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淋巴瘤(上)

2017-07-25李建勇

家庭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淋巴淋巴瘤淋巴结

李建勇

提起淋巴瘤,大家都不陌生。但要说起如何防治淋巴瘤,可能就知之不多。淋巴瘤又被称为恶性淋巴瘤,民间也称其为淋巴癌,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淋巴瘤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约占所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的一半以上,在人类所有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中排第七位,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6%。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淋巴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患者越来越年轻的趋势。

许多人认为淋巴瘤是一种单一的疾病,其实淋巴瘤是一大类疾病,分型复杂。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年关于淋巴瘤的分类标准,有超过70种不同的亚型,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约占10%)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90%)两大类,而后者又根据细胞来源分为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等。

淋巴瘤的病因

目前关于淋巴瘤的确切病因并未完全了解,但是多年的研究和经验积累发现,以下因素可能和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感染性因素: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淋巴瘤可能和不同病原体的人体感染存在相互关联。例如,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HTLV-1)被发现是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重要致病因素,并且在日本地区高发。Epstein-Barr病毒(EBV)以往被认为是鼻咽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但后来发现和非洲儿童伯基特淋巴瘤密切相关,同时EBV存在于几乎所有的NK/T细胞淋巴瘤和部分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提示EBV可能和此类疾病发病有關。幽门螺杆菌(HP)在消化系统认为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常见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病原体,但是研究表明,长期慢性HP感染和炎症刺激,可以使部分患者罹患胃部黏膜相关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此外,我们的临床研究还表明,在中国淋巴瘤人群,尤其是B细胞淋巴瘤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中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提示HBV可能参与部分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最近有研究发现,艾滋病毒感染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等,也会使淋巴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2.物理化学因素:回顾性研究发现,过量的物理辐射和化学毒物损伤可能和较高的淋巴瘤发生率有关。例如,长期接触杀虫剂以及除莠剂24-二氯苯氧乙酸,可能增加NHL发病风险;长期超量接触物理射线,可能增加淋巴瘤的发病率;等。还有临床报告显示,部分药物的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包括淋巴瘤在内的第二肿瘤的发生,比如烷化剂、依托泊苷和免疫抑制剂等。

3.不良的生活饮食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身体的基本保障,而不良的生活习惯会造成疾病的危害,淋巴瘤也不例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淋巴瘤发生率上升,例如美国有回顾性研究表明,长期以肉食为主的生活方式,NHL的发生率较均衡饮食人群升高;长期不规律生活和熬夜的人群,由于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提示不良生活方式在淋巴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4.遗传因素:虽然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淋巴瘤并非遗传疾病,但是国际上有报道发现淋巴瘤的家族聚集发生现象,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在淋巴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对于淋巴瘤的预防,目前由于其确切病因不明,所以没有完全预防淋巴瘤发生的手段和药物。我们的建议是尽量采用健康、均衡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避免外界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和病原体的伤害,这样才可以把淋巴瘤的发生可能降到最低。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淋巴系统像血液系统一样,呈网状分布在全身,由淋巴组织、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胸腺、扁桃体等)、淋巴管及其中的淋巴液组成。正是由于淋巴系统分布的广泛性,因此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淋巴瘤除了淋巴结肿大外,还会表现为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包括常见的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相关器官脏器被累及的症状(肿块、胸闷、气喘、腹痛、腹胀和皮肤瘙痒等),以及全身肿瘤高代谢的表现(乏力、发热、消瘦和盗汗等)。这些症状和表现缺乏特异性,因而很难为读者提供判断标准。

淋巴瘤的诊断和预后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症状特异性较差,因此出现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诊。一旦有淋巴瘤的怀疑时,应由专业医师特别是对淋巴瘤有丰富诊治经验的医师判断病情。仅仅依靠单纯的临床症状和表现,不能确诊淋巴瘤,但是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以便制定下一步的诊治计划。目前对于临床疑似诊断为淋巴瘤的患者,建议进行淋巴结的病理检查,以确诊或排除淋巴瘤。具体的方法包括病变组织的活检或者穿刺,临床上推荐对于浅表或较易取到部位的淋巴结首选进行手术活检,以保证诊断的准确性;而对于一些深部病变或者体质较差的患者,可以考虑粗针活检。对于部分有血液或骨髓受累的患者,检查外周血或骨髓就可能明确诊断。

对于已经确诊为淋巴瘤的患者,在治疗前我们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相关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全身影像学检查(PET/CT、增强CT或者核磁共振等)以及骨髓检查,其目的主要是准确判定疾病的分期和分组,了解患者脏器和身体功能,并且给患者的预后进行危险度分层,以便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淋巴瘤预后积分系统,是国际预后积分指数(IPI)。该积分系统通过年龄、疾病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体能状态和淋巴结外病变五个指标,判断患者临床预后和危险度分层。近年来在IPI基础上出现了多个改良预后系统,包括R-IPI和NCCN-IPI以及新型分子指标如MYC、BCL2等,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患者预后,为医生的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淋巴淋巴瘤淋巴结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富含脂肪及淋巴组织的冰冻切片制作体会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