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链接:明孝宗朱祐樘一系列匡时救弊的改革措施

2017-07-25

紫禁城 2017年7期
关键词:弘治御窑釉瓷

阅读链接:明孝宗朱祐樘一系列匡时救弊的改革措施

“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乂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而孝宗恭俭仁明,勤求治理,置亮弼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绝嬖倖之门。却珍奇,放鹰犬,抑外戚,裁中官,平台暖阁,经筵午朝,无不访问疾苦,旁求治安。”(谷应泰《明史记事本末》卷四十二“弘治君臣”,中华书局,一九七七年)

明末清初人谷应泰对明孝宗改革有着高度的品评,朱祐樘即位初期采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

除奸佞

成化朝因朱见深专宠万贵妃且“好方术”,致使奸佞丛生、倖门大开,方士、妖僧滥恩无纪。朱祐樘即位后,将其中的代表人物李孜省、梁芳、万安等给予逮捕入狱、充军、降职等处分。由于孝宗本人比较勤政,对内宦管束较严,致使弘治朝虽然内官干政现象频现,但相对来说,对政局未造成大的危害。

斥异端

成化皇帝曾因宠幸僧道而大肆营造寺观,耗费“不可胜计”。成化年间曾三次开度,致使天下僧尼道士多达五十余万人。至朱祐樘即位时,“僧尼道士充满道路”,已成为社会的一大痼疾。朱祐樘即位后通过采取罢遣、降低或革除禅师、法王、佛子、国师、喇嘛、真人等称号和拆毁新修、私建寺院等措施,严厉打击了邪术异端的嚣张气焰。

汰冗官

针对成化朝官员晋升冗滥的现象,朱祐樘即位后,为提高朝廷的办事效率,对各部的冗官和闲散官员通过采取革职、降职、调转等措施进行精简。另外,针对成化朝宦官势力发展到士大夫“无敢与抗”的状况,朱祐樘对宦官进行了大力裁抑。

开经筵

明初经筵无定制。正统初,规定每月初二、十二、二十二日三天皇帝御文华殿进讲。成化年间,因成化皇帝朱见深沉溺后宫,经筵“一遇寒暑,即令停止。动经数月,讲经之臣,无由进见。且于进讲之词,劝诫少,而颂美多。此岂古人辅导养德之意耶?”(《明实录·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十三“弘治元年四月壬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九六七年)针对这种状况,在大臣的建议下,弘治皇帝朱祐樘恢复了经筵制度。而且针对成化年间进讲只说中耳之话不讲逆耳之言的弊端,朱祐樘主张“不必顾忌”,要“直言不讳”。

重贤能

弘治皇帝“明于任人”、任人唯贤,这是他的一大长处。即使对成化朝因敢于直言而受到排挤和打击的官员,也能及时召回予以重用。

纳直言

弘治皇帝虚怀纳谏,曾屡次下诏,求进直言,且对逆耳之言能反躬自咎。这或可称得上是“弘治中兴”的一个重要因素。

礼大臣

封建时代,作为至高无上的一国之君,能够做到礼贤下士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弘治皇帝做到了。比如说,他曾对年迈者免朝参,对敬重的大臣,称之为“先生”,而不直呼其名。诚如《万历野获编》(卷七)所曰:“孝宗朝,君臣鱼水,千古美谈。”(【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一九九七年)

修边备

正统朝发生“土木之变”后,明代边备废弛,终成化朝亦无改观。弘治皇帝则依靠兵部尚书余子俊、马文升、刘大夏等,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边防得到加强。

善丹青

据史书记载,朱祐樘善书法、工诗文,亦工绘事。据朱谋垔《续书史会要》载:“孝宗皇帝酷爱沈度笔迹,日临百字以自课,又令左右内侍书之。”(【明】陶宗仪、朱谋垔《书史会要 续书史会要》,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一二年)可惜的是目前不见有存世的朱祐樘书法和绘画作品。

文献所见弘治朝御窑瓷器的烧造

文献中有关弘治朝御窑瓷器烧造方面的记载不多,我们可以通过仅有的几条记载,对这方面的情况有所了解。从文献记载来看,弘治年间朝廷虽曾罢免前往景德镇督造瓷器的太监,但均未长久,不久即又复遣。

