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MOOC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7-07-12李静李新房

出版广角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习者样本文献

李静?李新房

【摘 要】 MOOC在我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内知名高校(清华大学等)纷纷加入MOOC的开课阵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除此之外,国内对MOOC的研究也与日俱增,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加。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中国知网相关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文献(2012—2016年)进行分析,试图从年度刊载数量、关键词、被引用频次、作者单位、研究内容等方面探寻MOOC的研究现状,并对MOOC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关 键 词】MOOC;慕课;课程教学

【作者单位】李静,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李新房,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MOOC的英文形式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或MOOCs,中文音译为慕课,也有人译作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或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目前,MOOC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与亮点,其研究范围也有所拓展,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入,研究文献数量也逐年递增。为了推动MOOC在我国的健康发展,不少学者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毋庸置疑,这些研究对MOOC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我国学者对MOOC进行研究的日益增多,截至2016年12月,与MOOC相关的文献达到了6200余篇(搜索于CNKI数据库)。因此,从目前来看,关于MOOC的研究需要进行系统分析,以了解MOOC的研究现状,展望MOOC未来的发展。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探究MOOC在我国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趋势,发现MOOC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对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经过筛选,最终确定研究样本952篇,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这952篇研究样本从文献年度数量分布、关键词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了解MOOC的发展现状。

一、研究设计

1. 研究样本数据的选择

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笔者选择国内常用权威期刊数据库CNKI(www.cnki.com.cn)作为样本文献数据的主要来源,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3月29日。笔者采用高级检索的形式,选择期刊数据库,以“MOOC”“MOOCs”“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为篇名,检索来源类别选择“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文献发表时间选择从2012年至2016年,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66篇,剔除重复、篇名或内容相关度低的文献,剩余文献952篇。最终,笔者把这952篇文献作为本研究的研究样本。

2. 研究方法的确定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笔者对确定的952篇样本文献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价,从而对MOOC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概括。

3. 研究维度的设计

为合理设计研究维度,本研究把每一篇独立、完整的样本期刊文献作为分析单位,即分析单位为“篇”。本研究的研究维度包括样本文献年度刊载数量、关键词、被引用频次、作者单位、研究内容5个维度。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样本文献年度分布

据统计分析,2012年度共发表文献3篇,约占总样本文献的0.3%;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作MOOC元年,从那年开始,我国关于MOOC的研究已经走过了5年的历程,这5年共发表相关中文核心文献952篇[1];2013年度共发表文献35篇,约占总样本文献的3.7%;2014年度共发表文献281篇,约占总样本文献的29.5%;2015年度共发表文献287篇,约占总样本文献的30.2%;2016年度共发表文献346篇,约占总样本文献的36.3%。其中,2016年度的文献数量约是2013年的10倍,2012年的115倍。由此看来,国内关于MOOC的研究在2012—2014年间呈急剧增长趋势,2014—2016年间发展平稳。这反映了国内学者研究MOOC的热情逐渐高涨,并持续关注该研究领域。

2. 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分布

本研究列出了15个关键词的频次,其中,“MOOC”“慕课”“翻转课堂”“高校图书馆”“高等教育”“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线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图书馆”的频次排在前10位,頻次分别为646、332、67、61、60、55、44、41、38、32,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均集中在这10个关键词范围内。而“SPOC”“慕课设计”“思想政治理论”“微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个性化学习”“学习分析”“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频次均低于30,说明涉及这些关键词的研究较少。

3. 样本文献作者单位分布

据统计,样本文献作者所属单位主要集中在高校。刊载样本文献数量排在前10位的单位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吉林大学。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总刊载量最多,分别为45篇和41篇。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其发文量高居榜首,无可厚非。而清华大学是我国的最高学府,多年来致力于MOOC课程的开设与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被高频次引用的文献分布

一篇论文的被引频次越高,该文章受关注的程度就越高,其学术研究价值也就越高。本研究对2012—2016年间篇名与MOOC相关的文献的被引频次进行了统计,并选取了被引频次排在前10位的样本文献进行分析。从刊载时间看,这10篇文献分别刊载于2012年(2篇)、2013年(6篇)和2014年(2篇)。2012年,国内刚刚兴起MOOC,对MOOC的研究较少(3篇),这期间发表的论文被关注的概率也较高。2013年,国内学者逐渐关注MOOC的研究,研究成果与2012年相比有了较大的突破,为后续研究MOOC的学者提供了参考。从文献第一作者的分布情况看,除王颖和郝丹外,其余作者均是我国知名高校的教授或副教授,有的甚至是博士。这些作者的学术研究水平普遍较高,对该领域的研究有着较深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这些作者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发表的文献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三、当前国内MOOC的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对样本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内容复杂多样,视角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合理、有效地分析样本文献内容,笔者对申灵灵等制定的“MOOCs研究内容分类表” (2014)进行了修改与完善,将原表中的“介绍与述评”更改为“MOOC本体”,并将“MOOC本体”细化为内涵、理论基础、起源与发展、特征(优缺点)、组成要素、分类[2]。“课程教学”和“教育系统”及其子类与原表内容相同。“课程教学”类细化为7个子类: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教育系统”也细化为7个子类:总体规划设计、资源建设、师资发展、支持服务、质量保证、成本效益、盈利模式和社会认可。具体见表1(注:同一篇文章在归类时可重复计算)。

