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2017-07-09闫辉赵仲喻王江涛王学义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桡动脉冠脉高龄

闫辉 赵仲喻 王江涛 王学义 孙 月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以及非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中经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效果比经股动脉的效果更为显著[1-2]。但对于高龄患者的治疗效果,尚存在一定异议。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进行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手术路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荣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75~87岁,平均年龄(81.09±1.17)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9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76~87岁,平均年龄(81.26±1.19)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1)经冠脉造影、心电图等检查确诊者;(2)胸痛发作时间<2 h者;(3)年龄≥75岁者。

2.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者;(2)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病变者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3)稳定性心绞痛者;(4)一侧桡动脉搏动较弱者。

三、方法

两组术前口服300 mg阿司匹林(北京曙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1614)、600 mg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对照组经股动脉行PCI治疗,穿刺血管为右侧股动脉,消毒后使用1~2 ml,0.5%~1%利多卡因(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313)行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法穿刺,随后插入导引钢丝,6F动脉鞘管沿导丝置入,通过鞘管将3 000 U肝素(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053)及200 μg硝酸甘油(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569)推入,用6F造影管行冠脉造影,视患者行走等情况,选择对应球囊及支架完成PCI治疗,术后采用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进行封闭止血。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行PCI治疗,取患者平卧位,协助其右手掌心向上,右臂向外平伸放于臂托上,并用治疗巾垫起腕部,消毒,穿刺点位于右侧桡骨脉搏动最强处,接下来的PCI步骤与对照组一致,采用5F造影管行冠脉造影,视患者行走等情况,选择对应球囊及支架以完成PCI治疗,术后将动脉鞘管取出,并压迫止血。

四、评价指标

1.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手术、穿刺时、术后卧床以及术后出院时间。

2.穿刺部位并发症:出血、血肿、血管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

3.记录两组穿刺成功及PIC成功例数,PCI成功标准[3]:心肌梗死经溶栓试验显示达Ⅲ级血流标准,术后残余狭窄≤20%。

4.主要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五、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术后卧床以及术后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穿刺部位并发症

观察组穿刺部位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手术成功率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8.00%(24/25),PCI成功率为88.00%(22/25);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8.00%(22/25),PCI成功率为80.00%(20/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2、0.148,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878,aP<0.05

四、主要心血管事件

观察组再发心绞痛1例,靶血管血运重建2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总发生率20.00%(5/25);对照组再发心绞痛2例,靶血管血运重建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总发生率24.00%(6/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7,P>0.05)。

讨 论

由于高龄患者的生理功能、认知能力、应激抵抗力等逐渐下降,常伴有心律失常、胃肠道症状、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使得PCI手术易受到主动脉迂曲、动脉粥样硬化、外周血管钙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增加手术风险性[4-5]。故选择安全有效的PCI手术路径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主要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穿刺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出院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经桡动脉行PCI治疗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控制并发症。PCI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主要临床治疗途径,该手术是通过心导管技术,疏通患者冠状动脉管腔,改善其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可迅速缓解症状且创伤较小[6]。传统的PCI治疗路径有经桡动脉及股动脉两种,其中,经股动脉穿刺行PCI手术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临床途径,但由于股动脉的穿刺部位位于患者的大腿根部,易损伤周围重要血管及神经,致使产生众多局部血管并发症,严重制约了临床的应用。而桡动脉的血管较细,位置较浅,易于手术操作及术后压迫止血,经桡动脉行PCI手术具有并发症少、疗效高、卧床时间短、止血方便等优点,远期效果与股动脉途径相当,且极具安全性。同时,由于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免疫力较弱,身体各功能逐渐衰退,且合并症较多,制动及长期卧床休息均易增加患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症状带来的痛苦,严重制约了患者的预后效果,尤其对于心肌功能差、血液浓度高的患者,易引发坠积性肺炎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进而影响康复进程,加重了经济负担,而经桡动脉穿刺可有效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7-8]。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PCI治疗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成功率相当,但经桡动脉行PCI可有效减少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穿刺部位并发症,且卧床时间较短,可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1] 杨磊,王春玲,刘伟学,等.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5):442-443,445.

[2] 李洁荣,吕云,高彦.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的疗效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8):891-893.

[3] 朱丹,郭彩艳,缪思斯,等.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66-969.

[4] 刘杲,缪金龙,许岭平.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6,37(6):696-698.

[5] 卢思稼,韦伟,马建林.经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的临床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523-2524,2525.

[6] 张慧,蒋文彬,崔美平,等.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0):1916-1918,1922.

[7] 王岳松,邵旭武,王学忠,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特点和疗效[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1):1204-1205.

[8] 秦毅,李原,孙运强.经皮桡动脉入路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7,40(10):869-872.

闫辉,赵仲喻,王江涛,等.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CD].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7,5(3):153-155.

猜你喜欢

桡动脉冠脉高龄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老年女性患者冠脉介入诊疗入路血管的选择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研究进展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