《明史》中记载:

弘治三年……冬十一月甲辰,停工役,罢内官烧造瓷器。

弘治十五年……三月癸未,罢饶州督造瓷器中官。(【清】张廷玉等《明史》卷十五本纪第十五「孝宗」,中华书局,一九七四年)

烧造之事……孝宗初,撤回中官,寻复遣,弘治十五年复撤。正德末复遣。自弘治以来,烧造未完者,三十余万器。(《明史》志第五十八「食货六」)

《明实录·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载:

内阁大学士刘吉等言:迩者言象示警……臣等又思,近来工役繁兴,军民困苦,如沙河桥自成化十四年被水冲坏,止(只)用木桥往来亦便,何必动众改造,见今天气极寒,军士不得休息。又如江西瓷器,内府所收计亦足用,今又无故差内官烧造,未免扰人……乞将沙河桥南海子做工军士尽放回营休息,烧造瓷器内官停止不差,是亦弭灾修省之一端。其余政事缺失、军民疾苦,各衙门官有陈请者,尤望皇上虚心听纳。次第举行,则可以转祸为福,易灾为祥矣!上曰:灾变叠见,朕甚忧懼,思图消复,惟在恤民。今卿等言天寒军士久劳,工役及烧造内官骚扰地方,诚宜停止。其令……江西烧造瓷器内官不必差,庶副朕畏天恤民之意。(《明实录·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弘治三年十一月甲辰」)

礼科都给事中涂旦等言……近者,差内官往苏杭等处织造缎匹、陕西等处织造羊绒织金彩妆曳撒秃袖、江西烧造各样瓷器,俱极淫巧。又,取福建丝布追督甚急。况各处连年灾伤,边方多事,重以骚扰百姓,何以堪命?伏望一遵旧制,非常额者一切停止,不宜停止者,责期进纳。所遣内官,通行取回,庶可以宽民力。上曰:纳忠言,朕当自处,王钺既用之边防矣,置勿论。其余令所司斟酌以闻。(《明实录·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弘治十一年十一月癸卯」)

监察御使刘芳等以灾异言十事……一节财用。谓近者屡差内臣往陕西苏杭织造驼绒缎匹、饶州烧造瓷器,几诸工作,动有不赀。况所差者,假公营私,用一造百……乞取回各处督造内臣,减省光禄寺无名供应,以安民心……上纳之。(《明实录·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弘治十三年四月癸丑」)

命取回饶州府督造瓷器内官,从巡抚都御使韩卯问奏也。(《明实录·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五「弘治十五年三月癸未」)

江西按察司佥事任汉上地方事宜……一谓江西地狭产薄,而科赋比常加倍。景德镇烧造瓷器所费不赀,卫所军士有半年不得支粮者,乞暂将解京折粮银两并起运充军粮米减半坐派,多剩存留以济军士。其军需、颜料并瓷器之类,亦暂停免二、三年……(《明实录·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弘治十六年七月丙戌」)

《大明会典》(卷一九四)载:

弘治十五年奏准,光禄寺岁用瓶、坛、缸自本年为止,已造完者解用,未完者量减三分之一。

弘治朝御窑瓷器的主要品种

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弘治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瓷器无论数量还是品种,与成化朝御窑瓷器相比,均急剧减少,但艺术风格却延续成化朝御窑瓷器,仍以造型俊秀、胎体精细、釉质温润、装饰文雅而著称于世。特别是所绘纹饰之纤柔与成化朝御窑瓷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弘治 青花龙穿花纹盘及款识口径二六 足径一五·九厘米 高四·九厘米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弘治朝景德镇御器厂所烧造瓷器见有白地青花、浇

黄地青花、青花加矾红彩、白地酱彩、白地绿彩、白地刻云龙纹露胎、白地矾红彩、白地黄彩、孔雀绿地洒蓝、琉璃三彩、五彩、白釉、祭蓝釉、浇黄釉、外瓜皮绿釉里浇黄釉、茄皮紫釉瓷等大约十六个品种。其中尤以浇黄地青花瓷、白地绿彩瓷和浇黄釉瓷等取得的成就最高,最受世人称道。

