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7-07-23周必华喻江铃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高校

周必华+喻江铃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430)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与价值研究是检验高校思政工作开展效果的重要指标,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也很大。本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原则以及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给出思政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人们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分享、沟通及应用变的快捷,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主体,受到网络信息文化在知识结构、知识宽度和知识深度等各方面的影响也很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理念,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1]

一、互联网+背景下思政工作开展的基本原则

1.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机结合原则

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时仍然采用教师主讲的手段,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表现出来,教师在上课时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太少,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手段主要以多媒体为辅助,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可以积极参与,教师通过关键总结、点拨不断促进学生思政认识和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使主体和主导作用相辅相成。[2]

2.贴近实际、贴近需要实践原则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以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进行实践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相关理念的认识、把握和提升;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来源于实践,也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保证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达到要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网上、网下相结合原则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得到保障,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结合专业特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要把互联网+背景下的政治思想教育的本质,将网络教育方法进行紧密的结合,使得整个教育体系更加高效,当然,教学内容仍然占据主体地位,不能过分夸大网络技术的作用,对网络技术产生依赖心理。

二、互联网+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的影响

1.信息多元化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出新的挑战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在复杂多变的网络大背景下,需要改变以往的理论灌输方法,需要高校在开展工作时结合社会热点、难点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引导,确保大学生在思维多元但又统一。

2.对传统的教育模式造成冲击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对有利信息的宣传,保证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都健康积极,网络大背景下,信息的传递方式更为多样,信息内容也参差不齐,学生需要自己进行信息的价值判断,信息的不可控性也变大,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其教学方式的主导地位也受到了冲击。

3.提供了教育的新方式

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受时间地域的影响减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新的知识进行学习,可以极大地降低教学成本,方便教师工作的开展,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时可以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利用高科技手段,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的知识。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策略

1.引导和规范大学生养成的网络行为

首先应该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方向上,主要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价值发挥出来,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其自身发展与整个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对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主要通过自律和他律两方面来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社会他律的行为准则也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目标。[3]

2.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网络主体的性格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功能就是培养和塑造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活的的自由更多,从而衍生出的问题也在增加,主要在于培养和塑造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人,帮助大学生在复杂多样的网络环境中选取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直观的展示相应的案例,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增强对不良文化的抵抗力。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重,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在海量的信息中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整个网络环境中的行为规范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在进行网络行为是应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保证整个网络行为的合法性。

3.激励和整合大学生的网络舆论体系

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性的整治,凝聚教育资源,促进网络环境的有序性和良性互动,激励机制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在于思想上的积极上进,还表现为行动上的合法合理,对于大学生的正确思想意识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可以激发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兴趣,从思想上改变其进行网络活动的态度,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降低舆论的危害性,形成良好的舆论舆情环境。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交流软件,如QQ,微信,微博,论坛等,进行相关的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

结语

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应该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对互联网环境中的消极内容进行剔除,保证整个网络使用环境的干净健康,协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教育质量,使得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军成、翟幸娟.“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探析。〔G〕《西部学刊》2017(4)76-79

[2]滕苏苏.“互联网+”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审视。〔G〕《教育评论》北大核心 2017(4)98-101

[3]汪博武.“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G〕《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132-13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高校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