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栀黄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

2017-07-31张晋雷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病理性口服液黄疸

张晋雷

茵栀黄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

张晋雷

目的 探讨茵栀黄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联合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茵栀黄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两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均连续治疗6 d后记录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75.56%)(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56%)与对照组(13.3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蓝光短时多次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及安全性均较优,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新生儿黄疸;茵栀黄;蓝光照射;短时多次;应用效果

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病理性等多种类型,若确诊为病理性黄疸则需尽早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1-2]。本文为提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特选取90例发生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5-01—12期间收治),探讨茵栀黄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中男53例,女37例;日龄2~24 d,平均(11.28±2.15)d;体质量2.1~4.4 kg,平均(3.29±0.24)kg。随机(抽签、就诊序号等方法)将9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n=45),其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联合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补液维持机体内环境(水、电解质、酸碱度)稳定,提供保肝、保温、营养支持,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时选择双面光疗箱,将箱内环境设定为30~32℃(温度)、55%~65%(相对湿度),治疗时需将患儿外生殖器、双眼应用黑布蒙蔽,灯光以与患儿相距20~25 cm为宜,采用广泛照射形式利于皮肤与蓝光均匀接触,治疗2次/d、持续照射8 h/次,两次蓝光照射间隔时间4 h。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茵栀黄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其中蓝光治疗方法同对照组,茵栀黄口服液[由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Z11020607)],给药2次/d、口服5 mL/次。两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均连续治疗6 d后记录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2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黄疸患儿治疗前后实验室(机体血清胆红素水平)检测结果、临床表现变化情况判断其疗效。显效: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结果正常,黄疸(皮肤、巩膜等)消退;有效:血清胆红素水平较之前降低但未恢复正常,黄疸基本消退;无效:血清胆红素水平未降低甚至上升,黄疸未消退甚至加重。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该组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Excel表中(office 2003),经SPSS 19软件实现统计学分析,本文中两组黄疸新生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得数据均属于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n(%)]、检验方法为χ2检验,统计学结果P<0.05则表示上述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经相应方法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75.56%),数据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56%)与对照组(13.3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分析[n(%)]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皮肤、巩膜以及黏膜出现黄染现象是此类患儿主要临床表现。研究表明[3],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发病原因为其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经实验室检验可知发生黄疸的新生儿具有异常上升的血胆红素水平,若患儿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将可能继发胆红素脑病威胁其生存质量及身心健康,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

研究表明[4],及时诊断并提供针对性治疗是保障黄疸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蓝光照射是以往临床常用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无创、可重复性强、有效性高等特点。研究显示,对黄疸患儿给予蓝光照射后,通过将机体内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结合胆红素并由尿液排出,从而降低机体内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但也有研究显示,以往长时蓝光照射虽可获得一定疗效,但将显著增加腹泻、烦躁、皮疹等不良情况发生率,不利于保障患儿预后及治疗安全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不建议黄疸患儿接受此法治疗[6]。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对新生儿黄疸给予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即可获得理想效果,又可有效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为理想[7-8]。但由于患儿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经单纯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效果并不理想,需加用其他辅助措施。茵栀黄口服液属于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包括栀子、茵陈、金银花、黄芩等,具有利湿清热、退黄解毒之功效[9-10],此外由于其为纯天然药物,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本文中研究组经蓝光短时多次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后,该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33%,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仅使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对照组患儿(75.56%),但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13.33%、15.56%),提示此法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应用蓝光短时多次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及安全性均较优,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今后推广。

[1]喻娅婷,田静,周小琳,等.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10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9):35-37.

[2]陈素萍.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93例[J].中国药业,2012,21(8):86-87.

[3]刘辉.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治疗轻、中度新生儿黄疸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6):82-83.

[4]汤晶晶.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611-613.

[5]孙智勇,宋丽莹,彭峰.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9):3185-3186.

[6]孙智勇,彭峰,宋丽莹.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387-4388.

[7]钟晓波.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J].中药材,2015,38(3):643-644.

[9]吴永.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38例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2):63-64.

[10]叶军红.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8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6(4):55-57.

2016-11-18)

1005-619X(2017)05-0543-02

10.13517/j.cnki.ccm.2017.05.042

473058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病理性口服液黄疸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双花保健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