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特征、问题及其矫正

2017-08-11苏冰星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矫正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当今时代,“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公认的价值取向。然而,我们不能只是停留于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宏观价值取向,而要重新审视其微观价值取向,清晰认识其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和教育实践中所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并寻找有效应对策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取向 问题 矫正

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见,从理论上而言,“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公认的价值取向。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总是不如人意,教育活动并不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以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水平呈正相关。虽然其原因是复杂的,但从教育内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所存在的问题或许是最直接的因子。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是停留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价值取向,而必须重新审视其微观价值取向,清晰认识其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和教育实践中所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并寻找其矫正的有效策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或教育功能选择,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或价值态度。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它既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客观变化,又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根本要求。一言以蔽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必须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

1.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从封闭走向开放

由于几千年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生存方式的影响、封建社会“臣民”教育的禁锢、建国后极“左”思潮的消极影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封闭于课堂和学校,其价值取向总是囿于知识价值或意识形态的狭小范围之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走向了全面开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对外开放的世界,跳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价值或意识形态的圈子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促使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2.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从守旧走向创新

当下,在我国,创新驱动不仅成为人们追求发展的共识,而且创新被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成为了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成为了我国的战略目标,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排在了首位,可见地位重要。在此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决不能墨守成规,抱残守缺,而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以问题为导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开拓,批判继承以往价值取向的合理因素,增添时代发展的新内涵,创造一个民主开放、敢于创新的新环境,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

3.命運共同体建设的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从批判走向包容建设

从价值取向的性质上来说,“批判”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是对旧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扬弃。当今时代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必须从批判型向包容建设型转变。从价值取向的性质上来说,“包容”“建设”是敞开宽阔的胸怀,宽容大度、尊重理解、海纳百川,着眼于尊重个性、尊重个体发展,运用灵活的办法,尊重与满足不同群体的正当、合法权益,寻求多赢的格局,建设一个美好的新世界,构建起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与方向是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总体而言是正确的,这些都是不能否定的。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一部分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存在问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应当冷静、清晰认识其价值取向所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有效化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局,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

1.重知识价值而轻德性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是“立德树人”。而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不是先天的、自生的,而是教育对象生活阅历的观念积淀或主观反映,它涉及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道德认知、思想政治道德情感、思想政治道德意志、思想政治道德信念以及思想政治道德行为,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超知识性。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有的人往往只注重思想政治道德理论知识的传授,所关注的主要是外在的知识价值,而忽视了其内在的德性价值,忽视了人格修为和德性践行,故而难以激发受教育者的欲望、动机、兴趣、情感等个体因素,难以走进受教育者的心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知识价值只是前提与基础,德性价值才是目的与归宿,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辩证统一的。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德性价值或许更为重要。

2.重社会价值而轻个体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可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按照社会要求培养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具体化;后者是指尊重个体的需要,遵循个体的发展规律,培养和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促进人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两者是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具体而言,前者是后者的根本保障,后者是前者的核心动力,两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生共赢。然而,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重社会价值而轻个体价值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社会中的人,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塑造人的品格的功能与价值。在党和国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回归原点,将教育对象——人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视为其出发点与归宿,一切为了受教育者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其个体价值,即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激发精神动力、塑造健康人格、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当下,从社会价值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这不是忽视或否认其个体价值的依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其个体价值,尊重和落实个体的主体性。

3.重政治价值而轻伦理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或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不懈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求真”,同时,要注重受教育者的德性人格,引导受教育者“崇善”。如果忽视受教育者的德性人格修为和德性行为养成,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只能是陷入空洞的政治说教,就可能培养出“只有知识而没有人性”、“只有知识而没有教养”的野蛮人。

4.重科学价值而轻审美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科学的,具有科学价值。这里的科学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遵循人自身的发展规律,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律”,以引导受教育者追求科学真知,接受社会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过合规律性的生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审美价值,我们要遵循美的规律,将美的元素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使受教育者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进而受到感染、启发与教育,过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中存在问题的矫正

1.坚持主流价值与包容多样需求的统一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坚守主流价值取向。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其活力与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一旦失去主流价值,我们就会失去前沿阵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教育宗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价值,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价值的前提下,我们应当承认、尊重和包容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这里的“多样化”不等于“多元化”,不是主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其他社会思潮尤其是西方价值观等“多元化”的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多种利益主体的客观存在,肯定会出现多种利益需求,出现多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但是,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人们利益需求、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并不等于指导思想就要“多元化”。“多元化”与“多样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样化”,是社会主流价值(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大众化,使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价值由“虚”变“实”,由“远”及“近”,使其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深入人心。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正是具有不同利益需求与价值取向的个体,必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发展个性。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总之,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多样化”,来服务与满足“多样化”。

2.坚持知、情、意、信、行的统一

从本质上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传授思想政治道德知识,而且要涵养思想政治道德情操、锤炼思想政治道德意志、培育思想政治道德信念、优化思想政治道德行为,是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统一。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受教育者实现由“知”到“信”的内化(第一次飞跃),然后再由“信”到“行”的外化(第二次飞跃)。只重视思想政治道德知识的学习,只重视道理的宣讲,轻视思想政治道德行为的培育,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不一”,其结果就是内容似乎很丰满,但效果其实很骨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统一,教育者绝不能以“道德楷模”自居,而是要放低身段,尊重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起平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策划者、行动方案的指导者、行动效果的评价者,真正成为受教育者的“行动导师”。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要实现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统一,就必须特别关注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与体验性。我们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是引导受教育者在开放的环境中,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体验中,身心并举、手脑并用、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自我进步。这是实现知、情、意、信、行有机统一的根本所在。

3.消解价值冲突,谋求生命的和谐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完善和发展人的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理应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个体的存在,关照现实人的生存状况,以生命在场为起点,以生命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和归宿。正如鲁宾斯坦所说:“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向他提出对他有重大意义的、富有吸引力的任务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道德上的一切缺陷,一切越轨行为的主要源泉,都是因为人们的精神空虚而造成。”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只有尊重人、关怀人、关爱人、关切人的现实生活,消解人的“精神空虚”,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思想政治教育才具有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才能消解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冲突,谋求生命的和谐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要谋求生命的和諧发展,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既存在于科学知识之中,又存在于人的身心之中,更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对于人的成长而言,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比知识观念更具有深远影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疏导,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谋求生命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惟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成己成人。

——————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9.

[2] 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 鲁宾斯坦.心理发展的原则与方法[M].转引自伊·斯·马延科.教育过程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苏冰星(1976-),女,四川成都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矫正思想政治教育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