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宫旧藏明代弘治、正德朝御窑瓷器

2017-07-25黄卫文

紫禁城 2017年7期
关键词:弘治旧藏御窑

黄卫文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

清宫旧藏明代弘治、正德朝御窑瓷器

黄卫文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

故宫博物院中仍完好保存着多达三十二万余件传承有序的清宫旧藏明清两代御窑瓷器,其中断代为弘治、正德时期的清宫旧藏器共计约四百八十八件。这些清宫旧藏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属性,就是它们原从属于各个宫殿大部分藏品尚能找到它们各自在宫中的原藏地点,通过对这些器物的梳理,我们可以知晓其在宫中庋藏与作为宫廷器用的使用情况,以及一代代皇家御用瓷器的审美继承。

陶瓷器是古今百姓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器物,也是历代王朝宫廷器用的主体。明清时期宫廷不论在日常生活、宗教祭祀还是内外赏赐等方面对陶瓷器都有着巨大的需求,为了应对这种需求,自明初洪武时期开始,朝廷即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清代改称御窑厂)专为宫廷烧制瓷器。直至清末,除个别朝代外,景德镇御窑厂一直都在受命为皇家烧造宫廷用瓷,而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无疑是这些御窑产品的最终流向地和使用地。

迄今,在以紫禁城为院址的故宫博物院中仍完好地保存着多达三十二万余

件传承有序的清宫旧藏明清两代御窑瓷器,其品种之丰富完备,造型纹饰之精致优美,为我们全面揭示了明清各朝景德镇御窑烧造的历史原貌,也是我们研究明清时期陶瓷发展最具价值的传世资料。

清宫旧藏弘治、正德朝御窑瓷器整理与选介

众所周知,故宫博物院院址为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在故宫博物院现藏的一百八十余万件文物藏品中,传承有序的清宫原藏历代古物珍宝即「清宫旧藏」文物,不仅是故宫博物院藏品的主要组成,更是最具故宫特色与研究价值的传世资料。「清宫旧藏」文物是指故宫博物院建院之际点查接收的紫禁城皇宫内以及其他几处清代皇家宫苑,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盛京皇宫(今沈阳故宫)等处的清宫原藏文物。

经笔者对故宫博物院藏陶瓷类文物的统计,断代为弘治、正德时期的陶瓷器藏品共计约六百六十余件,其中清宫旧藏器共计约四百八十八件(旧藏弘治瓷器一百八十八件,正德瓷器三百件),从藏品性质来看,除极个别器物可能为当时的民窑产品外,绝大部分藏品都是明朝御窑烧造的宫廷用瓷。此外,院藏弘治、正德瓷器藏品中亦包括故宫博物院建院后通过其他文博单位拨交、社会捐赠、收购等途径入藏的文物,其中的一些藏品虽也可称是当时的御窑精品,但这些藏品大多能在旧藏器中找到品类品质相对应的器物。而清宫旧藏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属性就是他们本身原从属于各个宫殿,据清宫历朝《陈设档》和《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中的原始记载,旧藏弘治、正德御窑瓷器中的大部分藏品尚能找到他们在宫中的原藏地点,可知其在宫中庋藏与作为宫廷器用的使用情况。以下以院旧藏弘治、正德两朝御窑瓷器的原藏位置为纲,并撷取其中有代表性的藏品介绍如下:

明弘治 黄釉描金双系耳罐及局部高三一·六厘米 口径一八·八厘米 底径一七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 黄釉描金牺耳罐高三二厘米 口径一九厘米 足径一七·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外壁施黄釉,釉面滋润,釉色娇嫩,外壁口沿和腹部饰数道金彩弦纹。细砂底,无款识

瓷库 位于紫禁城前朝中右门外太和殿西庑及武英殿前库房,为内务府广储司下属六库之一。库内原藏无款弘治黄釉描金罐七件,此类罐为弘治御窑瓷器中最富盛誉的品种之一,造型大致相同,唯器耳型制可分兽面牺耳和双系耳两类。

