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海山《捅破那层窗户纸·序》

2017-07-22山西杨占平

名作欣赏 2017年13期
关键词:现场感批评家红楼梦

山西 杨占平

关海山《捅破那层窗户纸·序》

山西 杨占平

关海山供职于一家主流报社,做文化编辑兼记者采访工作,业余勤奋创作,开始写诗歌,成为小有名气的青年诗人。后来对散文写作兴趣大增,由于他有着比同龄人丰富的人生阅历,且读书广泛,一篇篇很有品味、很有文采的散文作品接踵而至,出版了集子《站在桥上》。近年来,关海山又把写作重心转向文艺批评,以一个媒体派批评家的视角,不畏权威,不惧情面,直抒胸臆,评说文艺现象,评点作家艺术家和文艺作品,成为山西青年文艺批评家中很有特点的一位。

收在《捅破那层窗户纸》一书中的文章,有一些我在报刊上曾经读过,这次再读印象更深;而那些首次读到的,则让我对关海山的文艺批评有了较为全面的感受。全书共收录了一百一十二篇文章,这些文章恰如书名所示,他要以真诚的态度和直观的感受,捅破许多人碍于面子、碍于关系,对于文艺界知名人士和有较大影响的作品想说又不敢说的“窗户纸”,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与观点。而这些意见与观点,绝对不是随意的和没有根据的,都是言之有理,能够代表许多人看法的。仅从一部分文章题目,诸如《注定夭折的“龙卷风”》《王朔走进了“千岁寒”》《刘亮程:别再糟蹋这村庄了》《矫情的“不为影视写作”》《主旋律影视也要血肉丰盈》《故弄玄虚的禅语》《朝气蓬勃的“媒体派批评”》《文学评论的三大顽症》《文化名人不等于国学大师》《歌词为什么写得那么烂》《诗人到底会不会说人话》等,即可看出海山的落笔视角。他所涉猎的人和事,我们都比较熟悉;然而,他那直率的看法、独到的感受和犀利的文字,会让读者领略到文艺批评本身应当具有的功能,透视出当今文艺界的复杂状态。

评价关海山的这部文艺批评集《捅破那层窗户纸》,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独立性。应当说,当下的文艺批评界,不少批评家的思维方式,已经从过去只懂得同向性思维向逆向性思维转化。同向性思维往往在评论文艺家和作品时,只能跟在文艺家或作品之后做一些浅层次的阐释,比如说文艺家已经体现在作品中的题材、思想和人物有什么特点,艺术表现方式是哪种类型,等等,而这些却是作家艺术家和读者及观众都大体上明白的事实。然而,逆向性思维则可以充分表达出批评家的独特之处来,因为,这种思维是通过对文艺家和作品进行反经验的批判性思考,得出一个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与众不同却具有创见性的结论来。这种批评用独到的眼光,评判、分析文艺家和作品各种内在的和外部的蕴含成分,对公认的和传统的结论提出怀疑,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正是如此,才能体现出批评家的独立性来,这也是批评家存在的基础。从关海山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独立性来,那种四平八稳的文章不是他的追求。

第二是现场感。文艺批评的功能之一是现实性,而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是要有现场感。这种现场感就是要以一种亲临者的姿态,直接参与一种文艺事件或者文艺现象,表达自己的赞同或者不赞成立场,这种现场感的作用,就像体育比赛中的“短平快”战术,非常奏效。这个特点正是关海山批评文章所追求的效果。通常情况下,我们的不少评论家选择评论的作家艺术家或者作品,多数是比较正面的,适合说肯定性话语的,而不愿意面对那些粗制滥造的低俗东西,因为这些批评家不想把自己的所谓身份、所谓高雅降低,由此也就不强调现场感。而关海山追求的现场感,是用真诚的和直率的态度表达出来,更能让读者或者观众感觉到批评的重要性。比如《谁解新版〈红楼梦〉之味》一文中,他对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评析,就代表了广大观众的现场感受。他说:“稍作检点,新版《红楼梦》被人诟病之处主要有:服饰、选角、表演、配乐、旁白等,归纳起来,争议较大的几部分是:林黛玉太胖,薛宝钗太瘦,与原著中的人物形象明显不符;大部分演员(尤其年轻演员)的演技不过关;文言文旁白让观众看不懂;背景音乐不伦不类,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最后,林黛玉裸死的镜头,有哗众取宠之嫌。”接下来他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然而,李少红眼里的《红楼梦》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新鲜的体验呢?除了以反智的方式来解构权威、解构经典,以迎合商业市场、迎合部分观众猎奇般的审美趣味来无原则、无限制地降低艺术标准,其中又包容了多少个性化的合理性?王扶林导演拍摄《红楼梦》时,演员也是在全国范围内海选,但要求除了必须熟读《红楼梦》原著外,还要形象、气质皆与原著神似,光演员培养就达六年之久。而在新版《红楼梦》筹备期,据说,编剧在三个月内就写出了五十集的剧本初稿……”这段话,说得有理有据,更有现场感,说出了许多观众的心声,切实体现了批评家应当具备的品格。

第三是文字功。做一个有勇气的批评家,除了观念的独特、眼光的敏锐,更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文字功。如果没有过硬的文字功,那些独特的观念和敏锐的眼光,都会打折扣。关海山文艺批评文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运用自如,十分贴切,很好地传达了所要表达的意思。能够做到这一点,说明他的知识积累是丰厚的。从事文艺批评必须有足够的积累才能胜任。如果只付出不充实,或者付出多充实少,肯定会出现才思枯竭、难以创新、重复别人、重复自己的现象。关海山的文字功过硬,是建立在他平常注重读书的基础上。他的读书不是无的放矢,或者太多随意性,而是很有针对性,把读书过程的体会充分运用到写作中,做到既不掉书袋,又不太随意,让文字的张力和独立的思想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得文章好读、有味,富于冲击力。

2016年11月

作 者:

杨占平,文学评论家,著有《文学创作探秘》《电视剧创作欣赏与评论》《赵树理传》《山西文坛30年作家掠影》等。

编 辑:

张玲玲 sdzll0803@163.com

猜你喜欢

现场感批评家红楼梦
第七代批评家
新锐批评家
续红楼梦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浅论电视新闻特写的关键要素
电视新闻报道如何摆脱平淡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授奖辞
画家和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