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和人性

2017-08-10郭玲玲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3期
关键词:狼图腾人与自然

郭玲玲

摘要: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和现代中国作家姜戎尽管所处的时代、文化及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作品《野性的呼唤》和《狼图腾》中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和所体现的生态伦理主张却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我们细读这两部小说,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意识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启示与告诫意义。本文运用生态伦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将理论与文本结合从而对《野性的呼唤》和《狼图腾》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中所体现的生态与人性的关系,试图唤起人类的生态伦理意识的觉醒,达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狼图腾》;生态伦理学;野性与人性;人与自然

一、生态伦理学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以“生态伦理”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是现代生态科学和社会伦理学的交叉学科。西方学术界又称为“环境哲学”或“环境伦理学”,是关于人和自然的道德学说,是如何对待生态价值、人与生物群落之间、如何调节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伦理学说。生态伦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有权从自然界中索取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但是要有“度”,不能超越自然的承受能力而对其造成不可恢复性破坏;人类在维护自身的利益的同时,更要在道德和伦理上尊重和关心其他物种,最终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界道德关系的伦理学分支,生态伦理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工业化国家,而早在中国古代,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已经开始从人际关系出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生态伦理思想,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如儒家学派提出的“天人协调”、“天人合一”以及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等思想,对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起到了相当显著的作用。基于已有的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人性与野性的伦理对立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生态统一关系两个方面着重探讨《野性的呼唤》和《狼图腾》中所体现的生态伦理意蕴,提倡人类主动承担起保护生态的责任和义务,做到敬畏生命、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野性与人性的伦理对立

《野性的呼唤》和《狼图腾》是中外两部以动物为主角的小说,一经发表就在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杰克·伦敦和姜戎虽国籍不同、所处时代不同,但创作的文化背景却有极大相似之处:在利欲的驱使下,人性开始丧失,野性实现回归。本节将通过对两部小说的情节和创作的时代背景的比较分析,从生态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和研究人与自然错综复杂的道德关系,批判人所奉行的错误价值观,即“人类中心主义”。

《野性的呼唤》中的巴克原本是一条看家狗,作者在一开始塑造巴克的形象时,将“人性”寓于“兽性”之中,此时巴克像家人、朋友、保镖一样和大法官的家人们共同生活着。但是,这种惬意的生活并没有一直垂青于他,随着美国西部淘金热的扩张,梦想着一夜暴富的淘金者们急需大量的雪橇狗,不幸的巴克就这样被无端卷入到西部探险中。就在拐卖之际,巴克仍然对人抱有绝对的信任和尊重,比如当下人曼努埃尔把一根結实的绳子整成两股绕在巴克脖子上时,“巴克带着平静的尊严接受了绳套。要知道,这对狗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平常的事,但他已经学会了要信任他认识的人,相信他们在智慧上是超过自己的”;然而,由于反抗而被打得失去了意识后,他开始思考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直到在被穿红毛衣的人一顿棒打后,巴克懂得了一个道理:“拿棒子的人是定规矩的人,是必须要服从的主人”。至此,巴克身体里的那份人性开始一点点丧失,逐渐进入原始法则的疆界。尽管后来经常被虐待、又几经易主,巴克也明白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意义以及“屠杀”、“统治”给他带来的好处,巴克还是从自己最后一位主人桑顿身上感受到了人类“真正的爱,热烈的爱”,为了回馈桑顿的爱,巴克不仅通过比赛为桑顿挣下1600美元的赌资,还三次营救桑顿的生命,他对桑顿的忠诚甚至超越了北地和丛林在他身上所唤起的那种鲜活而又蓬勃的原始血性。但是在桑顿被人杀害后,巴克彻底对人类失去的希望,他毅然决绝的奔向广袤的森林,和野狼肩并肩的奔跑,实现了野性的回归。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的工业文明迅速发展,机械化和大规模毁林开荒使自然环境遭到巨大破坏;同时,西进运动引发的淘金热也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在哲学思潮方面,自然主义盛行,自然主义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占主导地位,试图将作为个体的人放入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去探究人性。在这种人文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杰克·伦敦通过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强烈谴责淘金热和工业化对自然美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认为人类在剥削和破坏自然的同时也在无情地摧残着自身最本真的人性,他倡导人类回归自然、实现与自然情景交融、和谐共处。杰克·伦敦也加入过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淘金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给他的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野性的呼唤》写于20世纪初,它以未经开发的美国西部原始荒野为背景,通过巴克身上“人性”的丧失和野性的恢复来揭示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本质,即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吞噬了爱的价值和人的基本理性。