浇黄地青花瓷 属于青花瓷器的衍生品种。需要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白地

青花瓷,然后采用「浇釉」方法施以低温黄釉,再根据透过黄釉映出的青花纹饰,用刀具将有纹饰处的黄釉刮掉,最后入窑经低温焙烧而成。黄地衬托蓝花,给人以温馨素雅之感。浇黄地青花瓷首见于宣德朝景德镇御器厂,后来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等朝御器厂均有烧造。

明弘治 青花云龙纹碗及款识口径一〇·二厘米 足径四厘米 高五·一厘米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青花麒麟纹盘口径三四·二厘米 足径二二·二厘米 高六·五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 青花云龙纹盘口径二一·八厘米 足径一三·八厘米 高五厘米婺源县博物馆藏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弘治浇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盘撇口、浅弧壁、圈足。内外黄地青花装饰。内底绘折枝石榴花,内壁绘折枝莲、葡萄、海棠、石榴等,外壁绘缠枝茶花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圈。此盘造型规整,青花和浇黄釉均发色纯正,代表了弘治朝浇黄地青花瓷的烧造水平。

明弘治 白地绿彩锥拱海水云龙纹碗及款识口径一八·七厘米 足径七·六厘米 高八·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白地绿彩瓷 属于杂釉彩瓷器品种。系指以高温白釉地衬托低温绿彩纹饰的瓷器。创烧于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器厂,后来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等朝亦有烧造。其中白釉绿彩锥拱云龙纹碗、盘这一品种创烧于成化朝,其做法是:器物成型并施以白釉后,在釉上打好云龙纹草图,将图案轮廓线内的白釉剔掉,用铁锥划出龙的五官、发、角、鳞、脊等细部,入窑经高温焙烧。出窑后再在无釉露胎处填以绿彩,复入低温彩炉焙烧而成。

有时人们感觉其半成品露胎云龙纹处泛「火石红」色亦颇显雅致,遂故意不施绿彩,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品种保留下来,称之为「白釉露胎锥拱云龙纹碗」或「白釉露胎锥拱云龙纹盘」。明代白地绿彩瓷器以弘治朝产品质量最好,受到的评价亦最高。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弘治白地绿彩海水云龙纹碗,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外壁和内底均以锥拱海水绿彩云龙纹装饰。内底、内外近口沿处和圈足外墙均画绿彩单弦线。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 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圈。此碗造型秀美,龙纹锥拱精细,绿彩发色纯正,反映出弘治御窑白釉绿彩瓷的烧造水平。

浇黄釉瓷 浇黄釉系指以氧化铁为着色剂、以氧化铅为助熔剂的低温色釉。最早见于西汉时期的陶器上,后来直到清代都有烧造,但这种施于陶胎上的低温黄釉,色调多为黄褐色或深黄色,不够亮丽。

明代景德镇陶厂或御器厂烧造的低温黄釉瓷,系在经高温素烧过的涩胎上施釉,复入炭炉经低温焙烧而成。因使用「浇釉法」施釉,故称「浇黄釉」。自洪武至崇祯朝,浇黄釉瓷器的烧造几乎未曾间断。虽然各朝烧造的浇黄釉瓷器釉色深浅略有不同,但基本趋于明黄色。其中以弘治时期产品质量最好,受到的评价亦最高。因其釉色均匀、恬淡娇嫩,故素有「娇黄」之美称。又因其釉质温润如鸡油,故亦可被称作「鸡油黄」。

明弘治 浇黄釉描金牺耳尊口径一九厘米 足径一七·五厘米 高三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 祭蓝釉描金牛纹双耳尊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弘治浇黄釉描金牺耳尊,广口、短颈、溜肩、腹部上丰下敛、平底。肩部两侧对称置牺耳。罐

内施白釉,外施浇黄釉。外壁自上而下饰金彩弦纹九道。底素胎无釉,无款。此尊虽然未署年款,但其如鸡油般娇嫩的黄釉与署有弘治年款的黄釉盘、碗上的黄釉一致,惟弘治朝莫属。

