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忠静冠服制之探论

2017-07-12黄月婷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服饰

黄月婷 林 焱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0)

忠静冠服制之探论

黄月婷 林 焱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0)

本文主要探讨嘉靖年间颁布的忠静冠服制的缘起及其流变过程,考证《三才图会》上关于忠靖冠帽的文字和图像记载是否有误,以期可以正确看待《三才图会》对于服饰研究的价值性。

忠静冠服制;《大明会典》;《三才图会》;变革

【DOI】10.13867/j.cnki.1674-5442.2017.01.12

中国传统服饰向来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社会地位的符号化。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史学界就已经意识到服饰研究的重要性。正如年鉴学派大师布劳岱尔曾经指出:“一部服饰史所涵盖的问题,包括了:原料、工艺、成本、文化性格、流行时尚与社会阶级制度等等。”目前学术界关于明代服饰与流行时尚、社会阶级制度的研究,可谓俯拾即是。明代服饰辉煌灿烂,突出的特点是“汉官威仪”,集汉民族服饰之大成。明朝服饰上取周汉、下取唐宋,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如明代的忠静冠等。然而学界目前就忠静冠①服制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嘉靖七年,世宗制忠静冠服,以图说示礼部颁于天下,并限以诸多规定。但是到了后来这种样式的冠服,却为一般士人所袭用,所以在万历二年,神宗下令“禁举人、监生、生儒僭用忠靖冠巾,锦绮镶履及张伞盖,戴暖耳,违者五城御史送问”。 崇祯时,“曾令百官燕居时都用忠静冠服”,说明这套文武官员的冠服制度,一直保留到明代末年。

在查阅相关文献之时,发现王圻、王思义编集《三才图会》中所绘的“忠靖冠图”与明后期官修《大明会典》的“忠静冠图”在冠帽样式上存在差异。因此,本文的主旨乃是探讨忠静冠服制的演变过程,试图考证《三才图会》书中所绘的“忠靖冠图”及其所载信息是否属实。但是并非意在对《三才图会》作一个全方面的研究,而是通过发现《三才图会》在绘制忠靖冠的图像以及内容记载与其他史料存在差异引发的相关思考。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探讨《三才图会·衣服一卷》对服饰研究的价值性,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窥探明中晚期社会秩序。

一、忠静冠服制的缘起及其相关规定

在探讨之前,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为什么要制忠静冠服?二是世宗所制忠静冠服限以哪些人群及在服饰形制上有哪些规定?

如果社会处在稳定状态,那么服饰变革不会太大,唯有整个社会秩序发生变动时,穿着才会发生变化。某种意义而言,服饰制度具有“明尊卑,别贵贱”的作用,是封建统治阶级教化民臣的有力工具。推翻蒙古人统治,恢复汉族政权的朱明王朝,当务之急当是剔除异族色彩,恢复汉族仪制。洪武时律令严明,人遵画一之法。朱元璋为了加强集权统治,政法严明,在服饰制度的制定要求更为繁琐,以区别上下不同阶层的人。之后明朝的皇帝在不同程度上也继续制定新法,以执行这套想法。明初社会秩序较为稳定,其大环境是比较有利于服饰制度的施行,官民的守制也相对较好。然而到了弘治、正德年间,官民的服饰开始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以至到了嘉靖七年,品官燕居之服未有明制,“比来衣服诡异,上下无辨,民志何由定”②,为了区分官民,统治者世宗下令制定忠静冠服制。按照世宗的谕旨,“朕因酌古玄端之制,更名‘忠静’,庶几乎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焉。朕已著为图说,如式制造”③。

那么,根据朝廷的喻令,有哪些人可以有资格穿戴世宗所制定的忠静冠帽及其服饰?在《明史》、《大明会典》、《明会要》、《明实录·明世宗》、《礼部志稿》、《皇明大政纪》这些文献中都有明确记载,忠静冠服制只为这一人群使用:(品官之制服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左右长史、审理、正副纪善、教授、伴读、在京七品以上官、八品以下翰林院、国子监、行人司官、在外方面官、各府堂官州县正官、儒学教官、及武官都督以上。但需要指出的是,《明会要》中所记载的是“八品以上”,而在《大明会典》、《明实录·明世宗》《皇明大政纪》则是“八品以下”。

世宗在设计忠静冠服制时,不仅对适用人群有了明确的规定,也对忠靖冠和忠静服的样式及制作上做了严明的规定。如《明史》中对其记载:“按忠静冠仿古玄冠,冠匡如制,以乌纱冒之,两山俱列于后。冠顶仍方中微起,三梁各压以金线,边以金缘之。四品以下,去金,缘以浅色丝线。忠静服仿古玄端服,色用深青,以纻丝纱罗为之。三品以上云,四品以下素,缘以蓝青,前后饰本等花样补子。深衣用玉色。素带,如古大夫之带制,青表绿缘边并里。素履,青绿绦结。白袜。”④类似的内容在《大明会典》、《礼部志稿》等皆有载之。

