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2名40岁以上高龄孕妇的早孕期骨密度调查

2017-08-06陈磊宋英凯刘海艳陈斌刘丛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经产妇血钙初产妇

陈磊 宋英凯 刘海艳* 陈斌 刘丛丛

1.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北京 100080 2.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北京 100080

孕妇在妊娠期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减低,骨质变脆,使得孕期及产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影响孕妇以后的健康生活;同时,也会影响胎儿骨骼的形成及出生后的体格发育。尤为重要的是,由于钙对新生儿的智力与神经系统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缺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缺钙的新生儿免疫系统差,出生后易体弱多病。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40岁以上的高龄孕妇越来越多。已经过了30~39岁峰值骨量的她们,骨健康情况如何呢?本文对此作一调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建档并行早孕期超声骨密度检查的40岁以上(≥40岁)高龄孕妇112人,平均年龄(42.1±1.5)岁(40~46岁),共有初产妇44人,经产妇68人,为A组。为与其对照,按1:2配比,选取同期35~39岁高龄孕妇224人,为B组,其中初产妇108人,经产妇116人。34岁及以下(≤34岁)孕妇224人,为C组,共有初产妇128人,经产妇96人。所有孕妇于孕10~12w测量桡骨超声骨密度,孕妇无骨折史,骨代谢性疾病史及特殊职业史,未服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药物。

1.2 观察指标

查阅病例资料,询问产妇病史,记录下所有孕妇的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早孕期生化指标的血钙、血磷值。

1.3 研究方法

采用以色列SUNLIGHT OMNISENSE阳光超声骨密度仪7000P,按操作常规进行规范操作,由专人进行骨密度测量。测量部位为桡骨近腕部1/3段,检测桡骨超声波传播速率(speed of sound,SOS),以超声传播速度SOS反映骨骼强度。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判断标准源于仪器自动扫描成像后自动计算出T值(与健康成年人群的平均值比较),定义如下:T值>-1为骨质正常,-2.5

所有孕妇还常规进行了早孕期生化检查,包括血钙、血磷的检测。生化检测采用BECKMA COULTER公司的Unicel Dxc 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40岁以上高龄孕妇早孕期骨健康情况

骨量正常87人,占77.7%,骨量减少22人,占19.6%,骨质疏松3人,占2.7%,具体SOS值及T值见表1。

表1 40岁以上高龄孕妇骨健康情况Table 1 The bone healthy condition of pregnant women above 40 years old

2.2 各组孕妇骨密度比较

比较3组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早孕期SOS值及T值,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可以看出随年龄增加,孕前体重指数逐渐增加,具体见表2。

表2 3组孕前体重指数及骨密度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BMI and BMD among the three progestational groups

2.3 各组孕妇生化指标比较

比较3组孕妇早孕期血钙、血磷及总蛋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3组孕妇生化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data among the three groups

2.4 试验组初产妇与经产妇骨密度比较

试验组112名高龄孕妇,共有初产妇44人,经产妇68人(其中分娩一次者65人,分娩2次者 3人),比较她们的骨密度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表4 初产妇和经产妇的骨密度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BMD between primipara and multipara

2.5 所有孕妇一般情况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孕妇孕前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值呈正相关(r=0.418,P=0.008),孕次、产次、孕妇年龄与骨密度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

3 讨论

文献报道,美国2012年35岁及以上生育第一胎的女性是40年前的9倍[1],高龄产妇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产妇,其胎儿染色体异常、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畸形、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以及早产的风险明显增加[2-3]。有文献报道,北京地区女性在30~39岁是峰值骨量时期,峰值骨量过后,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骨质疏松发病率随之升高[4]。也有文献报道,40岁以上孕妇骨密度较年轻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本文研究表明,40岁以上孕妇的早孕期骨密度与40岁以下的孕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研究对象差异:文献[4]研究的是体检女性,且40岁以上组(年龄40~49岁),而本文研究的是孕妇(年龄40~46岁),平均年龄(42.1±1.5)岁;(2)随年龄增加,孕妇体重指数有所增长,而本研究显示,孕妇的孕前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3)高龄孕妇年龄大,生活阅历丰富,平时注意补钙,且孕妇在早孕期常常口服多种维生素,其内含有钙。而年轻孕妇和未怀孕女性往往对补钙不太在意。

尽管骨密度与年轻女性无差异,但本文研究对象的骨健康情况仍不容乐观。本研究中,骨量减少占19.6%,骨质疏松占2.7%,这与妇女妊娠期可能会出现的骨钙代谢改变相符合。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由于孕期存在高水平雌、孕激素,其对骨骼具有保护性作用。另一方面,孕期由于胎儿在生长发育中需要大量的钙,导致女性负钙平衡,引起骨峰值下降,增加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风险。妊娠期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整个孕期胎儿骨矿化需要从母体吸收约30g的钙。

文献报道,血钙、血磷水平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6]。本文研究亦提示血钙、血磷浓度在不同年龄孕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虽然血钙浓度并不与骨密度相关,但是依然提倡孕中晚期补钙,因为有研究认为,孕期膳食钙摄入对于维持骨密度水平,预防骨质流失是非常重要的[7]。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中期孕妇缺钙的发生率达48.2%[8]。妊娠期补钙是满足机体钙摄入需求的重要手段。

对于中青年女性骨密度与孕次的关系,目前缺少相关研究。大量研究认为,哺乳会影响骨密度。Akesson等[9]研究表明,骨吸收从早孕期开始增加并持续整个哺乳期,停止哺乳后逐渐恢复,这是妊娠期和哺乳期发生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症的重要原因和基础。Tsvetov 等[10]研究显示:哺乳持续时间与低骨密度显著相关,作者推测延长的哺乳可能使绝经后骨质疏松增加。国内文献亦报道,累计哺乳时间超过12个月者骨密度显著降低[11]。以此推测,经产妇的骨密度应低于初产妇。但本研究显示,40岁以上孕妇的早孕期骨密度与孕次无关。由于本文中经产妇大多为一次分娩史,缺少多次分娩的产妇数据,对于经产妇的骨健康情况,还需更大样本的研究。

40岁以上的高龄孕妇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一定的健康保健意识,她们的骨密度情况与40岁以下的孕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她们的骨健康可以采用个体化指导。个体化指导指定期进行骨营养状况监测,根据监测提供针对性的指导。研究表明定期对孕妇进行营养指导能够帮助她们摄取适合的营养,提高钙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摄入[12],避免低骨密度对母儿的影响,最终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的骨健康状况。

猜你喜欢

经产妇血钙初产妇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经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该不该补钙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观察二胎政策开放后对高龄经产妇妊娠特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高龄经产妇妊娠特点及分娩方式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围产期奶牛血钙影响因素及其与生产性能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