人及家庭接受,提高入住率。经营方式上,绝大多数机构为民办民营经营方式并且没有社会资助。另外,调查中发现资助养老机构的主体为中国福利彩票、中国体育彩票基金,个别养老机构因收住残疾人,民政部门有一定补助,但多数养老机构自负盈亏,没有任何资助。

2.2 养老机构照护人员整体情况 本次研究对上述养老机构调研当天在岗的共计252名照护人员进行了调查,其平均年龄(52.13±6.42)岁,其他信息情况见表2。

表2 养老机构照护人员基本情况(n=252)

2.3 养老机构照护人员专业培训状况 252名照护人员的老年护理持证状况及专业培训情况如下,见表3。

表3 养老机构照护人员专业培训状况(n=252)

3 讨论

3.1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招聘难度大,现有照护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由照护人员整体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天津市养老机构照护人员的平均年龄为(52.13±6.42)岁,整体年龄偏大且以女性为主,此部分人群由于自身机体状态的下降,对精细的或高级的护理工作,如身体状况观察、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等难以胜任。养老机构照护人员本市和外地人员数量差别不大,多数为下岗工人或务工人员,整体文化层次较低,92.5%为初中及以下学历水平,以上调查结果与张宝义等[3]和赵赛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部分养老机构存在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人兼职做照护人员的情况,主要包括家庭经济状况不理想、退休金不够支付机构费用以及希望帮家中子女减轻生活负担等三大类老人;另有部分老人因生活单调乏味、想要活动锻炼、不习惯被人照顾等原因自愿协助照护人员完成日常工作,如打扫院落、送餐等等。此类人员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护理人力的不足,但其所能胜任的护理工作非常有限。此外,调研中还发现如下问题:(1)多数机构照护人员未统一着装或者工作服卫生状况较差。(2)部分在岗照护人员在楼道内吸烟、谈笑、闲聊等。(3)部分机构老人反映有个别照护人员欺打、辱骂精神异常或身体失能老人情况。(4)绝大多数养老机构门口均挂有招聘信息,处于常年招聘状态等。这说明天津市养老机构现有护理群体综合素质不高,人力严重缺乏,照护人员招聘难度大。近年来,部分研究[5]建议在高校开设多层次老年护理教育,以完善老年护理体系。但是,笔者认为在天津市养老机构工资待遇低和现有服务主要为日常生活照料的前提下,难以吸引到年轻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同时,从主要工作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93.8%的照护人员主要工作为日常生活照料和环境卫生保洁,学历一般的中年女性对此类工作就能较好胜任,在现有条件下无需刻意追求高学历、年龄小等要求。相反,如何提升天津市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保证足够人力配置是目前亟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3.2 照护人员工作强度大,排班模式欠合理、福利待遇较差 由表2统计结果可看出,有96.8%的员工为合同制或临时聘用方式,这一结果可能与照护人员绝大多数为下岗工人或外来务工人员有关。有88.9%的照护人员的上班方式为24 h制,即从当日晨接班连续工作至次日晨交班的模式,部分机构还要求次日下班人员在下班当日的午餐和晚餐时段返回机构协助发放食物和回收餐具;部分照护人员工作为12 h制,即从早上某时间持续工作至下午或晚上某时间点,中间能否休息或休息时长不一,绝大多数养老机构照护人员没有休息日或无实际意义上的休息日。另外,有87%的照护人员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且92.8%的照护人员月薪2 500元以下。调查中还发现,绝大多数照护人员需看护的老年人在12人左右,除日常基础照料外,无暇他顾;有个别家属反映,一层楼20人左右只有一个照护人员,难以妥善照顾老人等。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养老机构不合理的排班方式加上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不仅使人力得不到合理利用,对于现有的年龄偏大的照护人员团队来说,更加其重身心上的疲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加之不高的工资收入以及缺如的绩效管理,难以提高照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无法保证照护工作质量。

3.3 护理专业培训形式单一、时间短、内容较为局限 从表3的统计结果可得出,天津市养老机构的专业资格证持有率为46.4%,仅有48.8%的人员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这与孔令磷等[6]等的调查结果相似。虽然我国《劳动法》规定从事与人民生命安全相关的职业必须取得相应资格证,但从调查结果可发现多数照护人员在在从业前并未接受系统培训或未能考取相应资格证书。在培训时间方面,62.3%的人在3个月以下。同时,在与照护人员交流过程中还发现,多数人是因为机构要求而参加培训,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人员因为学历水平较低,对培训内容理解程度有限,资格证考取困难。培训内容上,以清洁卫生、饮食照料、排泄操作、安全操作以及养老机构护理员工作须知五大方面为主,并且内容表浅、覆盖面窄,难以适应于内容复杂、风险程度较高的老年护理工作。笔者认为,针对目前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力资源整体情况,应将专业培训形式多样化,进行分层培训。例如专业学习可由政府组织培训、机构自己组织或学员自学,只要能在上岗前按要求通过考试并取得资格证即可,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培训费用。考试也可按比例分为笔试和操作两部分,以适应不同学历层次人群。另外,资格证除目前的分级以外,还可进行分类,即同一级别分为几类,以便各养老机构做用人参考,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同时,还可依据其级别类型给予不同待遇,以体现工种差别,促使更多的照护人员参与培训、考取更高级别资格证。培训内容要兼顾老年人群生理心理特点、养老机构整体需求等多个方面,合理增加老年常见疾病护理、临终护理以及部分使用度高、需求量大的现代医疗护理技术等内容,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康复护理需求[7]。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天津市需加强和完善对养老机构照护人员监管力度,完善和改机现有专业培训机制,促进机构整体持证率不断提高,推动养老护理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1] 中商产业研究院.天津市养老机构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R].2016.

[2] 张岩松.加强我国老年养护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589-3590.

[3] 张宝义,吕彦方.天津市民办养老机构基本现状的调查[J].社会工作,2006(2):53-55.

[4] 赵赛,赵力结,孙静,等.天津市南开区民营养老院养老护理现状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2):145-146.

[5] 王若维,杨庆爱,王桂云.山东省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5,30(2):81-83.

[6] 孔令磷,胡瑶,赵梦遐,等.咸宁市城市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16,23(1):42-45.

[7] 高丽,郭明贤,崔艳等.陕西省12家养老机构护理员对老年护理知识认知与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14,21(8):5-7.

天津市科协科技团体决策项目(编号:TJKX2016-JC01)

陈江琼(1990-),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静疗护理、肠内外营养及护理管理

R471

A

10.16821/j.cnki.hsjx.2017.15.014

2017-03-26)

猜你喜欢

专业培训天津市养老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涵盖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影音与智能技术的专业培训 2017 CEDIA系列培训杭州中级班报道
爬冰卧雪砺精兵
——2017年度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专业培训拉开序幕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澳大利亚 立法早,法律体系完善,重视对交警展开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