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7-07-19吕学智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重要性

吕学智

摘 要:历史故事有着曲折生动的剧情,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注重把历史故事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将历史知识当作故事一样讲述出来,将会极大地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历史故事的重要意义,然后重点提出了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重要性 应用

历史知识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故事来进行流传的,不论是人类早期的古代史,还是之后的工业文明历史,以及当今信息时代,历史故事都是传承历史知识、感悟历史文化的最主要手段。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史学知识,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应用历史故事来缓解课堂压抑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人格品质。

一、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重要性

(一)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刚刚走出充满童话故事的小学校园,依旧对故事充满兴趣,而历史故事将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发生时间及地点等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另外,由于小学的课程比较浅显单一,突然面对内容丰富、知识点琐碎、信息量巨大的初中课程,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非常吃力,甚至会出现上课走神的情况,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若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加入历史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短暂的放松,还能在欣赏故事之余加深对历史的领悟。

(二)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要求现代教育活动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如果能够加入精彩的历史故事,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故事的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还激发了学生的独立思维,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将历史内容由抽象转为具体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个部分,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可以有效简化知识点,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变得更加方便,更加牢固地掌握住历史知识点。例如在讲解“经济危机”的相关内容时候,首先需要对美国进行讲述,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当中的一些历史事实,来说明这场经济危机对美国人民的影响有多么严重,并同时向学生发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由于学生刚听完历史故事,都会很积极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这个概念的过程,通过故事可以将知识由抽象观念转化为具体事例,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效率。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初中历史教师就需要在课前精心选择历史素材,并且掌握好讲故事的具体时间,在讲述时应该声情并茂,让学生尽快地融入故事当中,顺利地开展教学。

(二)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展现历史场面,引导学生感悟历史

当前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对教学活动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再现历史事件,使历史事件更为形象、生动、直观,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凡尔登战役的录像,再现战争的残酷场面,之后提出问题:“从凡尔登战役中你有何感悟?作为当代中学生的你,有何启发?”在这样的相互交流中,就可以让学生明白战争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灾难,作为当代中学生要珍惜当前和平的美好生活。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和探讨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

(三)融入历史故事,扮演历史角色,理解历史

如果只是枯燥地讲故事,即使再精彩的历史故事,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也会不高了,学生听讲故事的新鲜感就会消减。此时,初中历史教师要独辟蹊径,可以在课堂上增加演故事的教学环节,也就是编演历史剧,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历史情景之中,激活他们的思维,主动去感悟历史,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讲解《戊戌变法》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编演课本剧,让学生把“戊戌变法”历史事件分成“翁同龢力荐康有为”“康有为舌战顽固派”“光绪面见康有为”“譚嗣同夜访袁世凯”“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六君子血洒刑场”等几幕进行演出,在表演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提出“谭嗣同为什么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等问题,学生们就会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故事,又如讲《法国大革命》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滑铁卢战役”的故事,学生就会兴趣很浓,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表演和讲述,使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中,也使学生穿越时空,体会历史脉搏,感悟人生。

(四)巧妙布置课外拓展

当快到讲完一节历史课的内容时,有时教师认为学生已经把知识基本掌握了,就草草地收尾,这样高开低走的教学安排不仅会损害整体效果,也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快上完一节课时,可以设置一个历史故事,给学生留下悬念去思考。比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可能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这是个成功的变法,也知道商鞅最后被车裂致死,但应该很少有学生知道商鞅的死因,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课后去寻找一些有关商鞅的历史故事,进而更好地理解当时历史背景。

三、结语

总之,历史知识是严肃的,甚至是枯燥的,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应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有助于完善他们的个性,焕发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红琴.历史课“六步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林区教学,2013(6):8-9.

[2]时海萍.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3(4):41-42.

[3]孙建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4(21):35-36.

[4]宋芳.理性引领策略,智慧点燃课堂——读《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4(16):12-14.

猜你喜欢

历史故事初中历史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