古董房外景拍摄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古董房 内廷东六宫以北乾东五所之第五所,明初建立,清代为专司收贮御用古玩器皿、图书典籍的场所之一。其中所藏一件祭蓝釉金彩牛纹双系罐为弘治御窑瓷器中的名品之一,里施白釉,外施祭蓝釉,釉面莹亮,釉色深沉。外壁口沿、底边及系耳部饰金彩弦纹,腹部以金彩绘牛纹,金彩有磨脱痕迹。砂底无款识。库内原藏同类罐共计七件。孔雀绿釉刻鱼莲纹碗造型为典型的正德宫碗器式,底白釉泛淡青色,应为正德御窑制品。碗敞口,深弧腹,圈足。里施白釉,外壁施孔雀绿釉,釉层薄而透明可见釉下所刻荷莲游鱼纹。

诚肃殿 为内廷东六宫之一斋宫院内的后殿,斋宫是清代皇帝大祀前的斋戒之所。殿内一木箱中原藏无款弘治黄釉盘六件。

体顺堂 为内廷西路养心殿后寝殿之东耳房,清同治朝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时慈禧太后曾居住于此。此堂为宫内存贮弘治、正德两朝御窑瓷器最多的所在。如存放于堂内几个大木箱中共计一百三十九件各式弘治款、正德款的黄釉碗。而在一木箱内就发现存放有三十九件正德款黄釉碗。从其中一件正德款黄釉碗来看,碗撇口,深弧腹,圈足,里外施黄釉,色调比弘治同类器略深,底施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这种撇口,丰腹,圈足的碗式在明清宫廷中有「宫碗」之称,明初即已出现,旧藏弘治、正德两朝的黄釉碗多是这种碗式,清代皇家亦极力推崇,并模仿这类碗烧造本朝的黄釉瓷器。

诚肃殿外景

明正德 孔雀绿釉刻鱼莲纹碗高一一·四厘米 口径二五厘米 底径九·七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 祭蓝釉金彩牛纹双系罐高三二·二厘米 口径一六·五厘米 足径一八·五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 黄釉描金盘高五·七厘米 口径三二·一厘米 底径一九·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敞口,弧壁,圈足。里外满施黄釉,釉面莹润,釉色娇嫩,盘心外围金彩弦纹一周,砂底无款识

体顺堂内景

景阳宫外景

景阳宫院内库房 景阳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建于永乐十八年(一四二〇年),现仍保持明初时的建筑格局,宫内后院北角小库和前院东西厢房均为御用器库房。库内原藏多件弘治、正德御窑瓷器,不乏弘治、正德朝的代表器物,如弘治款白釉酱彩折枝花果纹盘,盘内外白地酱彩装饰,内底绘折枝花一枝,内壁饰折枝花果纹,外壁绘缠枝花卉纹。底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盘的造型、纹饰等均沿袭宣德、成化御窑所产同类品种。弘治款白地绿彩云龙暗刻海水纹盘,同样器物共有三件,贮存在一起,皆外壁釉下刻划海水波涛纹,釉上以绿彩描绘云龙纹,底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明代御窑白地绿彩瓷器始烧于永乐,成化时期亦有烧造,而以弘治、正德时期制品最受后人赞誉,素被视为明清御窑名品,旧藏器中见有盘、碗两类产品。此外,此处所藏正德时期的瓷器亦有黄釉盘等。

明弘治 黄釉碗及款识高八·三厘米 口径一八·五厘米 足径七·一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碗里外施黄釉,色调娇嫩,底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明正德 黄釉碗及款识高九厘米 口径一九·六厘米 足径七·九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 白釉盘及款识高五厘米 口径一八·二厘米 底径一〇·六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所藏共计八件,此为其中一件,通体施白釉,釉质纯净滋润。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明弘治 白釉酱彩折枝花果纹盘及款识高五厘米 口径一六·三厘米 底径一六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 白地绿彩云龙暗刻海水纹碗高八·二厘米 口径一八·七厘米 底径七·六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正德 黄釉盘及款识高四·一厘米 口径一七·八厘米 足径一〇·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此盘为共存一库的四十八件同类器之一,里外施黄釉,釉面莹润,釉色略比弘治产品浅淡,底施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茶库 为宫中收储御用物品库房之一,位于内廷东六宫区东小长街东侧缎库之后。原藏有九件无款弘治、正德时期的白地矾红彩五鱼纹盘,这类器物里外白地以矾红彩鱼纹装饰,外壁四面各绘一鱼,盘内心亦绘一鱼,纹饰生动写实,红白对比醒目。

