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角下对于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演奏规格的理解与掌握

2017-07-05张全非

艺术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化视角大提琴音色

张全非

摘 要:在当前多元文化为主流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作为大提琴演奏者,要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们的弦乐四重奏艺术和大提琴艺术,有必要从大提琴的层面入手,站在文化的高度和视角去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和阐释。主要包括文化视角下对于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音色方面演奏规格的理解和掌握与文化视角下对于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节奏方面演奏规格的理解和掌握两个方面。这样才能使其具有更加广阔和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和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弦乐四重奏 大提琴 文化视角 音色 节奏

音乐艺术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走向,一般概念上遵从先声乐后器乐的逻辑,器乐历史中又以打击类、吹奏类、弓弦类、弹拨类逐步形成和完善。在探讨所有器乐演奏艺术的时候,几乎都要回归到人声,这个人类最为原始也最为自然的表现方式,由于人体自身结构的特点,我们在感知外界声音时总是从相对接近人类表现力的效果出发,向相对低或高的两个方向逐步拓展音乐的空间。如果要说哪一类乐器最为贴近人类的表现力,那么整个西方音乐维奥尔弓弦乐器族绝对是最为接近的。古高音维奥尔(viol)琴的音域和今天的中提琴比较相当,而同时期的膝琴(viola)即现代大提琴的直系祖先,定弦比其低一个八度。整个维奥尔弦乐器族盛行于16世纪,主要功能服务于歌唱伴奏,较少的独奏或重奏,而高音维奥尔琴(violin)即今天的小提琴,普遍盛行要到17世纪后半叶。整个维奥尔弓弦乐器族就这样从中低音开始逐步向两端扩展,成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西方弦乐体系。正是从17世纪开始,弦乐组慢慢脱离以伴奏为主要形式的表演,优秀的作曲家们为他们谱写了大量的独奏和重奏作品,随着18世纪19世纪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到来,弦乐重奏艺术成为音乐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弦乐四重奏艺术是古典室内乐艺术中最具代表性,最富表现力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在上个世纪之处,伴随东西方文明的浪潮开始在我国小范围的传播和流行。但由于此后社会动荡,一直没有进一步的发展。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又一次开启了国门,社会重新开始趋于稳定,文化交流的渠道重新畅通,我国的室内乐艺术也随之得以进一步的发展。至今,弦乐四重奏这一音乐表现形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接受和喜爱,尤其是在音乐专业领域。但在承认现已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同样应该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和理解。就我国的弦乐四重奏艺术领域来说,个人的演奏技术和技能从来不是一个难题,但在整体配合的协调、统一与和谐上,却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总是给人一种差强人意的感觉。诚然,弦乐四重奏中每个声部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大提琴虽然不是绝对的主导声部,却因其特定的声部位置、乐器属性与音响色彩担当,而在整体配合的协调与统一性的保证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当前多元文化为主流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作为大提琴演奏者,要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们的弦乐四重奏艺术和大提琴艺术,我们有必要从大提琴的层面入手,站在文化的高度和视角去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和阐释。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 文化视角下对于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音色方面演奏规格的理解和掌握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音乐艺术理念中一向极为重视音响色彩的作用、价值和意义。我国自隋唐之后,千百年以来直至今日,儒家文化始终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绝对主流,因此,儒家文化的艺术理念也对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和音乐理念的形成有着全方位的深远的影响。在儒家文化的音乐理念中音乐从来是为了娱乐而单独存在的,要求音乐首先要具有深远的思想、精神与情感,并要在音乐演奏的过程中准确、清晰地展现出来,这种音乐理念对于音乐演奏的音色有着极高的,极致性的要求与追求,同时,极致性的音色追求也是此种音乐理念、音乐意境、音乐效果实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法、手段和途径。这种影响时至今日一直对我国的器乐演奏者,甚至包括声乐演唱者的演奏理念和演奏习惯、演奏风格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大提琴演奏一项十分重视音色的丰富性和细腻的变化性,这也成为我国大提琴演奏的一个鲜明的个性特征与魅力之一。如果站在独奏的角度,我们当然要将其作为一个十分具有民族艺术特色的优点和优势加以肯定。但如果站在弦乐四重奏艺术的角度,过多的个人演奏音色变化和展示在很多時候,很多情况下就会显得不合时宜,影响整体的演奏效果。当然,这不是说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音色就不需要变化和调节,事实上要想真正与另外三件弦乐器融为一体,达到理想的音色统一与和谐的效果,对于大提琴演奏者的音色控制与表现能力的要求是极高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大提琴演奏者普遍的音色变化与表现能力应该是一种优势。但在实际的弦乐四重奏演奏中,我们会经常发现,这种“优势”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并没有表现出来,甚至反转成为一种劣势,而影响整体的演奏效果。究其根源就在于,很多大提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将这种音色处理能力大都用在了个人的表现上,而没有将其用在如何与整体相融合上。从根本上来讲,这就是一种演奏理念上的偏差。大提琴本身的音量较其他弦乐更大,音色个性更加突出,因此,每个不经意的轻微变化都会对整体的演奏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大提琴演奏者必须清晰的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弦乐四重奏中,演奏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某个“强点”的突出和展示,而在于整体效果是否和谐统一,是否能够展现和谐之美。也就是说,弦乐四重奏中的音色贵在于“同”与“和”,而个人的音色处理能力和表现能力是以此为核心和基准,为此服务的,其个人能力和魅力也是以此来实现的。因此,大提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音色处理与表现能力,努力使自身的音响色彩与整体的音响效果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产生真正和谐的、美丽的、具有感染力的弦乐四重奏的最佳音效,才能带给观众真正美的感受与享受。

