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美莫尔的露契亚》:一座剧院十周年的最好“成年礼”

2017-07-24卜之

歌剧 2017年5期
关键词:莫尔威尔第国家大剧院

卜之

自国家大剧院2007年开门迎客,十年转瞬即逝。我们都是在十年间,目睹乃至亲历着这一座剧院“平地起高楼”、过关斩将披荆斩棘,就像国产高铁、核电、大飞机一样,用短短十年时间走过“别人家”歌剧院几十年乃至上百年走过的路。与世界一流的马林斯基剧院联合制作的《拉美莫尔的露契亚》正是这样的试金石,是国家大剧院十周岁生日最好的成年礼。

国家大剧院系统地涉猎美声时期的经典巨作,且观众接受程度较高,可以说剧院步入了成长道路的正途。十年间,国家大剧院除了几部接受程度较高的普契尼和威尔第经典歌剧之外,系统涉猎了威尔第几乎各个时期的歌剧,罗西尼、多尼采蒂等美声时期的大师巨著,莫扎特的经典作品也几乎全部上演,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的经典名著更是有计划、有步骤地陆续上演。整个亚洲,除了发展较早的日本,也几乎很难有如此全面、全能的歌剧院。

而《拉美莫尔的露契亚》之所以是一个试金石,在于需要有能力邀请国际一流的歌唱家才能完成这部美声歌剧扛鼎作中难度极高的场景和咏叹调;在于需要成熟的管弦乐团和合唱团,特别是适合歌剧伴奏的灵活的管弦乐团;也需要经验丰富的管理制作团队呈现出别开生面、有一定新意的舞台。将来,在剧院20周年的庆典上,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拓宽剧目范围,在坚持美声歌剧、莫扎特、普契尼和威尔第等核心剧目的基础上,引入制作更多浩瀚如烟海的巴洛克时期的经典歌剧,俄罗斯歌剧如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斯特拉文斯基等,甚至让更多当代歌剧也能出现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

与意大利、俄罗斯、英国等国一流剧院的频繁联合制作,也迅速提高了国家大剧院的视野和水平,马林斯基金字招牌的加持更让本剧的制作有了品质的保证。导演雅尼斯·科克斯的舞台并非单纯的堆砌,象征的意味相当浓厚。雄鹿的图腾标志,在几个场景中反复出现,而雄鹿代表的神秘、生殖力、引导亡灵、希望等意义,以及图腾和露契亚所在的阿斯顿家族的紧密联系,赋予了故事神秘的魅力。洁白翅膀的天使和雷文斯伍德家族的联系,也是隐喻的故事背景交代。阴云密布的投影动画给舞台制作增添了现代感,第二幕后,舞台前口的纱幕基本完全打开,也不显得投影喧宾夺主。可惜的是,第一幕的大多数时间,那块“祖传轻纱幕”依然遮挡了舞台,让本来声音就不是非常出众的男高音斯泰法诺·赛科的声音更加黯淡。

在指挥大师捷杰耶夫因家庭原因不能来华执棒的情况下,剧院迅速协调成功世界一线指挥大师丹尼尔·欧伦,紧急调配档期日程,顺利完成了演出,充分彰顯了其应急管理能力和极高的口碑。歌唱家的阵容也日臻完善,主角都拥有世界一流歌剧院的演出经历,特别是饰演露契亚的吉玛蒂耶娃,颜值高,唱功也十分了得,表演也非常入戏,在“疯狂场景”里的戏份很足。只是略微遗憾的是,AB组的分组依然是按照国籍,分为中国组和外国组。希望将来的分组更加从艺术家声音的搭配角度着眼,实现更为均衡的艺术效果,比如石倚洁完全能胜任A组的实力,他的演唱非常适合美声时期歌剧的男高音的要求。此外,在国家大剧院主场的歌剧厅因为内部装修原因不能使用这段档期的情况下,全部制作团队和演出团队“移师”天桥艺术中心,并克服了复杂的技术难题,最终呈现出精彩的演出,这也是一个成熟的剧院应有的能力。欧洲的大型歌剧院都有自己的“主场”翻修的时候,有的甚至持续数年。克服各种技术和管理难题,租用别的剧场完成演出,偶尔也是有趣的冒险经历。

猜你喜欢

莫尔威尔第国家大剧院
2023 年“美育芳草”国家大剧院青少年艺术节开幕
骑笤帚疙瘩的小男巫
莫尔的成全
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威廉·莎士比亚情节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
基于莫尔效应的印刷图像防伪技术
莫尔的玫瑰
《骆驼祥子》被国家大剧院搬上歌剧舞台
国家大剧院 北京音乐厅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