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相关性探究

2017-07-17刘泉葆

大观 2017年6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

摘要:把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教育的相关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正确的利益观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因而为了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必须要弄清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相关性,把握好这个必要前提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大学生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要把握好二者的一致性,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利益追求与实现提供根本导向,只有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利益追求才不会发生偏差;反之,正当利益诉求的满足和鼓励则有利于理想信念的坚定。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根本旨归的一致性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两者在根本旨归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益的本质,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能够正确看待、分析和处理利益问题,确立正确的利益取向、处理好利益关系,把自身利益的追求与人民利益的实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因此,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在价值导向上,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利益关系上,坚持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和民族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可见,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我们确立正确的利益目标、正确处理利益关系提供了根本立场和基本原则。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制约和主宰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自然也主导着一个人的利益价值取向、利益原则和利益行为。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往往转化为坚定的立场、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持久的情感和不懈的行为,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信条和准则。利益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理想信念教育以实现人的根本利益为目的,理想信念教育能引导和升华大学生的利益需求,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通过教育,使他们懂得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明确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归旨都是围绕社会历史范畴的“人”这个主体,围绕“人的解放、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价值理念发展形成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终极目标,他给人以目标方向、奋斗动力和精神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朝着这个目标探索前进,坚信必然会有挫折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这样的选择也是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而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就是指导实践活动的科学方法论,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艰难曲折,也会历时长远,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遇到许多的社会矛盾,运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处理社会矛盾可以最大限度的消弭分歧、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与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正确的方向指引和正确方法论的指导,也才能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两者在根本旨归上是一致的、统一的。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利益追求与实现提供根本导向

人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体。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主要源于人的自然属性,所以是自发的,是不需要“教育”的;作为精神范畴的理想信念则是源于人的社会属性。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如果缺乏对两者关系的认识,处理不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容易导致功利主义抬头,工具理性上升;理想主义失落,价值理性下降。

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看,理想信念的根本作用分别是:指引国家发展方向,引领社会进步航向,主导人生价值取向。作为精神世界的理想信念与现实利益总是有着直接关联性,人们趋向于站在现实利益的角度上思考理想问题。进一步认识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对于处理好追求利益与追求理想信念的关系十分重要。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两者在根本旨归上是一致的、统一的。但是,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崇高性,根本目标高于利益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利益追求与实现提供根本导向。

当代大学生群体,一方面理论功底不足,另一方面社会阅历尚浅,加之现实社会问题的影响,重物质、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重个人、轻集体等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些现象,只有依靠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根本导向,利益追求才不至于发生偏差。

理想信念教學活动是一个老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充分调动主体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利益是人类活动的本源动机,具体到理想信念教育教学活动,利益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动力和归宿。如何来回应教师与学生的利益需求?绝不是无限制的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是要体现一定的原则性。一定的原则规定之下,主体的利益观便分化为正确的利益观和错误的利益观。正确的利益观促进理想信念教育目标的实现,错误的利益观阻碍理想信念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正确的利益观促进理想信念教育目标的实现

什么是正确的利益观?正确的利益观体现着物质利益、精神利益与情感利益的统一,个体利益观与集体利益观的统一,历史利益观与现实利益观的统一,它是科学的、正义的、发展的利益观。正确的利益观要求当下大学生在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的统摄下正确看待物质利益、精神利益与情感利益的统一,个体利益观与集体利益观的统一,历史利益观与现实利益观的统一。一是要全方面的追求利益,物质利益追求有度,物质之上追求精神生活,情感上要有身份归属感;二是统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分配,认识到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积极做贡献,乐于做牺牲;三是要立足于现实条件,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从未来中获取动力,正确评价利益格局,充分调整合理需求与欲望膨胀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理想信念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从而创新探索,艰苦奋斗;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不丧失斗志,不改旗易帜。

(二)错误的利益观阻碍理想信念教育目标的实现

什么是错误的利益观?错误的利益观是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犯了原则上的错误,或是对利益认识上的片面性、局限性导致的不利于人的发展、社会目标实现的利益观。经济活动中“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人沦为物质的奴隶;相应的体现在文化上,肤浅的刺激的娱乐代替了陶冶身心的高雅文化,庸俗堕落,享乐成风;社会交往中,道德荒漠化,讲诚信原则被认为是迂腐,实用主义、工具理性被大加推崇;政治生活中,贪污腐败,以权谋私,脱离群众的现象时有发生,反而被一些人视为常态;生态环境上,一些地方一些人早已抛弃了天人合一、和谐发展的传统理念,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蓝天白云成为雾霾中的奇观……虽然这些现象不是主流,但大学生一旦接受了这些思维认识,随波逐流,又如何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这些大学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又何谈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开展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能够为大学生的利益追求提供价值导向,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昭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正是朝着共产主义理想前行。这样的理想信念教育,蕴含了大学生利益追求的根本指向。

三、满足和鼓励正当的利益诉求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动力

大学生的利益追求既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既有现实利益,也有发展利益;既有眼前利益,也有长远利益;既有正确利益,也有错误利益。把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和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就是帮助大学生分析哪些利益是正当的、合理的。所谓正当利益诉求是指符合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法律约束和道德规范,并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利益诉求,就是要看这些利益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立场和原则,是否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是否能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对正当利益的满足会转变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动力。

人生不是一个纯粹追求功利的过程,人具有理性、具有超越感官享乐的永不休止的对人生意义与精神价值的追求。利益是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的动因,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越来越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利益的需求,对精神利益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人们日益认识到,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无论物质利益还是精神利益,都是人类的根本利益。”[1]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条件,始终是人类的根本利益,而精神利益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人们精神上的鼓励和认可,也同时促进了个体价值的自我认可,从而可以激发更高的斗志进行个体的事业。物质利益的需求和精神利益的满足有利于强化树立理想信念的效果,激发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和动力,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从而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因此,树立理想信念要重视正当利益诉求和利益所起到的激励作用,包括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我们要积极的把利益的动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树立理想信念过程中从利益上把握个人发展的根本规律和动因,这样有利于揭示人思想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为利益的激励作用的发生和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奠定基础。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缺乏理性的辨识能力,加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容易被各种社会思潮带着走。利益是社会活动的本源,什么是利益?如何区分自己的利益与别人的利益?如何区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如何区分蝇头小利与根本利益?这些问题大学生未必搞得清楚,不同的利益觀会给他们不同的解答。现实中,一些学生跟着物质金钱走,却忽略了精神利益,或得偿所愿,却一阵空虚,痛苦不已;或误入歧途,危害社会,毁了自己的大好人生。一些学生跟着所谓的“公知”、“大V”走,处处贬损母国,宣扬西方的价值体系,自以为在争取自由和幸福,却不见“茉莉花革命”导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带给了中东世界什么?为了蝇头小利放弃尊严价值,践踏道德法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到底什么才是利益?什么才能带来幸福的体验?什么才能使他们获得自由与解放?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将引导大学生明白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统一才是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立场、中华传统才是他们切身的利益,道德法律看似是对自由的禁锢,却寄予他们更大的自由,舍小利保大义,最终惠及的还是他们自己。

【参考文献】

[1]项久雨.利益逻辑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J].思想政治教育,2008(03).

作者简介:刘泉葆(1990.05-),女,黑龙江鸡西人,汉族,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教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