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幼儿歌唱能力

2017-07-19佟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范唱氛围多样化

佟丽

摘 要:歌唱是幼儿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因此,幼儿教育必须通过深入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在激励和唤醒中学会学习、创造和发现,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开放化 多样化 氛围 范唱 律动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已经深入教师的心灵,但在传统教育的大背景下,实际的歌唱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有些教师刻意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片面强调技能的灌输,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儿童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视儿童为待灌输的“知识瓶子”,严重阻碍了儿童歌唱技能的发展,下边结合平时的工作谈谈改变这一现状:

一、教学模式开放化

我们本着多元教学观念,让幼儿从“渠道的参与”和“角度感受”等多方面进行感知,从而探索出一系列歌唱教学的新方法,在不断的反复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多元化教学模式。

1.歌唱教學元素多样化。本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则,我们试着从更多的角度去发掘和拓展幼儿歌唱活动的资源。并将资源进行了分类、筛选,建立不同类型的资源库,比如:优秀的寓言故事资源库、传统民歌资源库、外国优秀歌曲库、脍炙人口的口语方言资源库等等。

2.歌唱教学方式多样化。在确立了歌唱资源的定位后,通过借鉴和融合新的幼儿活动理论和预知学习理论,并以此为支撑,以多元化智能为依据,进行歌唱教学多样化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依据歌唱材料的分类,对不同类型的歌曲进行解析、分类,探索出一系列新的歌唱教学方法。

二、教学策略多样化

1.为学生营造歌词表达的氛围。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幼儿不能到位地演唱歌曲,跟他们对歌词的理解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我觉得可以从歌词下手。歌词,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老师教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可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漂亮的鲜花,小鸟的歌声”等等,也可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又如儿歌《蜗牛和黄鹂鸟》,教师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唱起来积极性就会非常高。

2.范唱引领,感染学生。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声音高扬、或低沉浓重、或欢快愉悦、或缓慢抒情,要积极的引导幼儿感知到这一切,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的示范演唱中,教师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天色暗了,星星亮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赶着心爱的羊群回家的美丽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歌曲,表达歌曲的内心欲望。

3.让孩子们大胆模仿演唱,提高其歌唱能力。歌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幼儿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教师多用原唱音乐引导。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分步骤学习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首先要求幼儿耳听歌曲,心里默唱;其次是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最后要求幼儿模仿低唱,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幼儿能够基本跟上音乐的速度为止。

4.用情感引导学生的演唱。幼儿演唱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语和过渡语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采用优美动听的语言,唤起幼儿的情感。如歌曲《鲁冰花》的引导语:美丽的天空,不知疲倦的小星星眨着眼睛,美丽的天空、光亮的小星星让我们想起了什么?(妈妈的眼睛)。过渡语;你们的歌声把天空打扮得更美丽,听了你们的歌,老师越来越感动,感到了你们爱妈妈的心,是啊,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妈妈哺育我们长大,妈妈是最伟大的,让我们用歌声来拥抱妈妈吧!有这么多充满深情的话语的渲染,孩子演唱时会更加地投入。

5.用律动辅助幼儿情感的表达。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孩子们初步学唱歌曲后,如果能引导幼儿用动作加以表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歌曲《好妈妈》这个活动中,在幼儿学唱歌曲后,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给妈妈让座、倒茶、亲吻妈妈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6.用“童心”引起幼儿的共鸣。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我们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把以前学到的内容迁移本次活动中来。迁移到演唱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总之,要提高幼儿的歌唱能力,教师就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才能激发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孩子们通过这样一种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学到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能力,提高了幼儿们的音乐素养,同时促进他们的智力大发展。

猜你喜欢

范唱氛围多样化
新课改下小学音乐范唱教学策略初探
范唱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