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推进“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时效性的探讨

2017-08-03陈波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时效性实践教学

陈波

【摘 要】 本文提出甘肃农业大学“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模式在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当代大学生鲜活的生活体验之间构筑了一道有效的桥梁,对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极具意义。但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化,一些制约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弱化因素日益显著,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协同机制、点燃学生参与热情、完善考核标准等方式才能进一步推进“道德小品”实践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 实践教学;道德小品;时效性

“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是甘肃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从2006年开始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以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通俗性的小品为载体,引导大学生有意识地参演各种主题的道德小品,通过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从而使大学生的主观世界在感性层面得到再教育,使课堂理论知识的苍白在情境化的模拟演出中丰满起来,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通过10余年的艰苦探索与不懈努力,“道德小品”实践教学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理论知识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该校的一项特色实践教学项目。

一、推进“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时效性的意义

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性、时效性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思政课教学理论探索的难点问题。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要走进大学生鲜活的生活体验中谈何容易。甘肃农业大学的思政课教学借助“道德小品”实践教学这一桥梁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对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性、时效性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1、“道德小品”实践教学为大学生提供道德实践机遇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虽然来源于实践,但是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实践活动。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作为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同样最终要立足于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千百次的锤炼与凝结。在道德小品实践活动中,大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内嵌到剧本世界之中,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人、自我与自我之间的价值关系,体会内心世界中道德与本能的冲突,从而在灵魂深处产生遵守道德规范的实质性需要。总而言之,“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这是一种精神实践或实践的精神,实践是道德产生的最终途径和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1]

2、“道德小品”实践教学为大学生搭建人际交往舞台

众所周知,个体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的起源、存在和发展遵循的是从客观义务到主观责任、从外在束缚到内在认同的过程。简单来说,从客观、外在的角度而言,道德义务属于他律的范畴,而从主观、内在的角度而言,道德义务实际上反映的是每个个体灵魂深处的道德冲突和道德需求。如果要实现道德义务从客观、外在的束缚转向主观、内在的认同,那么促成这一转向的生成机制就是来源于道德借以产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特别是人际交往中的冲突行为。“个人把他自己个人的动机和所有人所采纳的规则加以比较,他就被引导去客观地判断别人(包括成人)的行动与命令。从这个时候起,单方面的尊重便减弱了,个人的判断便开始了,在这样的后果中,协作既压制了自我中心状态,又压制了道德实在论,因此便达到了规则的内在性。一个新的道德就跟着纯义务的道德之后出现了。”[2]在道德小品的角色扮演和转换中,通过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活动,大学生才能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心中的信念、责任和使命。伴随着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要把重心从抽象、枯燥、乏味、形式化的课堂理论讲解转移到大学生群体每天都在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虽然高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无法完全发生于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世界中,但是可以通过道德小品实践教学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模拟发生于大学生群体生活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冲突,为大学生理解道德意识和行为构建各种虚拟化的情境,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实现道德理论转化为内心信念的平台,促进大学生个体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的产生与发展。

3、“道德小品”实践教学为大学生拓展体验社会的渠道

大学生个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是决定其道德行为的内在的制约性因素,所以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为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将重点工作放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上。一般而言,制约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水平的因素除了大学生在校接受的各种知识之外,“一般的社会经验和社会激励是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的影响道德判断发展的另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3]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要想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就不仅要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培养、发展大学生的逻辑认知即智力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在道德小品实践教学中扮演现实的生活世界中的各种角色,来虚拟化地体验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冲突,从而让他们意识到一个道德缺失的社会将是多么的混乱不堪。象牙塔式的校园生活,比较单一、闭塞,大学生无法在校园里完全体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道德小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在虚拟空间的层面拓展大学生体验各种社会生活的渠道,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道德素养。

二、推进“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时效性的弱化因素

十多年的道德小品实践教学的成就证明了通过道德小品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在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大学生鲜活的生活体验中架起一道桥梁。但是,伴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化,一些影响、制约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弱化因素也日益显著。