《三才图会》的忠靖冠

《大明会典》的忠静冠

非官修的《三才图会》中也不乏对明代服饰的记载。这本书是王圻与其季子王思义编集的类书,早期版本为明万历三十七年前后。《三才图会》分类纂录,共106卷,全书分14类,依次为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文史、人事、仪器、珍宝、衣服、鸟兽、草木,集历代诸家书中关于天地诸物图像为一书,是中国古代一部前所未有、内容全面的图像式的百科全书。《三才图会》对忠静冠服制的具体记载是:“有梁随品官之大小为多寡,两旁暨后以金线屈曲为文,此卿大夫之章非士人之服也。嘉靖初更定服色遂有限制。”⑤

首先,关于金线缘边的问题,在《明史》、《大明会典》等官修文献记载中,忠靖冠上是否压以金线与品官的等级有关,四品以下须以浅丝线缘之,《三才图会》却直接记载“两旁暨后金线屈曲为文”⑥。其次,至于梁的数目,大部分史料只提及“三梁”,而《三才图会》的记录却是梁的数目多寡与品官的等级有关。在没有可支撑的史料证据发现之前,如果仅以《大明会典》、《明史》、《礼部志稿》等官修文献为参考依据的话,的确很难对此记录下明确定论。另外,《三才图会》中所绘的“忠靖冠图”与明后期官修《大明会典》的“忠静冠图”在绘图上存在不一样之处,究竟为何,是否有误?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所找的图像资料中与《大明会典》当中“忠静冠图”相似有《善长公画像》、《吴之贤(明末处士)石刻像》⑦以及《男女立轴像》中的忠静冠。

当然也有大量图像所提供的冠帽样式与《三才图会》的“忠靖冠图”大体一致,例如文物作品苏州虎丘王锡墓出土的“忠靖冠”(图4)⑧,万历二十七年金陵环翠堂刊本《人镜阳秋》上的版画作品(图5),《大明左柱国太师太傅张文忠公像》(图6),《崇祯十六年进士吴昜像》(图7)等这为《三才图会》的“忠靖冠图”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图像证据以及实物证明。所以,从图像样式来看,忠靖冠的样式并非一成不变。那么,《三才图会》的“忠靖冠图”是否有可能是嘉靖年间所制的忠靖冠到万历年间的演变形制?在此猜测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问:忠静冠服制度颁布后,官民守制情况如何?其在民间的流传,一直备受欢迎吗?忠靖冠制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发生变革?

图1 善长公画像

图3 男女立轴像(局部) 佚名

二、忠静冠的演变过程

尽管世宗对忠静冠服制的适用人群予以诸多限定,但是事实上在嘉靖年间就已经有了违制的现象。嘉靖年间,《广平府志》详细记载了当地的僭越现象:“忠静之制。杂流。武牟。驿递。仓散等官皆僭之。”⑨在一些文人笔记中也记载此违制现象,如徐咸《徐襄阳西园杂记》提到“今则武夫、下吏亦概用之,无所忌惮矣。”《礼部志稿》记载了朝廷对此僭越现象也采取了一些禁令措施:“俱要追毁其生儒。吏员人等。违例穿戴忠靖冠服。及凌云方巾。大袖深衣。云头履鞋等项。通行拿究。若士夫不遵明禁。再有违犯者。听科道官指实奏闻。重加罢斥。”⑩隆庆末年间,南安知府下令禁止僭越忠静冠服:“隆庆末。有僭忠靖冠者。……僭者以违。”从嘉靖年间忠静冠服制颁布之初到隆庆末就一直有违制现象,有如杂流、武牟、下吏、生儒、商贩等皆戴之,这可以说明这一时期的忠静冠是十分受欢迎的。以至有不少儒生、学子“羡其美观,加以金云,名曰凌云巾”,又有生儒“擅制梁冠”。尽管朝廷对此采取了一些禁令措施,但是僭越现象屡禁不止。

到了万历二年,朝廷禁止举人、监生、生儒僭用忠静冠巾,而事实上僭用现象依然存在。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记载了一少年新入监生戴忠靖冠的情形:“一少年戴忠靖冠。披斗牛衣。傍观者指曰。此洪仁长子。新入赀为监生。以拜司工内榼为父。故妆饰如此。”不仅如此,忠靖冠在市场也开始普遍化出现,越来越成为平民化消费,如《富平县志》记载忠靖冠“照耀于街市间,殆无贵贱一矣”。但是这时候的忠靖冠并非像嘉靖年间那样受欢迎,从晋绅态度的转变可以看出。范濂在《云间据目钞》记载了晋绅的态度:“自后以为顽俗”。忠靖冠逐渐平民化后,晋绅开始有一种厌俗之感,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对忠靖冠的改造。所以,范濂接下又记载了:“两边玉屏花一对”,“而少年貌美者加犀玉奇簪贯发”。明代顾起元的笔记也记载当下的忠靖冠殊形诡制,日异月新:“上或缀以玉结子、玉花缾,侧缀以二大玉环。”随着忠靖冠广泛流传到一定程度,直至崇祯年间,其并不是非常受欢迎,仕宦看到忠靖冠十分唾弃,认为是俗物。这在《崇祯嘉兴县志》卷七十五有了详细的记载:“最异者。文学见方巾。仕宦见忠靖冠。必厌唾之。以为俗物。而星卜猥贱流外卑庸公然袭用而莫之诘。”