按照明代祭祀制度,浇黄釉瓷器可被用作祭祀地坛之祭器。尤其这种造型的尊,系弘治朝首创,其肩部有置牺耳者、有置条带形耳者,亦有不置耳者。除浇黄釉品种外,尚见有祭蓝釉、茄皮紫釉品种。

正德朝御窑瓷器

历史背景·嬉游之主 朝纲紊乱

明武宗朱厚照(一四九一年~一五二一年)系明孝宗朱祐樘长子,母为孝康敬皇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年)被立为皇太子。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年)五月即皇帝位,定年号为正德,以翌年为正德元年,在位十六年,立夏氏为皇后。在位期间,昵近宦官刘瑾、谷大用和将领江彬等,嬉游淫乐,扩建皇庄,夺民土地。喜练兵、渔猎。自封「威武大将军」。曾多次南巡北游,沿路骚扰百姓,致使百姓弃业罢市。曾拟亲自领兵征讨宁王朱宸濠之谋反,但尚未发,宁王即已被擒。

明武宗像故宫博物院藏

正德皇帝在位期间,朝纲紊乱,阶级矛盾激化,因爆发刘六、刘七等农民起义,致使明朝统治日趋衰落。朱厚照曾派人开采浙江、福建、四川等地银矿。有琉球、日本、安南等入贡。正德十六年(一五二一年)三月十四日,朱厚照崩于西苑之豹房,享年三十一岁,未活过其父亲朱祐樘三十六岁。遗诏罢威武团营、遣还各边军、释放系囚、归还四方所献妇女、停不急之工役等。尊谥为:「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

孝毅皇帝」,庙号武宗,葬于北京昌平康陵。无子无女。

文献所见正德朝御窑瓷器的烧造

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年)五月,朱厚照即帝位后,曾下令改年以后暂停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瓷器两年,但不久又恢复烧造。正德十五年,正德皇帝遣太监尹辅前往饶州烧造瓷器,工部因正德十四年所发生「宸濠之乱」曾给江西民众带来很大灾难,遂建议暂免差官前往督造,但正德皇帝对该建议未予采纳。

《明实录·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载:

江西饶州府烧进磁器,除各年起运外,十八年以后,暂停二年,以苏民困。

(《明实录·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弘治十八年五月壬寅」)

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奏……饶州磁器奉诏蠲免二年,又令起运来用,此政令之失十也……(《明实录·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十「正德元年二月丁丑」)

停江西征派物料及烧造磁器,以巡按御史奏地方灾重故也。(《明实录·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二「正德六年二月壬寅」)

尚膳监言供御磁器不足,乞差本监官一员往饶州提督烧造。兵部言:江西兵荒相继,而锐州逼近姚源,伤困尤甚,若差官,必多带无名人等,供费不赀,民何以堪?乞止命镇巡官督该府,以不足之数如式烧造进用为便。不从。

(《明实录·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正德十一年十一月丙午」)

命太监尹辅往饶州烧造瓷器。工部议覆:江西地方,屡遭焚劫,复有宸濠之难,所在官民,十处九空,优免赈济,尚未苏息,若再差官烧造,廪给柴薪、物料、工食所费不赀,诚恐激成他变,乞照弘治九年例,暂免差官,令镇巡三司等官查原允之数,如式烧造,以次进用,庶官民两便,供应不误。上曰:业已遣之矣。已而给事中吴岩、御史杨秉中等亦以为言。不允。(《明实录·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四「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己酉」)

嘉靖本《江西省大志·陶书》(建置)载:

正德初,置御器厂,颛莞御器。先是兵兴,议寝陶息民。至是复置。{【明】王宗沐纂修《江西省大志·陶书》(嘉靖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善本书}

官匠凡三百余,而复招募。盖工致之匠少,而绘事尤难也。曰编役(正德间,梁太监开报民户,占籍在官),曰雇役(本厂选召百徒高手,烧造及色匠未备,如敲青、弹花、裱褙匠等役)、曰上班匠……

