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中华民族视野下的传统文化及其“两化”

2017-08-10吴根友

船山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编者按: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本刊特开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笔谈”专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就“文化自信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进行笔谈,本期推出三位学者的见解,以飨读者。

摘 要: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以往我们主要探讨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与要求,变革它的内容与形式。而且,一提到传统文化,人们有意无意地以汉民族的文化为主要内容。实际上,在现代中华民族视野下观照传统文化,应该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因而传统文化的外延是極其广阔的。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来说,运用传统的优秀文化来化转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负面因素,是当前我们需要努力去做的一项工作,在这方面以往我们做得很少。因此,本文提倡在现代中华民族的视野下来从事传统文化的“两化”工作。

关键词:现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转化;化现代

有关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很多文章予以了讨论,本文在此主要从现代中华民族的新视野来讨论传统文化及其“两化”问题。现代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性的民族概念,它实际上是以现代中国的国家为政治基础,以汉语言为官方语言,以认同中华文化为精神祈向的大民族概念,其内部包含了56个小的民族(实际上以“族群”概念来表述更好)。“中华民族”是一个现代的民族概念,作为一个民族,它一方面是由于现代西方文化及民族的冲击影响而慢慢形成的一个现代民族,作为一个概念,它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为回应现代文化的冲击而自觉建构的一个民族概念。现代的“中华民族”既有同于现代西方“民族”概念的意义部分,即以现代的民族国家为其政治基础。亦有不同于西方文化传统中“民族”概念的内容,即它并非是一个单一民族构成的现代民族。现代的中华民族是广义的“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叠加而构成的一个大民族的概念,其民族的概念不以种族为主要构成成分,而是以地域、政治加上文化传统而构成的一个“大民族”,在20世纪上半叶主要由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等思想家、政治家,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外来列强的政治、军事、文化斗争中逐步建构出来的一个新的民族概念,它的早期政治基础是辛亥革命后成立的中华民国,当代政治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它的文化基础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费孝通先生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论述,从学术层面较好地规定了中华民族的内涵,他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①我在此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化”工作,主要是从现代中华民族的视野来考察传统文化,努力以更加广阔的学术视野来对待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并将这些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文化吸收到现代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之中,以形成内涵更加丰富的现代中华民族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的“两化”,即是指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化现代这两个方面。一般而言,我们对传统文化如何现代化的问题讨论得比较多,对于如何运用传统文化化解现代化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讨论得比较少。在当前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复兴过程中,我们在坚持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并讨论如何运用传统文化化解现代化过程中的众多社会与心理问题。

所谓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即是对传统文化中仍然有生命力的内容加以现代化的形式转化,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与审美要求。从理论上说,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具体技艺、风俗与器物文化。②从哲学的角度说,观念文化为形而上的部分,制度文化为形而中的部分,具体技艺、风俗与器物文化为形而下的部分。

从观念文化的角度看,传统文化有很多观念经过现代的转化后仍然有其生命力,如“天人合一”的观念可以与现代的环境保护思想结合起来。养生观念可以与现代人的健康生活观念结合起来。以伦理道德观念为例,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等观念,剔除其中与现代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内容之后,仍然可以转化现代人的一种伦理道德观念。现代中国人仍然要在生活中讲求孝道,只是在尽孝的方式上可以有现代人的方式, 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尽孝观念,对于现代人就很难做到,也不必如此去考虑。只要我们在远游的过程中,心中有孝敬父母的观念,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快递业务的发达,与父母保持沟通,在互联网上为父母购物,还是可以尽孝的。忠的观念不再是忠于国君或某个具体的领导人,某个上级,而是忠于国家,民族,忠于自己的信仰。在家庭生活中,男女双方都相互忠贞于自己的爱情与婚姻等。“礼”不再是传统的繁文缛节,而是一些必要的礼节与仪式感。“义”也是现代社会的伦理规则,而不再完全是传统社会的三纲之义、主仆之义等。“廉洁”是传统社会所需要的官德,也是社会主义公共事务中所有公务人员必须遵守的一种行政之德。克己奉公,为政清廉。“耻”的道德观念,就其具体内容来说,与传统社会可能有很多的不同,但人要有道德的耻感,则是一致的。如违背现代社会的基本伦理原则,做人原则,如不劳而获,不自立,有严重依赖感等,在现代社会都应当视之为一种道德上的可耻现象。而传统社会的一些专门针对女性的耻感,如离婚、改嫁,遭遇强暴等,就不应当专门视为女性的人生耻辱,尤其是遭遇强暴,不仅不应当视之为耻辱,更应当谴责施暴者,同情受害者。

