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味”回归课堂

2017-07-05金苍苍

速读·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语文味漓江品味

金苍苍

在开展课程改革的今天,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从普通教师的“家常”课,到各级各类的观摩课,多媒体、网络资料、综合性学习铺天盖地地涌进课堂,整个课堂你说他说大家说,好不热闹。但是这异彩纷呈的背后是什么?是喧嚣,是浮躁,是虚设,是语文的异化,是“双基”的丢失,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语文味”依然走在缺失的道路上。

1琅琅书声释放语文味

语文的根本是语言文字,理解一篇文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读。语文素养不是靠分析、提问出来的,而是主要靠读出来的,语文味表现在“读味”上。我们应清楚地意识到,不管是怎样的“提问”,都不是为了甩出一条缰绳拴住学生的情感、思维之野马,让一切皆入“我彀中”;恰恰相反,“提问”应能抛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自由追求个人阅读文本的体验,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对话,相互取长补短,寻求共同的认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读书”与“提问”的关系,提倡多读书,少提问。例如:孙双金老师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只设置“什么样的林冲?什么样的洪教头?”这一专题。学生通过潜心研读,一步步归结出了林冲的品质(谦虚、艺高、机智等)和洪教头的特点(骄横、自负等)。而且在引导学生认识洪教头时,由于已有先前研究林冲的过程作“范式”,故而用的时间短,效果也好。孙老师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研读专题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收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的确,琅琅的读书声,是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例如:读《台湾蝴蝶甲天下》第三段:“它们成群结队在树木花丛间、山石溪水畔翩翩起舞,犹如片片彩霞在空中飘动。游人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神秘的仙境,顿时感到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姹紫嫣红的万花从中,蝴蝶翩翩轻舞,溪水丁冬,好一片彩蝶飞舞、春意盎然的景象;而泉水流经山谷,又是何等的清澈、清脆、清新;游人置身于如此美妙的环境中,视觉、听觉都有了无穷的活力与美感。

要使语文课读出味道,要注意防止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有读的意识,但对学生没有要求,甚至不负责任,只一句简单的“读书”了事。学生就会变得盲目茫然,不知怎么读,甚至应付了事,以致无味可谈。二是教师就是不给学生读的机会,只顾分析来分析去,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我们并不反对教师恰当的精彩的点拨与评述,恰恰相反,通过好的渠道吊起学生的胃口,指导学生以“可视性”为目的进行品尝,进入意境,展示情景,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嚼词析句品出语文味

语文的味道是“品”出来的。“品”就是品味、体悟、学习、鉴赏,含英咀华品真味,吟咏体悟吸精髓。语文课堂如果缺乏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则教学难免会因缺乏关键点的开掘与深挖而显得浮华和浅薄,语文的味道也就注定会被冲淡和稀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精妙之处的深入推敲和潜心体悟。如教学《鸬鹚》一课时,我就紧紧抓住“渔人站了起来,用竹竿往船舷上一抹,这些鸬鹚便扑扑地下水了。”这一关键句来进行嚼词析句: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鸬鹚训练有素;渔人悠闲自得……)这“一抹”抹出了什么?(抹出了鱼儿;抹出了收获;抹出了快乐;抹出了富裕……)通过反复咀嚼,浓浓的语文味自然就会荡漾在学生心中了。再如品味《桂林山水》一文中的漓江水,在抓住“清、静、绿”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将句子改为“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们的思想感情的潮水、情绪的心律,也同这漓江的水汇聚在一起,并同它一起运动,一起起落,一起变化,变成“清”、“静”、“秀”的漓江的水,而那水也变成了有情感的有心律的水了。

总之,对于课文的传神点,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咀嚼,激活思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与韵味!实践中,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替换比较,品味语言的张力。语文教材中的语言运用可谓匠心独运,精妙无双,即使用意义相近的词句替换也难奏效。通过对语言的替换、比较,学生才感到语言的精妙,从而产生对语言的敏感,逐渐培养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想象还原,品味语言的穿透力。有些文章的内涵比较含蓄、深远的。运用想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内部因素,唤起“内心视像”,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启发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悟出文章的真谛。

(3)巧用表意,品味语言的表现力。教学当中充分发挥汉语言“形象性”强的优势,利用汉字构成来形象地理解词语。

3让媒体教学溢出语文味

语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有其独特的效应,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精心营造一个可感可知的学习情境,就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如《船过三峡》,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三峡的山和与之相关的一个美丽传说。由于“三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为使学生深切感受它的“水急、船险、景美”,教师在课文的导入部分可以播放长江三峡的录像,同时配上精练的导语。面对这样一个形声并茂、动静结合的场景,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萌生阅读这篇课文的迫切心情,必能大大提高阅读文本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将那些生动感人的文字配上合适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诵,教学就更显得情真意切。

语文味,看似普普通通的三个字眼,其背后包蕴的却是正确的课程理念,灵动的教学智慧和丰厚的语文底蕴。关注课程改革发展动向的教师一定会发现,与课改初期的“激情”相比,当前的课改“沉寂”了許多,课堂教学也似乎有了“回归”的倾向。褪尽耀眼铅华,回归语文本色,“语文味”——这道亮丽的风景,必将焕发更加迷人的魅力!

猜你喜欢

语文味漓江品味
漓江真美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漓江之美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漓江夕色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