图4 苏州虎丘王锡墓出土

图5 《人镜阳秋》万历二十七年金陵环翠堂刊本

通过以上论述,忠静冠服制度颁布后,在嘉靖年间就已经有了违制的现象了,到了万历、崇祯年间更为严重。而民间之所以会出现僭越现象,若从态度来说,最初是因为“羡其美观”。然而到了越来越多人使用它的时候,就觉得“以为烦俗”,到了崇祯年间这种厌俗之感更为浓烈,“必厌唾之,以为俗物”。从上述所论官民的守制情况、态度之变以及冠制之变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忠靖冠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改造现象。因《三才图会》刊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前后,那么从嘉靖七年到万历三十七年期间,忠靖冠在样式有什么变化?在文献中,我们发现忠靖冠最早的变化是在嘉靖年间,讲的是生儒因爱其美观,所以“加以金云”,还“擅制梁冠”。到了万历年间,忠靖冠殊形诡制,冠上有“两边玉屏花”、更有甚者,有少年在冠上“加犀玉奇簪”,还有“或缀以玉结子、玉花缾,侧缀以二大玉环”。从这些文字的记载来看,其改造样式与《三才图会》所绘的“忠靖冠”几乎相似。因此,笔者认为《三才图会》的忠靖冠图形制基本符合变革中的忠靖冠。

三、结论

正如清人叶梦珠所言,“一代之兴,必有一代冠服之制,其间随时变更,不无小有异同,要不过与世迁流,以新一时耳目,其大端大体,终莫敢亦也。”忠靖冠服的样式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变革。所以,在王氏父子的认知范围内,忠靖冠的样式与嘉靖初颁布的忠靖冠存在差异。换句话说,从《大明会典》的“忠静冠图”到《三才图会》的“忠靖冠图”,是忠靖冠的变革的结果。所以,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关于《三才图会》所记载“两旁暨后以金线屈曲为文”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是,所绘的“忠靖冠图”除却绘画技术上的因素,其样式并无错误。

王氏父子所纂《三才图会》,体量巨大,涉猎广博,插图精美,版刻丰富,流传久远。不仅是图谱类书之冠,更是中国艺术史名著。此书远播海外,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多有收藏,日本更有同名仿作,其价值不言而喻。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三才图会》所收录的衣服图谱中也存在一些错误信息,但毕竟代表的王氏父子及其那个时代的认知水平,对此我们不能过于苛求。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三才图会》的服饰研究价值,以期更好地为研究中国古代服饰。

[1]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明]翁相修,陈棐篡.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广州府志[M].上海:上海书店,1963.

[3][明]商文昭,卢洪夏.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重修南安府志 [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万历版).

[4][明]沈德符.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万历野获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487.

[5][明]范濂撰.民国戊辰五月奉贤褚氏重刊——云间据目抄(五卷)[Z].

[6] 陆粲,顾起元等.元明史料笔记丛刊——客座赘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7.

[7] 罗炌聘,黄承昊等.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嘉兴县志[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8]叶梦珠.阅世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9]王圻,王思义.三才图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0]龙文彬.明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6.

[11]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M].北京:中央研究院聊经出版社,2007:115.

图6 大明左柱国太师太傅张文忠公像

图7 崇祯十六年进士吴昜像

注释

①关于“靖”与“静”,史料中载“忠靖冠”,亦有载“忠静冠”。故,谨按史料。

②③④《明史》卷67《志第四十三輿服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1639。

⑤⑥王圻,王思义编集:《三才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⑦图像源自浙江图书馆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数据库。

⑧《苏州虎丘王锡爵墓清理纪略》,苏州市博物馆,1966。

⑨翁相修,陈棐主笔:《广平府志·嘉靖》卷16《风俗》,收入《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礼部志稿》卷99《服饰禁例》,第19页。

On Zhongjing Costume System

HUANG Yue-ting LIN Ya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00,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origin and the textual evolution of Zhongjing costume system issued in the Jia-jing period, and to study the accuracy of the text and image about Zhongjing hats on Sancai Tuhui, in order to correctly regard the research value of Sancai Tuhui on dressing.

Zhongjing costume system; Daming Huidian; Sancai Tuhui; revolution.

J506

A

CN22-1285(2017)079-085-07

黄月婷(1993-),女,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

林焱(1946-),男,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姜 通)

猜你喜欢

服饰
数字化服饰还原在越剧角色塑造中的创新传承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唐代参军戏角色服饰的考证与推定
雪人的服饰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冬季服饰
服饰之美——高华村
Wearing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