二、 文化视角下对于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节奏方面演奏规格的理解和掌握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音乐表现形式、音乐风格,节奏都是音乐的“灵魂”。无论是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还是西方古典音乐,管乐重奏还是弦乐四重奏。

与西洋古典音乐一样,在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审美理念中同样对于节奏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在具体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方式上却有着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与个性魅力。总体而言,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审美理念和表现方式可以归纳为两句成语:“形散而神不散”与“神形兼备”。这里的“形”指的是节奏的具体处理和表现方式,而“神”指的是节奏本身固有的组织结构与特点规格。所谓“形散”指的是我国的传统音乐对于节奏的处理和表现往往会给演奏者也更大自由发挥和个性色彩展示的空间”,所谓“神不散”则值得是在表层看似随意的节奏处理和表现,实质上则是严格依照和遵循着节奏本身为基准,绝不破坏节奏本身的特点,从而达到一种“神形兼备”的审美意境与境界。正如我国的国画一样,在精准的、全面的构图中,却在很多时候习惯给人以很大的“留白”,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一样。

与音色的审美要求一样,这种音乐审美理念与审美方式也必然会对很多我国的大提琴演奏者产生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而这种带有鲜明民族个性特色与魅力的演奏理念与风格与来自西方的大提琴艺术相结合本身也是一种东西方文化艺术成功相结合的一种表现方式。在大提琴独奏的很多曲目中这种审美风格与个性特质的优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从弦乐四重奏的角度而言,这种风格的过度展现就会显得尤为不合时宜和事与愿违。首先,弦乐四重奏艺术对于节奏的最重要审美标准在于精准和统一;第二,第一小提琴是才是整体节奏的整体掌控者和协调者,而其他声部对于节奏的最重要职责和任务则在于配合。对于大提琴声部来说尤为如此,正如前文有所提及的,大提琴在乐器形制及音响特征上与其他弦乐器相比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本身在音量和音响色彩上具有更鲜明的特征,如果大提琴在演奏弦乐四重奏的过程中仍然坚持独奏时的节奏处理方式和演奏习惯,那么就会产生一种越阻代庖的效果,从而严重的影响整体节奏的统一性。因此,作为大提琴演奏者来说,在弦乐四重奏中对于节奏问题,首先一定要清晰重奏艺术的艺术准则,然后是明确自身的义务、职责、作用和价值。这并不是说在节奏方面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没有任何作用和存在的意义。大提琴虽然不是整体节奏的主导和掌控者,但因其自身的声部属性和音响色彩特质,实质上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的节奏统一上有着自身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如果把弦乐四重奏的几位演奏者比喻成一队篮球运动员,那么大提琴演奏者就像是“中锋”的位置,虽然不是“比赛”节奏的掌控者,但是却能起到无可替代的,稳定比赛节奏的作用。因此,大提琴演奏者在弦乐四重奏中一方面要杜绝在节奏处理和表现上的过多个性色彩,同时也不需妄自菲薄,要更加清晰的明确自身的义务、职责、作用和价值之所在,这样才能与其他声部完美配合,使弦乐四重奏的整体节奏达到精准、统一的完美境界。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节奏可谓是弦乐四重奏成功、完美演奏的最为至关重要的首要因素,弦樂四重奏中的每个声部、每名演奏者都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是能够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和发展的,在世界多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弦乐四重奏艺术和大提琴艺术作为在我国正处于上升期的外来艺术形式要想使其能够在我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除了要在演奏技术层面继续钻研和提高外,还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从文化的视角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理解、认知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其具有更加广阔和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和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相乾.大提琴基础训练[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胡国尧.大提琴经典名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3]罗宾斯托维尔.大提琴[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4]玛德琳娜布鲁瑟尔.练琴的艺术:如何用心去演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5] 司徒志文.大提琴中外名曲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本溪市群众艺术馆文化辅导中心

猜你喜欢

文化视角大提琴音色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基于文化视角的社会分层与青年新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
从文化视角来看日语接受与表达
历史文化视角下秦皇岛旅游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