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培养邮轮旅游人才模式的构建

2017-07-11钱茜露

水运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战略联盟校企协同人才培养

【摘 要】 为解决目前我国邮轮旅游产业专业人才数量短缺和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提出高校与邮轮企业可通过建立校企协同战略联盟来共同培育高素质人才。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与歌诗达邮轮集团成立的校企战略联盟为例,构建协同培养机制: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员工招聘要求相协同;学校课程体系与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相协同;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培训师聘用及培养标准相协同;学校教学条件与邮轮工作情境相协同;学生实训实习管理制度与员工船上工作规范相协同;学生毕业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协同。校企协同战略联盟可以使整个邮轮旅游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体系的功效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 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校企协同;战略联盟

《全国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5)》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邮轮旅游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6)》指出,邮轮产业所需的经营管理类中高端人才、邮轮设计和制造类高尖端人才以及服务接待等高素质人才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尚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且整体呈现人才培养供给速度远远跟不上邮轮旅游产业发展速度的态势。目前,我国邮轮旅游基础服务型人才培养任务主要由旅游类及海事交通类高职院校承担,其人才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培养符合行业要求并能满足邮轮游客需要的邮轮旅游服务型人才[1];邮轮旅游运营管理型高端人才则由少数几个工程技术类及海事类本科院校完成。由于邮轮旅游业是一个集航海运输、酒店服务、娱乐表演、产品销售、岸上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因而对人才的要求就更为多元化、复杂化。如何使各高校培养的邮轮旅游人才更符合行业需要,满足企业要求,成为我国邮轮旅游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1 校企协同培养专业人才模式

国内一些学者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赫尔曼€饭希℉ermann Haken)教授的“协同理论”(Synergy Theory)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几种可供高校与企业采用的校企协同合作模式。这些模式的目的是使整个校企协同培养系统中的学校与企业两个子系统通过多方面的合作以达到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功效的最大化。

1.1 校企协同发展模式

赵雪梅等[2]提出的校企协同发展模式对应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各自的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涵盖了基于理念创新基础上的需求互动、组织结构和资源共享等校企合作的核心内涵。校企协同发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与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切实提高育人的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整个协同发展过程中,强调外部协同和内部协同2个方面,其中:外部协同方面主要指加强国家政策机制建设;内部协同方面主要指校企之间要达到管理协同、资源协同、科技创新协同。校企协同发展模式见图1。

1.2 “战略-知识-组织”三位一体模式

肖香龙[3]提出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关涉到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合作,当外部环境达到一定条件时,子系统之间就会产生协同作用。在整个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和行业属于校企合作支持系统,而学校和企业属于校企合作主体系统,各合作系统为实现总体系的共同目标作出努力,最终促使校企合作系统整体效应得到最大提升。“战略-知识-组织”三位一体模式见图2。

1.3 校企战略联盟模式

郭丽[4]提出旅游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开放且复杂的大系统,政府、企业和学校分别是这个系统中的子系统,其中,学校与企业是整个协同育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育人子系统。只有各子系统在一个良好的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见图3)的作用下运行得更加规范、有序,育人功能才会得到进一步发挥。良好的协同育人模式可以是某种形式的校企战略联盟。

1.4 校企协同教学联合体模式

徐燕[5]提出高校与企业共同组建人才培养联合体,高校与企业处于平等的人才培养主体地位,根据各自不同的资源特征承担不同的培养任务和教学职能。学校负责前一阶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企业完成后一阶段实践能力、职业规划的培养。新的协同体不仅可以通过学校培养人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的技能技巧,而且还可以通过企业培养人的意志和情感、兴趣、能力和禀赋,最终显示出校企合作稳定、持续发展的巨大优势。校企协同教学联合体运行模式见图4。

通过对4种校企协同模式的比较可知,校企协同发展的核心子系统为高校和企业,而政府和行业作为另外2个子系统则起到指导、支持和监督的作用;然而,要使整个校企合作系统的整体效应得到最大提升,各个子系统之间如何协调和合作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2 校企协同培养邮轮旅游人才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政府和行业的指导

我国的邮轮旅游产业是由西方社会引入的新型产业,国家政策的指导力度还有待加强,同时还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作为整个校企协同發展的支持系统,政府和行业还未真正发挥其作用,这就导致高校与企业之间只能依靠自身的人际关系和信誉进行自发合作,而之后的合作模式也是校企双方根据自身利益各取所需。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导和制度的保障,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合作也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很难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难以建立长效协同发展模式。

2.2 合作中校企双方定位不明确

高校和企业是协同体中两大本应平等的子系统,但在现行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两者的地位并不平等。目前在各大高校开设的邮轮专业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来进行人才培养,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邮轮企业参与合作更多是为了招聘员工,而不是为了提供更多的针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前期的学校教学与后期的邮轮实习是2个孤立的阶段,企业认为学生的教学是学校的责任,而学校认为学生的实习工作是企业的义务。

2.3 无成功经验可借鉴

4种校企協同模式尚处于理论试行阶段,能否真正发挥有效的协同效应仍有待实践来证明。如何让学校与企业真正参与到整个校企合作过程中来,始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2.4 实施力度不够

要使校企协同合作培养人才模式行之有效,需要依靠校企双方严谨、持续地实施协同教学,最终才能使整个系统发挥最大效益。校企双方都应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每个阶段,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师的配置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实习就业的管理、实训室的建设等。校企双方在整个系统的初始阶段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诚意,当需要双方参与到实质性的投入和配合时,学校育人体系与企业用人系统之间的偏差就会导致具体的方案无法顺利进行,最终影响人才培养的协同效能。

