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环境对中小学生个人学习环境形成的作用初探

2017-07-28彭秀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媒介融合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媒体”概念逐渐渗透于传媒领域各行业的实践中。而伴随着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生活已被随处可见的智能移动终端所包围,这些智能移动终端所形成的媒介网络构成了“数字公民”的学习与工作环境。本文则着重探究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当前的全媒体环境对中小学生个人学习环境形成的作用。

关键词:媒介融合 全媒体环境 中小学生 个人学习环境

一、个人学习环境概念的边界拓展

2004年,个人学习环境(PLE-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这一术语第一次出现在JISC/CETIS会议。起初,业界与学界的诸多讨论中,Stephen Downes先生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认为:“(PLE)是一种工具,它是服务于人和资源的松散结合体,是利用网络力量的一种新方式。”此论述强调个人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开放性和分散性,符合web1.0向web2.0过渡时期对人机关系特点的总结——移动设备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其便捷性促使个人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个性化、开放性的学习。

随着科学技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指数级发展,庄秀丽老师给出了更符合时代特性的关于个人学习环境的解释:“PLE不一定局限在网络中,它反应的是人对环境的能动性创造性的理念,促使学习者自主设计环境。”该观点突出强调了个人学习环境的自底向上式的特点和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但对于早已进入web3.0时代的“数字公民”而言,不同的信息汇集成了将受众用户包裹其中的可沉浸式的“场景”。公民个人寻求进一步发展的诉求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观念广为接受;不同教育背景下,各方开始通过不同方式获取知识、营造个人学习环境。

个人学习环境的概念也应该进一步拓展其外延——依靠信息技术、由不同的学习过程参与者根据不同需要、通过不同渠道富集在各类个人终端之上并能进行分享、交互、且持续学习的可沉浸式的学习“场景”。

二、全媒体环境下,中小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

当前,中小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主要在以下过程中完成并不断丰富:

1.教育信息的生产

全媒体环境下教育信息的生产总体而言,主要依靠国家教育体系权威发布、国家教育大纲的相关内容拓展以及根据不同职业方向需求而进行的周边相关教育信息生产。而在全媒体环境下,教育信息生产的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国家教育系统、教育行业的企业组织甚至不同领域的关键意见领袖均可通过线上线下不同渠道生产教育信息。

2.教育信息把关人的筛选

文化研究学派的著名学者斯图亚特·霍尔曾提出了“编码-解码”理论,信息传播需经历信息生产者的编码以及信息接受者的解码过程。就中小学生接受者的教育信息而言,其编码的过程是一个编码-解码叠加、个性化处理的过程。

首先,教育信息的原始生产者会进行第一次信息的编码;

其次,作为国家教育系统的权威把关者,则依据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群落范畴中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信息的解码、筛选、分配;

第三,各个省市自治区县的教育相关部门则会根据当地的教育现状进行更进一步的教育信息的解码、筛选和再编码;

随后,作为教育信息的直接传授者,教师则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综合判断进行教育信息筛选、传授;

第五,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中非常关键且不可或缺的一环,家长也会根据教育方式、不同孩子的个性化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信息筛选和传播;

第六,中小学生本人,作为教育信息的最终解码者,则可切实根据个人知识结构的需要、信息获取渠道的偏好,综合不同教育信息生产者、不同传播渠道以及不同教育信息的特点,进行优化选择、进行自我解码、吸收消化。

3.教育信息的传播与获取

教育信息产出并经过层层筛选之后,需要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传播,并通过不同渠道被教育信息的需求者所获取。全媒体环境下,除传统的学校授课方式外,还可通过线上远程教学平台、网络平台虚拟课堂搭建甚至自媒体学习社区运营等诸多方式进行线上线下不同渠道的信息传播与获取。

(1)教育信息的反馈

传统教育中,信息层级的不对等导致的授课反馈不及时、不全面,是导致教育领域中诸多问题的诱因之一。全媒体环境下,教师可通过社交媒体的社群管理与家长、学生进行及时沟通,第一时间获知并处理学生在获取教育信息之后的吸收、拓展、牵引情况及其存在的不同问题,甚至通过快捷的一对一的线上交流进行及时沟通,并进一步解决问题,做到沟通无障碍、问题不积压,是提高人才培育率和教育完成度的着力点。

三、全媒体环境下,中小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特点

全媒体环境下,中小学生的个人学习环境,是从教育信息生产、传播、反馈的不同阶段的层层筛选而建立起来的,具有以下特点:

1.完整、交互、个性化

与以往相对单一、松散的个人学习环境不同,全媒体环境下多方共建的中小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完整度高,它涵盖了学生进行教育信息获取的各个方面,可实现不同层级、不同方面教育信息的多项传播与交互;

同时,它是知识传播与人格培养的结合体,通过促发中小学生个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带动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更加明晰。

2.是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结合

以往针对“个人学习环境”特征的总结,多数将其特征之一认定为“非正式学习”。

反觀全媒体环境下建构起来的中小学生个人学习环境,在媒介环境的改变中,权威机构、教育家甚至不同领域的关键意见领袖均可在不同渠道之上进行教育信息发布,对教育信息进行解码、做出选择的群体也包含了权威机构和具有迫切需要的个人,因此,它是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结合体,灵活性更高。

3.是短期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结合

全媒体环境下构建起来的中小学生个人学习环境,是伴随着多个连续性短期学习任务构建起终身学习长远目标的结合体。它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个人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勾连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完成小学、中学不同时期的阶段性学习目标的同时,可在引导中小学生树立个人学习习惯和明晰学习长远目标的前提下,促成其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综上,全媒体环境对中小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形成意义深远,既是具有前提性愿意的环境因素,其媒介作用更是渗透进了教育信息传播过程的各环节、各执行人的筛选、决策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更是建设学习型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必要手段。

作者简介

彭秀萍(1963.5—),女,民族:汉族,籍贯(精确到市):山东省烟台市,当前职务:干部,当前职称: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学。稿件方向:教育学;中小学生个人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媒介融合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