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教育和差异化教育的比较研究

2017-07-01谭宁

青年时代 2017年15期
关键词:传统教育比较研究

谭宁

摘 要:传统教育和差异化教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教育方式,本文企图从两种教育的优劣对比中阐述不同的人才培养观、教师观、学生观。基于多样化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差异化教育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模式,差异化教育是在依据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行的个性化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本质就是因势利导的把学生的个性差异变成可以开发的教育资源。是为了適应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多样化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传统教育;差异化教育;比较研究

随着人们对应试教育弊病的深刻反思,素质教育的口号便响彻华夏大地,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学校教育必须要实现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的转变,课堂的主动权一定要归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是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胜败的标尺,这些变化是喜人的,但应试教育并未真正退出教育的舞台,传统教育中那种简单的教育方式似乎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因此,教育改革面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在与传统教育的对抗中,差异化教学像一缕和煦的春风,让我们感觉到了教育的春天真的快要到来了。与传统教育相比,差异化教育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差异化教育是在承认人的个体差异前提下,对不同个体进行适合于他们差异的教育

生命是多样性的,传统教育忽视或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非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把许多个性鲜明的学生同化为共性差不多的学生,那就是要适应各种各类的考试。知识是绝对的权威,能力则是一种奢侈的装饰品,没有谁在没有解决饥饱问题之前去奢望奢侈的装饰品的,所以,学知识是为了会用知识考试,目的就是得到高分,至于高分有什么实际意义和价值,那好像不是老师和学生思考的问题。

我们知道人是自然中的一个物种,人的分类各有差异,传统教育却在尽力地使所有的人成为同一种模式下的同一类别,同一本教材,同一份试卷,漠视人的差异性,这样做与世界是多元的,社会是多样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的是背离的,这种背离是不符合多样人才培养要求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出现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不对等不统一。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育必须走出这样的误区,必须懂得对人的培养应该遵循其固有的差异性,有绘画天赋和兴趣的就培养他成为画家,而不是非要让他成为诗人。换言之,也就是说,教育就是从人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掘其特长,最大限度地把差异转化为能力。而非违背本人意愿和个体差异地生硬的改变,这样的改变也许培养的就不是人才而是毁掉了真正的人才。

二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这里的材就是人的差异性,主要有人的学习力和学习水平的差异,而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而进行差异化教育。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有许多优势,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教育资源不够充足的国情下,班级授课制就是唯一可行的教育模式,而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共性教育的优势突出,个性教育弱化。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客观上有使困难学生得不到有效帮助,优秀学生缺乏挑战,特长和个性发展受到影响,如现行教学中突出和强化了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淡化了音乐节奏智能,视角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因此如何从学生学业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实际出发在班级授课制下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如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各种潜在能力教育教学上实现突破,这就是差异化教学要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差异化教育实施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差异化诊断,并根据不同差异制定培养发展计划

差异化教育理论的提出是基于1983年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人类智力结构理论,霍华德认为,每个人的智力不同,具有的个体差异性,多样性和自身特点。并且总结出了智力由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角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构成,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知道,学生由于智能类型和组合不同,以及所处的环境和家庭背景等造成的智能优势不同,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因此,人是有差异的,而有的差异是先天的,有些差异可以通过教育改变,有些差异可以利用。所以我们在实施教育中要扬长避短,依据差异因材施教。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尊重个体差异,这是进行差异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那么怎样确定人的差异?如何测试人的智能?如何鉴别人的能力上存在的差异,如何分析人的意志品质,兴趣爱好对学业成绩和人格发展的影响,所以进行差异化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诊断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

差异化诊断主要是运用诊断测试工具,对学生进行智力测试,学习适应力的测试,多元智能理论测试,学科学业水平测试,并建立起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化档案,建立学生基本信息库和数据库,通过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对学生个性差异有客观科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地制定出教育发展的规划,有近期目标规划,中、长期目标规划,根据这些规划,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设问,对优秀生,特长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优。尤其是特长方面的培养是差异化教学中的重要指标。