明正德 青花龙穿花纹梨形执壶口径四厘米 足径六·一厘米 高一二·八厘米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正德朝景德镇御窑瓷器的主要品种

正德朝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瓷器品种比弘治朝有所增加,目前所见有白地青花、孔雀绿釉青花、浇黄地青花、绿地青花、青花加矾红彩、釉里红、五彩、斗彩、白地酱彩、白地矾红彩、白地绿彩、黄地绿彩、矾红地绿彩、素三彩、珐花、白釉、鲜红釉、孔雀绿釉、茄皮紫釉、祭蓝釉、回青釉、浇黄釉瓷等大约二十二个品种。其中尤以孔雀绿釉青花瓷、素三彩瓷、孔雀绿釉瓷等最受人称道。

孔雀绿釉青花瓷 系白地青花瓷的衍生品种。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明代宣德、

成化、正德时期均有烧造。其做法是:器物成型、修坯后,先在胎上以青料描绘纹饰,然后以毛笔蘸白釉料(即「透明釉」料)涂于纹饰上,入窑经高温焙烧。出窑后,通体施以孔雀绿釉,复入窑经中温(一千一百五十摄氏度左右)焙烧而成。在孔雀绿釉的掩映下,青花纹饰呈现蓝黑色。

传世和出土所见正德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盘,系明代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传统品种,设计样稿应出自宣德时期宫廷,成化、正德时期继续烧造。盘内施白釉,外壁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装饰。以青料描绘鲭、鲌、鲤、鳜四条鱼在水草间穿行,在亮丽的孔雀绿釉映衬下,鱼儿仿佛在碧波中畅游,有着非常好的装饰效果。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正德孔雀绿釉青花鱼藻图盘,撇口、浅弧壁、圈足。盘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装饰。圈足内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正德年制」四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圈。此盘造型规整、孔雀绿釉发色纯正,堪称正德孔雀绿釉青花瓷的代表作。

元代景德镇窑孔雀绿釉青花瓷见有景德镇出土的孔雀绿釉青花砚盒,宣德朝孔雀绿釉青花瓷除了鱼藻纹盘外,尚见有鱼藻纹碗。成化、正德朝孔雀绿釉青花瓷目前则仅见有鱼藻纹盘。

明正德 青花缠枝莲纹碗及款识口径一七·六厘米 足径七·六厘米 高八·一厘米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素三彩瓷 原则上系指含有三种或三种以上低温釉彩但不含或含有极少量红彩的瓷器。由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属于荤色,而其他色彩属于素色,因此,不含红色或基本不含红色的彩瓷被称作「素三彩」。这里的「三」是「多」的意思,不一定非得有三种颜色。

素三彩瓷器系受西汉以来低温铅釉陶影响、从明初景德镇窑烧造的不含红彩的杂釉彩瓷器发展而来。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此后,经历了明代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和清代康熙时期三个重要发展阶段。正德朝素三彩瓷器色彩搭配协调、彩色素雅,给人以柔和悦目之美感。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素三彩瓷器的做法一般是:器物成型后先在胎上锥拱云龙、花卉等纹饰,然后入窑经高温焙烧,出窑后再在胎上按需要施以浇黄釉、瓜皮绿釉、葡萄紫釉等低温釉,复入炉经低温焙烧而成。在各色透明低温釉的掩映下,胎上花纹若隐若现,耐人寻味。

明正德 孔雀绿釉青花鱼藻图盘及款识口径一七·七厘米 足径一〇·四厘米 高三·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正德 素三彩缠枝莲纹长方水仙盆口径二三·八×一五·二厘米 底径三三·一×一四·二厘米 高七·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正德绿地素三彩锥拱缠枝莲纹高足碗,撇口、深弧腹、痩底,下承以中空高足。其制法是先在碗内和圈足内均施白釉,外壁锥拱缠枝莲纹、朵云纹,入窑经高温焙烧。然后在外壁按需求先施以孔雀蓝釉,入窑经中温焙烧,出窑后,以瓜皮绿釉为地,在已锥拱的纹样处填涂淡茄皮紫釉、黄釉、透明釉等,再次入窑经低温焙烧而成。缠枝莲上的五个花朵分别为一黄、两白、两孔雀蓝,颜色搭配协调,给人以静穆素雅之美感。