1、“道德小品”实践教学的协同机制不完善

由于学校部分教师对思政课教学和实践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其他诸如学工部、校党团组织、班主任等时间、精力有限,很少能够参与到道德小品实践教学中。在道德小品实践教学中,思政課教师只能唱独角戏,一人挑大梁,从剧本选题、修改剧本、演员配置、预演到最后上演,全程都需要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但是由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特别大,一般都是把任务布置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学生开展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缺失的问题随后凸显。每当学生在道德小品的选题、排演等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却无法及时地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久而久之学生的热情渐渐消失。学生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当学生的热情消磨殆尽,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活动的无法进行或者仅仅只是流于形式地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乃是必然之势。

2、大学生参与的广泛度不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广泛地、积极地参与进来,调动起学生的热情,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更是如此。但是由于学校思政专项资金有限、保障力度不足,学生人数规模过大等原因,到最后只有少数优秀的剧本、少数学生能够参与到道德小品实践教学中来。每学期期末参演时,每位思政课教师最多可以推荐两个剧本上演。这与学生人数规模相比较,参演比例太低。很多学生无法参与到道德小品实践教学中来,无法共享道德小品实践教学的欢愉,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与己无关、高高挂起的想法。

3、“道德小品”实践教学评价不到位

在实施道德小品实践教学中,没有对教师和学生提出量化的考核要求和标准。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教学评价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价值评估。缺乏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无法可持续地开展教学活动。在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活动中,由于实践教学活动不可能像期末考试那样采取严格的量化考核标准,所以教师在道德小品实践教学中的工作量无法科学地得到计算,工作质量更是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结果总是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教师们的抵触。道德小品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渐渐流于形式。而大学生们在参与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积极性、在道德小品的选题、修改剧本、预演、最终上演等过程中的贡献同样得不到科学的量化。道德小品实践教学的最终结局在一定程度上停留于教师的单纯布置任务、学生的象征性表演,逐渐流于形式上的重在参与,对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活动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道德小品实践教学的时效性较低。

三、推进“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时效性的途径

针对影响、制约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有效性的诸弱化因素,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寻找突破,切实推进道德小品实践教学得到有效性。

1、建立健全的协同机制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全方位、立体式、协同化的任务。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活动的策划、开展、实施和总结必定需要高校各方教育力量的协同配合。因此,在学校层面建立一个能够统领高校各方教育力量的领导机制,从而在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活动的策划、开展、实施和总结层面促成上下左右的联动,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建立健全的协同机制为学生的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活动能够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导机构在国家意识形态宏观框架的指导之下,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在争取广泛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校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活动的特色主题。在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学生会、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力量的职责范围、任务考核。这样,全校思政教育教学力量能够紧紧地围绕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活动而被整合起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最大化效应。

2、点燃学生参与“道德小品”实践教学的热情

首先,在道德小品的选题上,选题内容要契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思政课教师应在开展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活动之前进行问卷调查,梳理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然后根据教材中道德教育的相关知识点,确定能够作为道德小品选题的时事热点,这样既不失通俗性又保持了选题的理论性。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导机构必须动员各方力量,引导学生在写作剧本、预演时架起沟通课堂理论和时事热点的桥梁,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思政课教师在确定能够作为道德小品选题的时事热点之后,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会工作人员一起,按照分工和职责指导和帮助学生凝练选题、创作剧本、初步排练,全程提供帮助、及时解决相关问题,促成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制定完善的“道德小品”實践教学的考核标准

道德小品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并且将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标准分别制定成册进行量化考核。对教师的考核,重在考核他们在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工作量和工作态度,主要体现在一些量化指标中。对学生的考核,重在评价他们在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贡献度。这同样以量化指标的形式出现,最终给出实践教学综合成绩。最后,由于道德小品实践教学活动的优秀成果是广大师生员工集体合作的产物,所以要通过学校的各类分享渠道把优秀的道德小品推广出去。在今天这个内容为王,营销先行的时代,分享是对优秀道德小品的最大考核。

【参考文献】

[1] 赵文静.皮亚杰的道德责任发生论及其教育意蕴[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3)124-127.

[2] [瑞士]皮亚杰.傅统先陆有铨译.儿童的道德判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478-479.

[3] 张治忠,马纯红.皮亚杰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比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71-75.

【作者简介】

陈 波(1982.6-)男,硕士研究生,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

猜你喜欢

时效性实践教学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高校英语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时效性的策略初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