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2017-07-23顾秀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顾秀萍

(安徽省濉溪縣第七小学 安徽濉溪 235100)

摘 要: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学好语文,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未来的教育上,让孩子们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我们必须明白其重要性,并且采用适宜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对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陈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过于随意,让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一降再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改善教学模式、引入新型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实现创新,促进小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高教学效果。[1]

一、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这不仅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的竞争占据了日益重要的位置,而语言作为文化的传承的重要部分,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其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教学方法的优劣都会影响到学生能否真正的感受到语言之美,能否更好的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语言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无论是古诗还是短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从根本上理解是不现实的,所以只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孩子学习语言越早越好,因此从小学起进行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着必然性,在教育启蒙阶段营造一个学习语文的大环境,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理解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从世界发展的角度来说,汉语现在很受国际重视,汉语语言应用也在不断的深化,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因此,语文教育教学也成为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所以教育更是从小学生抓起,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学好语文,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方法,是他们了解世界的一种渠道,这是他们变优秀的方法,也是他们开阔自己眼界的一种方式。[2]

二、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老师要起到好的引导作用,要综合分析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重要性,要以身作则,重视对每一位学生的教育,不偏不倚。盖楼房需要打地基,盖的楼越高需要的地基就越深。学习语文就好比盖高楼,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就好比打地基,学生在小学学好语文,有利于其以后的学习道路更加顺畅,更容易接受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教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以学生为主体开放式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是传统教学中最常被忽略的一点,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模式,教师的讲解通常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则在认真听讲或埋头做笔记。当前则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中发现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地方,发现学生思想中的亮点,老师在听取学生的想法后也能有所启发,因为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刻板性和思维惯性,缺少了一定的灵活和多元化,学生跳跃的思维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开放式教学”首先强调对学生评价的开放,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开动脑筋,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俗话说“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过去教学过于强调答案的标准性,凡是与教材给出来不同的见解和答案一律被视为错的,无形中就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拓展性。开放式教学使得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师生间良性互动频繁,彼此之间都会产生一定的收获和新认识。[3]

2.强调鼓励性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

现代教学中强调鼓励性教学,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打破过去以成绩论优生差生的单一标准,以多元化的标准去衡量,少用批评性、命令性话语,多肯定和鼓励学生。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面对不甚如人意的答案也不要皱眉或露出不耐烦等情绪,而是要耐心的启发引导学生,对学生创新的想法及时进行口头表扬,多用“很好”“说得很棒”等积极性词汇,减少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紧迫感和拘束感,让学生乐于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性思维是要求学生对于有多种答案的问题积极探究,用各种解决方法进行解决。学生一旦拥有了发散性思维能力,就可以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打破常规,解放思想,弱化定势思维,培养大胆质疑的精神。对于学生的质疑和不同见解教师要鼓励和表扬,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讲《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学生会对诸葛亮的智慧感到很欣赏,对其利用草船巧借箭的计谋会很钦佩,但是也会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些学生会说如果那天早上江面上没有大雾的话,那么诸葛亮的这个计谋也不会成功。对于学生的这种质疑教师要提出表扬,说明学生确实进行了深入思考,有发散的创造性思维能力。[4]

4.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兴趣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老师所教授的语文知识也是有限的。但是学生可以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使其在课余时间,总结其他的思乡古诗或者作者王维的其他古诗等。总之,要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默写比赛等,在比赛和竞争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语

2.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已经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永正.我看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12(15):7-11

[2]廉太香.浅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9):00008

[3]王红艳.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4(8):113

[4]宋俊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2):00214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