孔雀绿釉瓷 孔雀绿釉亦称「法(珐)绿釉」、「法(珐)翠釉」、「翡翠釉」、「吉翠釉」等。是一种以氧化铜作着色剂、以硝酸钾作助熔剂的透明蓝绿色釉。因其呈色极似孔雀羽毛上的一种绿色,故名「孔雀绿釉」。孔雀绿釉瓷器创烧于宋、金时代北方民窑,景德镇窑则自元代开始烧造。明代景德镇窑烧造的孔雀绿釉瓷器始见于永乐朝,后来宣德、成化、正德、嘉靖等朝亦均有烧造,但以正德时期产品发色最为纯正,受到的评价最高。

明正德 孔雀绿釉碗口径一六·二厘米 足径六·五厘米 高六·六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正德 绿地素三彩锥拱缠枝莲纹高足碗口径一五·九厘米 足径四·六厘米 高一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正德孔雀绿釉碗,撇口、深弧壁、瘦底、圈足,无款。碗内及圈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孔雀绿釉。外壁近足处锥拱仰莲瓣纹。此碗虽不署款识,但其典型的正德宫碗式造型和圈足内施淡青白釉的特征,均表明其属于正德御窑产品。

孔雀绿釉瓷器系在经高温素烧过的涩胎上施釉后,复入窑在氧化气氛下焙烧而成,釉烧温度大约为一千二百摄氏度。景德镇烧造孔雀绿釉瓷器,系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在窑的后部烟囱根处,此处温度恰好符合孔雀绿釉瓷器所需的烧成温度。

后仿弘治、正德朝御窑瓷器

明代晚期以来,随着文人品评和收藏古玩之风之盛行,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各朝御窑瓷器均成为收藏者竞相猎取的目标,致使其价格骤增。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则趁机进行仿造,以牟取暴利。

后仿瓷器一般系指造型、纹饰、年款等均模仿原作的一类仿品。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只署年款、但造型和纹饰则为当朝风格的瓷器。后仿弘治、正德瓷器显示出后人对弘治、正德朝御窑瓷器的推崇,而这种仿造之风一直影响到清代。

清康熙 仿弘治白釉锥拱云龙纹碗及款识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 白釉碗及款识口径一六·四厘米 足径一三·二厘米 高四·七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康熙、雍正时期,景德镇盛行仿烧明代各朝御窑瓷器,御窑厂和民间窑场均有仿造。所见仿弘治朝御窑瓷器品种有青花、白釉绿彩、白釉、浇黄釉瓷等。仿正德朝御窑瓷器品种有青花、斗彩、白地矾红彩、黄地绿彩、白釉、浇黄釉瓷等。个别仿品水平较高,几能乱真。

弘治朝御窑瓷器大都在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圈。这种格式的年款首创于宣德朝景德镇御器厂,后来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等朝御窑瓷器上均有使用。但在字体风格方面,以弘治朝六字年款字体最为清秀,因此素有「弘治款秀」的说法。因使用「平等青」料写款,致使款字笔画色调显得淡雅。

仔细观察「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以「弘」字和「治」字的写法最具时代特征,即「弘」字右边的「ム」明显比左边的「弓」短,而且写的位置靠上;「治」字左边的「氵」一般都明显低于右边的「台」字,而且「口」字最后一笔「横」一般都右出头。

正德朝御窑瓷器大都署有年款,分为「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和「正德年制」四字两种,字体均为楷书,既有青花款,也有矾红彩款和锥拱款等。款识大都署于器物外底,六字或四字做双行排列,外围青花双圈。高足碗上一般署四字年款,在足内边沿按顺时针方向绕足环写。四字年款也有署在器物颈部或靠近口沿处者,自右向左排列,有的还围以双方框。青花阿拉伯文笔山外底的青花六字年款,或作双行排列外围青花双方框,或自右向左横书一排。青花插屏上的青花六字年款,则自右向左书写于托座正中,外围以青花双长方框。