从整体上说,传统社会的制度已经无法适应今天的社会生活了,但传统的礼制中某些内容经过现代的改造,亦可以为当代社会服务。以学校的礼仪而论,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需要吸收传统礼制的某些精神,以增加学校生活的仪式感与庄重感。如果今天中国的各类大、中、小学都能仿效古代先贤祠的做法,在春秋两季新学期开学时,让学生向本地、本学校、本专业或学科的先贤和在世的大学者致敬,行鞠躬礼或献花礼,以示敬意,推选一位代表向先贤或在世大学者朗诵自己撰写的献辞,从而启发学生们的向贤、好学之心,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礼仪活动。入学与毕业典礼的开场仪式均以国歌开头,入学典礼礼成时唱校歌;毕业典礼礼成时唱每个学校的毕业歌。每所学校都应当有自己的校歌与毕业歌,这样就可以慢慢地形成各自学校独特文化的一部分,并因此学缘而形成现代社会的新社团归属感。③因此,传统的礼仪文化是可以根据现代人生活的需要而加以现代转化的。

从技艺、风俗与器物文化的层面看,近一百多年来,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展开,传统日常生活中的锅碗瓢盆,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整体上来说是好的。但近几十年来家庭装修材料在环保方面不达标,也引起了新问题。中医的现代化,从整体上说是一种进步。现代医学的人体解剖学,现代的物理、化学、生物学、药物学等都开始促使中医走向现代的中医学。但其中也隐藏着一些问题,即如何保持传统中医的精华,特别是中医医生的培养、中药材原地的保护等,是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加以注意的。国画的艺术形式与技法在现代化,在绘画的颜料方面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在继承传统的散点透视的同时,吸收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等,使得现代的国画焕发出了蓬勃的艺术生命力。而古典的戏曲,虽然在唱腔上保持更多的传统技法,但在舞台、道具,表演内容方面,都在努力靠近现代人的精神与心理要求。另外,各种大型的古代典籍重新标点出版,由竖排版转化成横排版,注释形式也有古典经学的注、疏、笺等形式,转换成现代的注释体。特别是伴随着电子出版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大型、重要的典籍都有电子版本,十分易于查阅,为重新研究古代典籍中的语词、概念与思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而在宗教界,传统宗教的一些礼拜形式、香客的进香活动其实也可以用适合现代人生活与健康、环保要求的方式进行,如以进献鲜花的方式代替烧香,以电子化的鞭炮代替真实的鞭炮,以改善寺院、道观里的公共卫生环境。而一些有条件的道、观里的长明灯可以尝试运用小的电灯代替蜡烛、香油灯,以减少火灾的隐患等做法,都值得称道。

作为传统文化的最丰厚的资源——汉语言,由古典的形式转为现代汉语,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最大成效。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既非观念,亦非制度与器物、技艺,故在此处作为一种单独的文化现象提出来,以就教于学界。在古代汉语(包括汉字)现代化的过程中,虽然也出现过极其偏激的汉字拼音化的主张,但最后还是保留了汉字,而且通过汉字的简化工作,使汉语的口语形式、书面形式统一起来,汉字的书写更能够适合广大百姓。现代汉语因为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当代世界范围内非常成熟而又极富表现力的主要语言形式之一。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成功转化,可以视之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典型榜样。

近一百年来,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能一一列举,但仍然有很多工作可以继续去做。举其一例即可以说明,如当代中国的动漫市场潜力极大,如何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仍然有生命力的故事转换成现代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些寓言故事,经过现代艺术工作者的再创作,使之成为现代动漫创作的丰厚文化宝库,又如《山海经》等古代志怪一类的作品,经过现代的转化变成现代动漫的创作资源等。

以上所简单列举的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几个方面,远不足以概括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丰富内容,但我们已经看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活化的一面了。在这一现代化的过程中,其实也包含着一定程度上的“化现代”的作用与意义,但与自觉运用传统文化来“化现代”的思路,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我在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化现代”,主要指运用各种形态的传统文化来化解现代人的心理问题与社会难题,举其大要,可以有如下几端:

从精神与观念性文化的角度,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经过现代的改造与熔铸,可以成为当代重视环境保护的思想资源,为当代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思想上的支持。由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人类在处理自然的问题上有些冒进,在一定的阶段里人类似乎有点忘乎所以。近几十年来的环境恶化,核电站的泄漏所带来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已经让人类深刻意识到人应当与大自然保持一種亲和的关系,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大自然的资源。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就包含着敬畏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思想意识在其中。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保持一份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而不是盲目的开发自然资源,则我们将受减少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