3 校企协同培养邮轮旅游人才战略 联盟的构建

在整个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邮轮旅游人才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是2个作用最大的子系统。若要让这两大子系统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以目前各大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来看,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与歌诗达邮轮集团达成的校企战略联盟则最具代表性。学校自2009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下选择了全球知名的嘉年华集团旗下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品牌作为合作对象,实行订单式培养,并尝试实施六大协同标准,以期建立一套利于规模性、持久性发展的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机制(见图5)。

3.1 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员工招聘要求相协同

我国邮轮旅游产业是一个新兴而又变化极快的产业,国际邮轮企业每年都在调整中国市场战略方针,员工招聘要求也随之发生改变。邮轮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始终都围绕企业的需求,因而在每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与企业共同商讨学生培养目标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国际邮轮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近10年员工招聘情况来看,企业看重的显然是人才的高素质。

根据校企协同的指导思想,与企业员工需求相匹配的邮轮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可定位为:具有现代邮轮和相关旅游企业、高端酒店服务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交流和沟通能力;个人职业素养高。

3.2 学校课程体系与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相协同

国际邮轮企业都有极具品牌特色且极其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尤其是意大利歌诗达邮轮这样的欧洲老牌邮轮企业。学校可提供自身的教学优势资源来吸引企业联合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和专业学生培养。学校与邮轮企业共同商讨并在国家以及学院教育体系的要求下,按照邮轮企业所需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开发课程,以企业员工培训体系中所涉及的职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为核心,从企业设置的工作岗位需求出发,以“典型工作情景”为载体,按照工作情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选取和序化教学内容,逐步开展与企业密切接轨的双语和全英文课程教学。

由于目前国际邮轮企业最需要的就是邮轮酒店部门的服务员,而相应的运营管理人才一般都是从服务员做起的;因此,高校培养邮轮旅游人才需要强化基础服务技能,包括熟悉和适应邮轮旅游现场工作的环境、规则,能完成比较复杂或非常规性的工作,并能运用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或先进的工作技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邮轮旅游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同时,根据邮轮旅游企业需求,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某一种特殊技能,并辅助学习一项服务技能以满足邮轮旅游企业对专门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开设的邮轮客房服务技能、邮轮餐饮服务技能、邮轮酒吧服务技能、邮轮娱乐服务技能等课程,学生可选择其中一项进行强化学习,再选择其中另一项技能作为辅助通过课程教学进行学习。

3.3 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培训师的聘用及培养标准相协同

为了让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更加系统化、专业化,教学任务可分为3个阶段,并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派驻的行业培训师协同完成。

(1)第一阶段 由学校专任教师完成行业基础知识的介绍、语言能力的提升、职业素养的引入。

(2)第二阶段 由来自企业的行业培训师进行专门技能的培训,来自行业的教学能带给学生一种学习专业及技能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上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邮轮工作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基本技能。

(3)第三阶段 由带班教师与学生实习岗位部门主管共同承担教学和管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践和实训课程。

在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师协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根据歌诗达邮轮公司对员工英语能力、岗位技能的标准进行评定,并结合学校的标准考核。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师使用一对一听课及讨论的方式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行业知识,还可以提高企业培训师的授课水平,以突出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专业特色。建立一个专业教师与行业培训师紧密合作的教学培训模式,并定期举行教学工作会议,以期让教学效果达到培养目标。

3.4 学校教学条件与邮轮工作情境相协同

实验实训室是高校培养邮轮旅游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校企双方协同投资建设实训室体系可包括邮轮客舱、邮轮餐饮实训区、邮轮酒吧实训区、邮轮前厅服务区等设施,为学生提供邮轮旅游技能训练的模拟场景。为了最大程度地与邮轮真实工作环境相匹配,应在符合学校教学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实训室按照企业的更新标准以及行业培训师的需求,每年进行适当地更新。

3.5 学生实训实习管理制度与员工船上工作 规范相协同

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第3学年是学生在学校管理下的实习期,而邮轮企业则是按照正式员工进行培训和管理的。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与邮轮企业双向选择,学生以一名员工的身份进入实习状态并由学校与企业进行共同考核,校企双方协同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在学生校内实习评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考核的结果决定是否准予学生通过实习期。在校企协同管理模式下,学生能在工作中学有所得,真正做到有意愿、有能力服务于邮轮旅游产业。

3.6 学生毕业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协同

学校的教育体系侧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企业的用人体系则侧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估和考核方面还需融入企业的用人评价标准。学校为企业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选用的标准需要将学校的课程通过标准与企业员工的工作表现评定标准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钱茜露.邮轮旅游服务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9):75-80.

[2] 赵雪梅,费玄淑,张竹云.我国高职校企协同发展研究[J].教育园地,2012(10):207-208.

[3] 肖香龙.基于协同理论的多元平台校企协同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4(1):39-42.

[4] 郭丽.基于协同理论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3):87-90.

[5] 徐燕.基于协同理论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教学联合体探索[J].高教论坛,2015(5):62-65.

猜你喜欢

战略联盟校企协同人才培养
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伙伴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
电子商务供应链集成与战略联盟采购模式运行研究
战略联盟中环境不确定性与关系风险分析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