正德朝御窑瓷器年款字体较弘治御窑瓷器年款字体略大,款识结构略显松散,但字体非常工整,笔中藏锋,素有「正德款恭」的说法。

著名古陶瓷收藏家、鉴定家孙瀛洲先生(一八九三年~一九六六年)曾将明代

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御窑瓷器年款和成化御窑瓷器上的「天」字款编成歌诀,为我们尽快掌握从款识鉴定这四朝御窑瓷器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而且这些口诀均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明正德 黄地绿彩锥拱云龙纹盘及款识口径二二·四厘米 足径一四·六厘米 高四·六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仿正德黄地绿彩锥拱云龙纹盘口径一八·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正德御窑瓷器上所署「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年款的歌诀为:「大字横短头非高,明字日月平微腰。正字底丰三横平,德字心宽十字小。年字横画上最短,制字衣横少越刀。」第一句是讲「大」字写法。意思是「大」字第一笔「横」画写得略短,第二笔「撇」画出头不太高。第二句是讲「明」字写法。「明」字「日」、「月」头部基本持平,略有高低,即「月」的头部略高于「日」的头部。第三句是讲「正」字写法。意思是「正」写得上窄下宽,三个「横」画基本平行。第四句是说「德」字写法。意谓「德」的「十」写得小,「心」写得宽。第五句是说「年」字写法。意谓「年」字三笔「横」画最上边一横写得最短。第六句是说「制」字写法。繁体字「製」下半部「衣」的「横」画越过上半部右侧立刀的较少。

帝王趣味与社会变迁对弘治、正德朝瓷器的影响

弘治朝因被派往景德镇督陶的宦官骚扰百姓、假公济私以及烧造御用瓷器耗费巨大,有关官吏曾一再上疏朝廷,

请求停止派遣内官到景德镇督陶或撤回在景德镇督陶的内官,「以安民心」、「以宽民力」。弘治皇帝虽然不像其父亲朱见深那样对这种请求采取拖延的办法,但却变换了一种方式,即采取撤而复遣、遣而复撤的办法。这说明弘治皇帝对御用瓷器烧造也像其父亲朱见深一样感兴趣。然而,这种措施的实行,使御用瓷器的烧造缺乏连续性,也势必影响御用瓷器的产量和品种,致使其产量和品种锐减。特别是烧造难度较大的鲜红釉瓷、斗彩瓷,几乎不见有烧造。目前统计弘治朝景德镇御器厂所烧造瓷器品种大约有十六个,几乎仅有前朝成化所烧造约二十九个品种的一半。对于弘治朝景德镇御器厂几乎不烧造鲜红釉瓷和斗彩瓷,也有学者认为与弘治皇帝喜爱素食导致其偏爱素色有关(陆明华《明弘治景德镇官窑瓷业的衰落》,《景德镇陶瓷》一九八六年第二期),并以文献加以佐证,「先是有旨,自正月初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七日,但遇御膳进素日期,俱令光禄寺禁屠,断宰者凡一百一十一日。此旨惟光禄寺知之,在京诸司尚未有知者。乞申

谕各衙门,今后凡遇禁屠日期,自御膳以至宴赐之类,俱依斋戒事例,悉用素食。礼部议谓:光禄寺各项供应,上有两宫之奉养,下有四夷之赐宴,今凡遇禁宰日期,一切以素食从事。揆诸事体殊为不便,且进素日期在祖宗朝无故事,惟皇上好生之德出自天性,故爱惜物命至于如此」。(《明实录·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五「弘治十五年三月己亥」)笔者认为,弘治皇帝心地善良、反对杀生、致使其在饮食上以素食为主的做法,导致其在色彩上对红色应有所避讳,因为红色属于荤色。这或许是造成弘治朝御窑瓷器几乎不见鲜红釉瓷且一改前朝(成化)盛行大量使用矾红彩的斗彩瓷器,而以素雅的浇黄釉、浇黄地青花、白地绿彩瓷鹤立于明代各朝御窑瓷器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弘治 浇黄釉盘及款识口径一七·二厘米 足径一〇·四厘米 高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正德 青花云龙纹盘及款识口径二二·六厘米 足径一四·四厘米 高四·三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正德 鲜红釉白鱼纹盘及款识高三·五厘米 口径一五·四厘米 底径八·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正德 青花阿拉伯文笔山及款识长二〇·四厘米 宽五·五厘米 高一三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正德 青花缠枝莲纹炉口径一七·七厘米 足径一二·五厘米 高一二·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图中可见“正德年制”四字款署于炉口沿处