关于“MOOC本体”的研究文献达到了305篇。其中,關于MOOC的“特征(优缺点)”的研究文献约126篇,“起源与发展”约101篇,“理论基础”约15篇,“分类”仅13篇,“组成要素”仅5篇。虽然“理论基础”“分类”“组成要素”的相关文献相对较少,但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从MOOC本体研究的年度分布数量看,关于MOOC的“起源与发展”和“特征(优缺点)”的研究在2014—2015年达到最高值,而在2016年有所下降。

表1显示,2012—2016年国内关于MOOC的研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研究内容相对集中。其中在“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献最多,达到了376篇。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课程”和“教学方法”。MOOC课程教学研究文献约376篇,其中,探讨教师的文献约44篇;学生是MOOC学习的主体,探讨学生的文献约45篇。MOOC的出现对教师与学习者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教师与学生的研究也是未来研究MOOC的重点。MOOC课程相关文献约123篇,MOOC教学方法相关文献共108篇。在已有MOOC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建设MOOC具体课程和MOOC教学模式一直是近几年甚至是未来关注的焦点。

在“教育系统”层面,研究者的目光主要聚集在“资源建设”上。关于教育系统层面的研究的样本文献共225篇,其中,与资源建设相关的样本文献有149篇。可以看出,资源建设仍然是MOOC未来发展的重点。与师资发展相关的样本文献约16篇,主要涉及教师的专业发展、角色的转变、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研究支持服务的样本文献约14篇,MOOC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多元化支持服务,如提供多种语言支持的课程,多元化的交流互动,及时的教学反馈等,这也是MOOC的优势所在。

四、未来国内MOOC的研究展望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MOOC建设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然而,MOOC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学习效果不理想,课程资源浪费,高辍学率低通过率,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等。那么,如何促进MOOC的健康发展,构建MOOC良好的生态学习圈?针对该问题,笔者认为,未来MOOC的发展应做到四个“立足于”,具体如下。

1. 立足于本国国情和教育需求,走MOOC本土化发展之路

在国家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互联网+”时代我国教育的实际需求,呼吁中国走MOOC本土化发展之路。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把2013年称为MOOC在中国的本土化元年[3]。伴随中国MOOC的崛起,国内学习者已然是MOOC学习的主力军。因此,中国MOOC课程资源建设、支持服务、教学模式等均应与国内教育的发展需求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相适应。总之,国内MOOC的未来发展应立足于本国国情和教育需求,走MOOC本土化发展之路,只有这样,MOOC才能在我国深入发展。

2. 立足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MOOC良好的生态学习环境

在MOOC的冲击下,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其弊端也逐渐凸显。MOOC区别于传统课程模式的一个方面是其真正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4]。20 世纪初,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获得教育界的广泛推崇,但在中国目前的大学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还大多停留在教学改革的呼声中或者是简单的教学形式方面,传统的教学理念还没有真正改变 [5]。在现有学位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网络,是推动MOOC逐步走向成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6]。因此,立足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构建MOOC良好生态学习环境的必要条件。

3. 立足于深度融合的新兴技术,引领MOOC健康发展

MOOC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产物,尤其是自适应学习技术、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MOOC中的运用,推动了MOOC快速、健康地发展。MOOC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主要依赖于技术通道表达和传递MOOC学习内容,并且借助技术性交互系统(比如各种社交媒体系统)中介包括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各种类型的教学互动[7]。总之,MOOC的健康发展需要站在教育高地的同时,深度融合新兴技术,即MOOC融合教育与技术。

4. 立足于“当前MOOC”,展望“未来MOOC”的发展

今天,我们研究MOOC的发展与变革,不仅要把“当前MOOC”的建设工作做好,还应更新教与学的理念、方法与手段,以顺应“未来MOOC”的发展趋势与潮流。当前MOOC的建设任务非常复杂,探索MOOC在国内教育实际应用的需求也很迫切。因此,从国家到学校,再到教师与学习者个人,我们为MOOC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如开发优质MOOC资源,提供多元化学习服务,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或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培训MOOC所需的合格教师等。另外,我们还需要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预测MOOC的未来发展趋势,以适应MOOC未来发展的潮流。

MOOC在我国的发展,无论在理论层次,还是在实践层次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国内MOOC相关样本文献进行分析,梳理了MOOC在我国的研究脉络与发展现状,并提出MOOC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在某种程度上,本研究对MOOC的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Pappano L. The Year of the MOOC[N]. New York Times,2012-11-02.

[2]申灵灵. “后MOOC时代”终极回归开放在线教育——2008—2014年国际文献研究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17-26.

[3]顾小清. MOOCs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 远程教育杂志,2013(5):3-11.

[4]翟雪松,袁婧. MOOC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4(10):97-109.

[5]刘芙,齐伟. MOOC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功用研究[J]. 现代教育研究,2015(6):86-91.

[6]赵磊,朱泓. MOOC:高等教育课程市场之破坏性创新[J]. 中国电化研究,2016(9):59-65.

[7]郑燕林. SMCR模式视角下MOOC建设的路径选择[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0):36-64.

猜你喜欢

学习者样本文献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村企共赢的样本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