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7-19赵怀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监控质量

赵怀清

摘要: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但目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学 质量 监控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是一个综合体系,包括四大系统。一是教学质量标准系统,包括课程质量标准、教材质量标准、师资质量标准、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考试考核质量标准。二是教学管理指挥系统,主要是教学运行调度与管理、教学各环节管理和师生管理与服务。三是教学条件保障系统,主要涉及教学的制度、教学硬件和师资队伍配置。四是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涉及教学环节检查和信息收集、教学信息分析与评价、教学信息反馈等。本文拟对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进行反思和探索。

一、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概况

教学质量监控是指根据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程序和标准,对教学质量的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诊断、反馈和改进的活动。广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外部教学质量监控和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两个层面。外部教学质量监控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相关机构具体实施,比如,专业认证由教育部委托各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来具体组织实施。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主体是学校,由学校内部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实施。限于篇幅,本文只针对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般由三级管理体系构成,即校级层面、院系层面和教研室层面。

校级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最高层次。大多数学校一般设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管理机构,如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或教学评估中心),对学校教学质量起到整体监控、规划、顶层设计的作用。不同学校机构名称有可能不同,但承担相同的工作职责。也有些高校不单独设立管理机构,而由教学督导委员会承担校级层面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责。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各院系一般也设立教学督导组织,负责本院系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具体落实校级层面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要求及规划,同时,对下属教研室教学质量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教研室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最基层单位,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落实。

二、目前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控主体过多,职责不明。三级监控体系,从理论上来看,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到位,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则存在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相互推诿的情况,使质量监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2.监控指标体系设置不尽合理。一方面未能分门别类设置监控指标体系,一所学校所有专业、所有课程使用同一个指标体系,未能体现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未能反映不同课程对人才培养的适应度;二是监控指标体系一经设置,未能按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而做出调整,监控指标体系僵硬化现象非常严重。

3.只重视监,不重视控。各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在收集到信息以后,未能对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和反馈,从而一方面未能改进教师的教,另一方面也未能改进学生的学,也就未能实现教学质量监控。

4.监控结果公信力不足。一方面监控主体多元化,存在外行评价内行的情况,另一方面监控主体同质化,评价主体都是本校的人,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导致监控结果公信力受到质疑。

5.未能真正发挥监控效果的使用。教育部明确规定的“教学效果一票否决制”在现实中未能切实执行,在年终考核、职称评聘等工作中作用发挥不大。

6.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现象普遍存在。教研室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确保教学质量是教研室本应承担的工作,而不是通过制度来规定其必须承担质量监控。

三、对策及建议

1.明确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强化责任落实。教学质量是一把手工程,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主体究竟由谁来承担争议很大。比如王伟廉认为,教学质量管理并非越细越好,教学质量的保障并非严格管理,管理的重点也并非仅仅是教务处。朱强认为应该用全面的质量观统领教学管理工作,实现教学质量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2.建立信息及时反馈机制。学校应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对多种渠道收集到的教学质量信息,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归类后进行反馈,使教师以学定教,学生以疑促学,从而实现监控的目的。

3.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公信力。邀请校外同行进行评估或者由第三方来评估,可以避免外行评内行,人情网,使评价更具客观性、公正性,从而实现监控结果的公信力。

4.完善監控指标体系。监控指标体系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而非指标越高越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该专业基本理论,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因此,监控指标体系的设定不应过分强调理论的完整性,而应考虑其启发性;监控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刚性与柔性相结合。某些学校规定的教学八大件,即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学生名单、教案、讲稿、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进程表属于刚性规定,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有待商榷,而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软性规定却显得不足;监控指标体系必须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密切结合。目前处于信息化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是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因此,监控指标体系应因地、因时制宜。

5.提高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要选拔熟悉教学质量管理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学质量管理队伍,专职教学质量管理人员要与学校的办学规模相一致,定期对教学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要保证教学质量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学校要制定相关政策,对教学质量管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解决好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的职称晋升及待遇问题,确保教学管理人员向上发展渠道的畅通,使教学质量管理人员能够集中精力愿意做并做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上述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及所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是笔者在管理过程中的切身感受,要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师、各级管理人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伟廉.关于教学质量管理几个问题的再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7(19):29-31.

[2]朱强.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J].求索,2006(08):147-148.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监控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