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年)五月,刚刚即皇帝位后的朱厚照为给人留下好印象,曾下令景德镇御器厂暂停两年烧造,以苏民困。但正德元年即恢复烧造,以致被大学士刘健、李东阳等认为是政令之失。正德六年,地方官因江西灾重而请求景德镇御器厂停止烧造,意见被正德皇帝采纳。

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年),尚膳监因供御瓷器不足,乞求派该监官员一名前往景德镇监造御用瓷器,虽遭到兵部反对,但正德皇帝仍允许了尚膳监的请求。

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波及今江西北部和安徽省南部地区,赣南巡抚王守仁(王阳明)仅用四十三天就平定叛乱,史称「宸濠之乱」。然而朱宸濠在江西的长期聚敛刻薄和发动叛乱造成的直接破坏,使江西百姓深受其害。因此,工部针对正德十五年正德皇帝派尹辅到景德镇督造御用瓷器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做势必会使困苦不堪的当地雪上加霜。但正德皇帝以已经派了为由,对工部的请求不予采纳。

上述情况表明,正德皇帝对御用瓷器烧造也很感兴趣,而且正德朝御用瓷器应主要烧造于正德十一年至十六年。

正德朝是明代景德镇御窑瓷器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主要表现在此时期的御窑瓷器逐渐摆脱了成化、弘治朝御窑瓷器胎体轻薄、造型较少、装饰疏朗等特点,而变得器物胎体趋于厚重、造型逐渐增多、装饰偏向繁缛。正德朝御窑瓷器品种多达二十多个,少于成化朝,但多于弘治朝,其中尤以孔雀绿釉青花、素三彩、孔雀绿釉瓷等取得的成就最高、最受人瞩目,堪称傲视明代御窑瓷器的名品。正德御窑瓷器在装饰上的最显著特点是大量使用阿拉伯文、波斯文作为装饰,其中绝大多数是在青花瓷器上以青料书写,极少数是在矾红彩瓷器上以矾红彩书写、在斗彩瓷器上以青料书写,这与正德皇帝崇信伊斯兰教有直接关系。此时瓷器所装饰阿拉伯、波斯文的内容多为《古兰经》里的圣训格言和赞颂真主的语录。如「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们应当祈祷真主,而不要祈祷其他任何物」、「感谢真主的恩惠」、「君王政权永恒,兴盛与日俱增」、「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的使者」等。(骆爱丽《关于几件带有阿拉伯文题款的明青花瓷牌、残件》,《回族研究》二〇〇六年第二期)文字书写流畅,应为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的伊斯兰教徒所书写。

正德御窑瓷器有在外底署青花四字双行八思巴文款、外围青花双圈者,这在明代御窑瓷器中堪称独一无二。四个八思巴文字译成汉语是「至正年制」。这与正德皇帝崇信藏传佛教有密切关系。

总之,随着明代皇帝本人兴趣和审美趣味的改变,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明代弘治、正德时期御窑瓷器烧造成为整个明代御窑瓷器烧造承上启下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景德镇御窑瓷器烧造又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明正德 白地矾红彩阿拉伯文波斯文盘口径一七·九厘米 足径一一·九厘米 高三·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正德 青花八思巴文款海水云龙纹盘及款识口径二三·七厘米 足径一五·五厘米 高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正德 青花八思巴文款海水龙纹盘及款识口径二三·九厘米 足径一六厘米 高七·一厘米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猜你喜欢

弘治御窑釉瓷
耀州窑类单色釉瓷艺术的表现瓶颈与突破思考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地下遗址篇
从黑釉瓷盏看宋代茶文化
河北泊头十里高遗址发掘简报
《宪宗实录》成书时间考误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皇帝的瓷器破了怎么处理?
弘治帝先捧后杀除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