茶库及偏房外景

明正德 矾红彩五鱼纹盘高四厘米 口径二〇·八厘米 底径一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惇本殿 为内廷东路之外毓庆宫区的正殿,始建于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年)。毓庆宫为清代太子宫,乾隆帝、光绪帝等都曾长居此宫。殿内一条案上原陈设有正德款青花阿拉伯文烛台一对,两器造型一致,但纹饰细节稍有差异。

惇本殿外景

明正德 青花阿拉伯文烛台高二四·六厘米 口径六·七厘米 底径一三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烛台分上下两层,上层小而浅,下层大而深,高足外撇,两层之间以长柱相连。器身青花绘勾莲纹,开光内书阿拉伯文。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颐和园 清代皇家苑囿之一,位于京城西郊,乾隆十五年(一七五〇年)建,初名「清漪园」,咸丰十年(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复建,更其名曰「颐和」。园中陈设收藏的文物大多为复建后自紫禁城内移来的,许多还是慈禧太后亲自点名要去陈设的,这在光绪朝《陈设档》中多有记载。园内亦旧藏有数件弘治、正德御窑瓷器。正德御窑瓷器中最为世人称道的品种即为素三彩瓷器。正德款素三彩暗刻海蟾纹三足洗,直口内敛,深腹束腰,底下承三如意云头足。内施青白釉,外壁满刻海水蟾纹,纹上覆施黄、绿、白三色釉彩,以黄彩涂蟾纹表现金蟾,以绿彩覆海浪,以白彩表现浪花,口边及足墙涂施紫彩。器身一面口沿下横刻「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上覆黄釉。

颐和园

原古物陈列所 古物陈列所成立于一九一四年二月,同年十月设于紫禁城外廷西路武英殿内的展室正式对外开放,其展示和保存的文物为承德避暑山庄和盛京皇宫(今沈阳故宫)两地清代皇家宫苑内的原藏文物,一九四六年后古物陈列所及其所藏文物并入故宫博物院。

明正德 青花净水碗托高一四·一厘米 口径七·二厘米 底径一二·五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器圆口内敛,束腰中空,下承几式高足,下接覆盘式底。青花纹饰分别为朵花、方点、圆点、仰莲纹,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明正德 素三彩暗刻海蟾纹三足洗高一〇·八厘米 口径二三·七厘米 底径八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 冷枚 避暑山庄图轴绢本设色 纵二五四·八厘米 横一七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 青花莲池游龙纹碗及款识高七厘米 口径一六厘米 底径六厘米碗造型为典型弘治宫碗器式,里外青花为饰,里心、外壁绘莲池游龙纹。青花色调淡雅,蓝中略泛灰色。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明正德 青花莲花纹洗高七·五厘米 口径二三·八厘米 底径一八·八厘米洗敛口,鼓腹,圈足。外壁青花绘荷莲纹,青花色泽蓝中泛灰。口沿下双方框内青花横书“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

明正德 里白釉暗龙外黄地绿彩云龙纹盘及款识高四厘米 口径二〇·三厘米 足径一二厘米盘撇口,弧壁,圈足,底微塌。里施白釉,釉下锥拱云龙纹,外壁黄釉为地,釉下锥拱二龙戏珠纹上覆施绿彩。底白釉青花双圈内书“正德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清宫旧藏弘治、正德御窑瓷器的工艺特征

在明代御窑发展史上,与后世赋予极大赞誉的成化御窑瓷器不同,其后弘治、正德两朝的御窑烧造较少被人关注,研究者多认为这一时期的御窑制瓷并无太多新意,是明代御窑烧造上一个较为低落的阶段,但以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弘治、正德两朝御窑瓷器观之,虽然旧藏器的数量与前后朝代相比不是很多,但其中亦不乏精品,一些品种更被后世视为明清两代御窑瓷器中的名品,并对之后的御窑制瓷特别是清代的御窑烧造有着一定的影响。

