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闵鼎重《老峯燕行日记》所表现出的对清意识

2017-08-10孔德芳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3期

摘要:明清两朝,来华的朝鲜使团有关人员将其在华时的所见所闻著录成书,这在朝鲜的历史上统称上述这些记实记行的著作为《燕行录》。而这些燕行记录多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之事,所以他对研究中朝关系史、明清历史、朝鲜时期文人的中国观等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而在众多的燕行记录中不乏有像金昌业的《老稼齑燕行日记》和朴趾源的《熟河日记》这样有名的燕行录,但他们基本都是以随行人员的身份来华燕行的,因此从身份上来看,他们对清朝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文人、思想家的角度。而本论文中的闵鼎重是在1669年以冬至正使的身份出使燕京,因此他作为一位朝鲜的高官,对于出使燕京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于清朝的认识,比起不同时期的燕行使者面对朝鲜国王,朝鲜官场在面是有绝对的话语权的。

关键词:燕行记录;燕行;中韩关系史

作者简介:孔德芳(1990-),女,汉族,吉林省榆树市人,长春理工大学硕士生,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研究方向为朝鲜(韩国)文学/文化方向。

事实上对燕行录的研究大部分是集中于18世纪和19世纪,对于17世纪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于17世纪的燕行录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性的。闵鼎重的《老峯燕行记》和朴趾源的《热河日记》被称为双杰,而且他比朴趾源的《热河日记》著述要早,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作品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闵鼎重(1628仁宗6年-1692肃宗18年)是朝鲜后期的文官,曾侍奉过仁祖、孝宗、显宗、肃宗等四位王。他原籍是在郦兴,字大受,号老峯。是闵汝俊的曾孙,他的爷爷是庆州府尹闵机,可谓是家族显赫。并且他的家族与中国也是有很大的渊源的。事实上他的家族在朝鲜时代是有名的郦兴闵氏,这个郦兴闵氏是始于高丽时期当过尚衣奉御的闵称道,而闵称道是孔子的弟子闵损的后孙,在高丽中期来到了郦兴定居。因此他是生活在这样的儒教氛围浓厚的大家庭里,然而闵鼎重不仅仅家世显赫而且他在朝廷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他的一生曾经历朝鲜的两次大事件,一次是丁卯胡乱,一次是丙子胡乱。虽然那个时候闵鼎重的年纪还很小,但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到了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也影响着他对清朝最初的的印象。而且从他作为西人的政治立场为姜嫔平反这件事来看,他的为人处事都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是一位理性而客观,并且是有原则的人。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闵鼎重虽然生活在儒教氛围浓厚的家族中,他所接受的教育使他更加崇尚儒家正统思想。所以对于清朝入关,坐镇中原这件事,在精神上多少是有抵触思想,但是他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又是有自己的原则。

《老峯燕行日记》是朝鲜肃宗时期当过左仪政的老峯闵鼎重在作为燕行史出使清朝燕京时往来所写的书籍。闵鼎重是于1669年(显宗10年)10月18日出發到了第二年的2月28日返回到了平壤。沿途所经过的城市在燕行期间它不仅写下了《老峯燕行记》,还在沿途写下了像《渡江状启草》、《凤凰城状启草》、《牛庄状启草》、《山海关状启草》等奏折。而且还写下了有关对清制度及孔子庙的日记《闻见别录》以及诗集《老峯燕行诗》等著作。事实上闵鼎重在带领使团去燕京访问期间的,必然会在路途中看到这样或那样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致与历史痕迹。使行团路经了山海关在山顶一览望去可看见角山长城的延绵数千里的壮阔风光,还能看见鸭绿江及其诸山,仿佛就在眼前似得。我们可以闵鼎重描写的山海关是十分的壮观、雄伟,有一种天下就在脚下的感觉。也有一丝“一览众山小”的意味,这表现了他对着大好河山的敬仰。在日记中老峯闵鼎重记录了许多有关夫子庙的描写,其中“令徒人连夜揖除粪碱。用巾拭浮各牌。畹起焚香展拜。”的描写,表现了闵鼎重自身对孔子的崇拜以及对儒家思想的尊崇,同时曾是抗清明将故宅中的孔子像被蒙了一层灰的描述,更加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仿佛明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同时侧面讽刺清朝的“不正统”,以及他对清朝的否定意识。

通过对闵鼎重作品的概观,可以看出闵鼎重《老峯燕行日记》的文学价值价以及他对于17世纪的文学历史的意义。同时他对于18世纪朴趾源、金昌业当作品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史学角度来看,这部作品与其说是一部文学作品,我认为他更像一本用文字记录的地图,当中作者沿途记录了当时清朝的历史古迹、官僚往来、关卡通关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觐见康熙皇帝的具体流程等。对此我们可以侧面了解到当时清朝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状况。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闵鼎重在文中通过对自然风景和建筑风光的记录以及他对清政治和礼仪的批判,体现了他对清朝的特殊感情,这种感情即对清的“小中华”的意识或为不认可的态度。并且此部分描写主观感情较少,其中缘由大概有两点。其一,作为正使所记录的燕行日记是要呈给朝鲜国王,是朝作为鲜国王了解中国的工具,所以不能记录太多的主观感情,其二是在政治圈混迹的高官闵鼎重是于朴趾源,金昌业等混迹在文学界的文人不同的,其环境不允许有太多的主观政治意见,所以此文章的记录客观性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