诗歌是中国传统中最富有精神内涵的一种语言艺术,合理地利用传统的诗歌与其他艺术文化资源,丰富现代社会里人们的文化与精神生活,是传统文化化现代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时期的大量诗词,这是一份极其丰厚的文化与精神遗产,值得我们现代人认真地加以继承,并将它们活化。最近中央电视台诗词朗读节目非常火爆,主持人董卿的诗歌朗诵也非常动人,表明传统的诗歌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仍然有其不朽的魅力。我们为什么不以更加灵活与更加广泛的形式,举行各种形式的诗歌朗诵会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但以国家的名义举办的诗歌节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各省市、地区的古代著名诗人很多,我们的地方政府似乎可以当地的诗人名义,举办各种形式的诗歌节。在诗歌节上朗诵古典诗词,从而鼓励现代人从事古典诗歌的创作,进而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活化古典诗词。武汉市作协曾经在武汉的轻轨站两边的广告栏里植入现代诗歌,很受大众欢迎。据我亲眼所见,在武汉市珞喻路创意城的地铁出入口的墙上就有少量的现代诗歌,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好的诗歌宣传方式。但是,这种现象还只是少数组织与个人的行为。各大城市、各级地方政府其实可以在公交站、地铁通道等地方,适当地做一些古典诗词的宣传与普及教育工作。我们有很多公益广告,如果把古典诗词的普及教育作为公益广告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动员一些企业家来为古典诗词的普及做一些工作,以古典诗词普及与宣传来滋润、净化我们现代人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这将大大改变公益广告口号化、简单化的缺陷。

从组织与制度文化的层面看,各种合法的宗教组织为当代人的心灵净化可以起到独特的作用。如何合理地利用传统的宗教文化资源,化解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过分“物化”的弊病,是运用传统文化化现代的重要手段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再加上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条化的理解,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要么将宗教等同于迷信,要么将宗教视之为“精神鸦片”,还曾强迫宗教徒还俗。这些错误的宗教观及其做法现在都已经得到了纠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宗教文化得到了较为正常、健康的恢复与发展,宗教团体在社会的稳定、心灵的净化,甚至在社会慈善事业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当前,如何进一步利用现有的合法宗教、宗教组织及其所开展的宗教文化活动,化解当代社会过分“物化”的疾病,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任务。举例说来,中国传统的佛教、道教传统里都蕴涵着丰富的修行、打坐的修炼方法,将这些宗教的修炼方法经过适当的改造,实际上亦可以转化为现代都市生活里普通的精神与身体锻炼方法,以调适现代人过分紧张、忙碌的神经与心理。另外,像湖北四祖寺净慧大和尚开创的向普通佛教信众“打禅七”活动,让一些相信佛教,或者对佛教有好感的人到寺院里住下来,吃素食,打坐,听一些与宗教文化相关的讲座,体验中国化佛教禅宗文化。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他们未必都是佛教的信仰者,但可以在“打禅七”期间了解佛教文化与出家僧众的宗教生活,同时也是相当好的精神与心灵的放松与休息。其他各种类型的宗教组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宗教活动特点,为社会人士提供一种不同于普通大众的休息方式。

从技艺与风俗文化的层面看,传统艺术的培训、普及与宣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少数贫困人口与边远贫困的地区之外,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都已经解决,一些发达、较发达地区,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渴望已经远远超出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各个大中小城市,各级地方政府、各个社区,如何调动本地的文化资源,吸收外来的文化教育力量,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培训、普及与宣传的力量,以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这是大有作为的事情。仅以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为例,举办各种形式的书法、绘画培训班,对于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培养人的艺术情操,极有帮助。这两类艺术的门槛比较低,不比购买钓鱼工具花的钱更多,一般的人都可以承受基本的消费。这两类艺术对于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帮助,几乎适宜于所有愿意学习的人去学习,对于场地的要求不高,在家里就可以展开。

在现代中华民族的观念下,各个少数民族非常好的传统文化也要参与到化解现代化过程中过分“物化”的弊病的过程之中,因此,要逐步地、有序地恢复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历史文化遗址,发掘少数民族地区的英雄人物及其故事,恢复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打造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景点,特别是有关民族融合的历史景点要重点建设。而一些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民族特点的传统艺术形式,来提升现代人的生活品位。要而言之,充分发掘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各地区要重视乡贤文化的发掘与整理,形成现代的文化旅游景点,让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当中。一方面可以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以主动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化现代的理想目标。

习近平曾说:“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④笔者以为,在當代中国社会条件下弘扬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的弘扬儒、道、释的文化,而应当在更加广阔的现代“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里恢复传统文化,一方面激活现代中华民族内部56个族群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展示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融合的进程,从而丰富现代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进而在现代化的生活中丰富中华民族的每位成员的精神生活与文化心灵。

【 注 释 】

①《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新编》(下卷1985—2003),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5页。

②参见庞朴:《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一文对传统文化的三个时期与三个层面的论述。本文的三个层面的说法与庞先生的说法有相近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张立文、王俊义、许启贤、黄晋凯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9—84页。

③参见吴根友、任慧峰:《关于现代“学礼”(入学与毕业典礼)的咨询报告》未刊稿。

④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63页。

(编校:章 敏)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