差异化诊断是为教师研究学生提供第一手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计划,差异化诊断从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学习适应性、性格特长、兴趣爱好和家庭环境等六个方面全方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在教学中更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不同差异的学生培养目标做到客观科学,心中有数。

三、差异化教育是教育的革命,是对传统教育的肯定中的否定

反观传统教育在教学上的具体做法,我们可以发现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讲”,学生则习惯“听”

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无论听没有听懂,愿不愿听都别无选择地要听,除了听就是记了,哪有功夫去动手做,动脑想,动口问,学生就只有机械的被动的接受。

(二)以教为中心,以教定学

教师不善于管理课堂,不善于组织教学和调动学生,干脆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这样就出现了以教为中心,以教定学,课堂缺乏思维深度也就很难产生思想火花,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兴趣的激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高耗低效。教师在自觉不自觉中就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的活跃的思维和活泼的天性,把学生培养成同一模式下的“好学生”,就像选拨性考试时追求答案的唯一性一样,课堂上限制学生发散思维,硬是按照老师预设的思路去固化学生思维,对学生中的思维异己予以排斥,想方设法要让学生思维变成“我”,绝不容许“非我”的思维异己的出现。

(三)课堂教学中的“一刀切”

课堂教学中的“一刀切”是指教师在授课时,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优生差生一个样,学好学不好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授课不是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而注重教师怎样讲完课。在讲的过程中不分析学情,一律一视同仁,不会针对不同类别学生,适当调控讲课内容和难易度,没有区分度和分层教学分层设问的举措,所有学生,一个标准,这样做必然使一部分人吃不饱,一部分人吃不了。教师“讲课”的最终结果是,吃不饱的没兴趣,吃不了的失去兴趣,听话的乖学生越来越傻,学生群体渐渐产生厌学情绪;课堂上只有教师问学生,很少学生问教师;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教学偏重于外在动机,追求表面形式。教师唯书为本,学生为师为本,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只能做忠实的看客。

(四)以考试评价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学生学得怎样,传统的教学评价的尺度很单一,那就是考试。考试的分数高低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教师偏爱优生歧视差生,因为优生的成绩也是教师的教学业绩,而教师的教学业绩也就是学校评优晋级,奖金高低的分配标准。因而教育教学的重心就异化为“应试”,应试能力成为教学的重要量标。为了完成目标,学生的灵性已经被扼杀得所剩无几,题海战术就成为了很多老师考试取胜的法宝。这样的教育,还有生命力吗?学生的个性被整齐划一的教科书和练习题消磨殆尽。这样的教育,只能把人的差异性同化为同一性,这样的教育是用教师模型复制出更多会考试的学生,高分低能,高耗低效已成为传统教育的最大的资源浪费。

我们列举了传统教育在教学上表现出来的四大特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传统教育都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差异化教育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育,它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比如因材施教就是传统教育中能体现差异化教育意图的元素,这些都要继承。再比如差异化教育不等于不进行考试,只不过考试的权重发生了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联是不容置疑的,只不过知识与能力的分割还是统一,所以差异化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是肯定中的否定,肯定传统教育中至今依然起作用的因素,有用的因素,否定那些已经过时的和丧失生命力的元素。

差异化教育是在把学生个体在智力、知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作为教育的基点,学校教育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让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后,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要成为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看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力和创新能力。而传统的教育则忽视了这些个性化的因素,教师的教学完把考试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智轻德,重结果轻过程,重方法轻情感态度价值观。全班学生用一个尺度衡量,全体学生用一种方法教育,用一种手段检验,因此最终消磨了学生个性,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模式下大同小异的考试的机器。

参考文献:

[1]《智能的结构》(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

[2]《霍华德。加德纳与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原理、结构和教育学意义》,冯克诚.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5.

猜你喜欢

传统教育比较研究
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互联网+” 背景下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承继传统,完善教育
高效课堂必须以课堂内外和师生皆高效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