而《狼图腾》通过作者亲历的一段与狼共同生活的经历来表现狼性的优良,如狼的智慧、果断、顽强和大爱等。1976年,姜戎作为一名北京知青自愿到内蒙古边境的额仑草原插队,在那里生活了11年。在草原,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并与他亲爱的小狼共同患难,经历了青年时代痛苦的精神游牧。《狼图腾》中的狼有别于传统形象中的贪婪、凶残,被塑造的智慧、团结以及追求自由。它们勇敢刚毅自我牺牲,在“狼马之战”和“人狼之战”中,它们团队作战、分工协作,即使损失惨重,也表现得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狼是极智慧的动物。在“狼羊之战”中,狼群巧妙地利用地形,艰苦卓绝地按捺住暂时的饥饿和贪欲,耐心等待最佳战机,全歼黄羊群;在狼身上,作者还强烈地感受到了它们的生态意识,比如即使在追杀黄羊的时候,狼也不会把黄羊全部杀光,它们会放走一些,这样来年还有的吃;狼并不像人那么贪心,不会为了一己私利对其他物种赶尽杀绝。

由于《狼图腾》描写的时代背景是中华民族由贫弱走向富强的特殊转型时期,为了达到“富强”的目标,部分人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草原大肆改造,打狼杀狼、垦草为田、改牧为农。特别是以包顺贵为代表的蒙古人,他们倾心于农耕文化,无视草原的生态管理,导致了草原的生态恶化:“额仑草原还算绿的,但是,不能低头看,一低头,草场便清澈见底,可以看清地面的沙尘和沙砾。”由此可见,人还不如狼,狼都知道草原是大命,其他都是小命,但是人却无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无情的破坏草原环境。由于近年来,中国不断受人侵入,内忧外患,有些人开始反思汉民族的现状和民族命运,提出要想彻底改造汉民族的民族存在,必须摒除“羊病”,以“狼精神”来改造我们的国民性。从而实现华夏民族的长远而持久的发展。

综合两部作品,我们不难发两部小说的主角都是狼,最终的主题归宿都是关于人性的丧失和野性的回归。《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对人类的态度的步步转变印证着作者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质疑,通过“人性”和“兽性”在巴克身上的交互斗争,最终“兽性”占据统治地位,巴克蜕变成了一只狼性十足的丛林“狗”。《狼图腾》中狼的生态智慧与人的狭隘心胸形成强烈对比,狼性和人性的问题成为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国民性和中国命运关系的焦点。利益使然,导致人类忽视了人对自然对其他物种的存在的道德责任,完全“人类中心”,这是不正确的生态概念;野性与人性不应该是你死我亡的对立关系,而应该都是单纯的,只有强弱之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三、人与自然的生态统一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会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当人类还在为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时,大自然却是危机四伏。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伦理学要求人类将其道德关怀从社会领域延伸到自然环境领域,在关注切身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小节将运用生态伦理学的相关观点来探讨两部作品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生态统一观点,以及這两位作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中国目前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野性的呼唤》描绘了人类为了达到目的而兽性大发,对自然和其他物种进行凌辱和掠夺,导致巴克从文明向野性的回归;而《狼图腾》就是以狼为中心,讲述人为了发展忽视生态规律导致生态严重破坏的悲剧故事。这两部令人震惊的小说为我们整体性地认识人与人、人与其他生命、人与自然的关系打开一个新的窗口。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伦理学特别倡导从道德层面来考察生态危机、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该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协力营造一个和谐的世界。因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人作为地球的一份子,与其它生命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生态关系网络上。因此,为了大家能够和谐稳定的共同生存和发展下去,人类应该妥善处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放弃自己的狂妄自大,承担起自己作为自然的一份子的责任与义务,关怀其它生命,尊重自然,将自然视为平等的伙伴,而不是试图控制和统治自然。唯有做到这样,人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界。这刚好与当前我们国家正在提倡的建立和谐社会相一致。我国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转变现有的增长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通过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发展。因而,人类在守住人与人、人与社会问的伦理道德的同时,也要将这种伦理道德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去:学会尊重、关心和爱。

四、小结

《野性的呼唤》和《狼图腾》承载了两位作家对社会现状的担忧,他们以时代先驱的身份通过文本形式提出优化人性、构建和谐生态的要求,因此,比较研究这两部作品中的生态伦理意蕴,探讨人性与生态的伦理关系,对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体系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狼图腾人与自然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狼图腾》的狼性与人性分析
论中外狼文化写作中的生态意识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分析《青草在歌唱》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狼图腾》中“狼”符号的主体性探析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蒙古国看《狼图腾》:女主角好
我看电影《狼图腾》
看《狼图腾》5年磨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