弘治一朝(一四八八年~一五〇五年)共十八年,因孝宗朱祐樘恭俭节制,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据《明史·孝宗本纪》、《大明会典》、《明孝宗实录》等文献所记,弘治年间皇帝曾数次下令停止或减少御窑烧造,故弘治御瓷传世实物较少,烧造品种亦少,且大致沿袭成化旧制。以院旧藏弘治御窑藏品观之,其数量确较旧藏成化、正德时期的御窑藏品少,所见品种也仅有白釉、黄釉、祭蓝釉、青花、青花矾红彩、白地绿彩、白地矾红彩等,其中旧藏器中数量最多的是各式无款或写款的黄釉盘、碗及黄釉描金牺耳罐、双系罐等,所施黄釉因普遍釉面莹润,色调显得特别娇嫩,犹如鸡油之色,故又有「娇黄」、「鸡油黄」等美称,堪称整个明代黄釉瓷烧制最成功的时期。

明弘治 青花矾红彩海水云龙纹盘高四·三厘米 口径二二·二厘米 底径一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皇家对弘治黄釉瓷亦极为推崇,常以其为模仿范例烧造本朝的黄釉瓷器,如与前述瓷库中旧藏的七件弘治黄釉罐藏于一起的就有多件清代康熙、道光时期的仿弘治红釉描金牺耳罐。此外,旧藏弘治白釉刻填绿彩器也是当时烧造较为成功的一个彩瓷品种,其制作工艺是先在成型坯体上施白釉,然后按设计要求将拟装饰龙纹处的面釉剔掉,显出龙体,再在龙身上刻划细部如鳍、鳞等,入窑高温烧成半成品,再于龙体上填绘绿彩,复入彩炉低温显色成器,有的器物还于釉下暗刻有海水纹。近年景德镇御窑遗址发掘工作中即发现了这一时期制作加工彩瓷的作坊,出土有此类品种经有高温素烧后的半成品标本。清代康熙御窑曾以弘治白地绿彩品种为样烧造过此类产品,有的属康熙本朝款识,也有仿弘治款识的制品。

明正德 孔雀绿釉青花四鱼纹盘高三·四厘米 口径一七·七厘米 底径一〇·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明正德 青花加彩海水云龙纹碗高九·四厘米 口径一六·四厘米 底径六·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正德一朝(一五〇六年~一五二一年)仅十六年,武宗朱厚照喜练兵渔猎,好嬉游淫乐,行事荒唐,然而皇帝的贪图享乐却使当时宫廷用瓷的需求急剧增多,因此正德时期的御窑烧造一改弘治时期的节制,转而大量派烧,院旧藏正德御瓷藏品的数量明显多于前朝,且品种、造型等均比弘治时期更加多样化。所见品种有青花、黄地青花、孔雀绿釉青花、青花红绿彩、白地绿彩、白地矾红彩、黄地绿彩、素三彩、黄釉、白釉、茄皮紫釉、红釉留白、孔雀绿釉、釉里红等多种,其中孔雀绿釉青花盘、青花红绿彩碗、红釉白鱼纹盘和釉里红四鱼纹碗等是海内外传世正德瓷器中比较罕见的品种,而素三彩器则是正德御窑烧造中最富声誉的品种。旧藏正德瓷器造型除常见的各式碗、盘外,亦有高足碗、圆洗、三足炉、渣斗、花插、出戟尊、烛台、碗托等。而装饰中较多地运用阿拉伯文、波斯文则是正德御窑瓷器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总体看,正德御窑瓷器的制作风格上承成化、弘治,下启嘉靖、万历,开始转变了成化、弘治那种纤细、精雅的风格。大件器增多,生产品种与产品造型等都比前朝更加多样化,但器物胎体则趋于厚重,制作工艺稍显粗糙。

明正德 鲜红釉白鱼纹盘高三·五厘米 口径一五·四厘米 底径八·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正德 釉里红四鱼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现有清宫旧藏明代弘治、正德朝御窑瓷器藏品无论在品种、造型、装饰、款识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御窑制瓷的生产面貌,藏品质量突出,堪称明代御窑制瓷研究中最具价值的传世资料。

猜你喜欢

弘治旧藏御窑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地下遗址篇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一方盆池解莲语 清宫旧藏荷花盆景
皇帝的「照相簿」 清宫旧藏历代帝王肖像画
《宪宗实录》成书时间考误
皇帝的瓷器破了怎么处理?
弘治帝先捧后杀除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