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语文课堂上“不和谐”的声音

2017-07-01程小洁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床单小姑娘语文课堂

程小洁

【摘 要】 实际语文课堂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此时,教师应跳出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善待“插嘴”,机智化解,使学生能够回归正常的教学秩序中来;宽容对待,学会倾听,提升对文本的生命感悟;关注个性,精彩生成,让学生的智慧灵性得以充分凸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和谐。

【关 键 词】 善待插嘴;学会倾听;关注个性

什么是“和谐”?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更迫切需要我们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时常会遭遇到一些意外,不时会传来学生“不和谐”的声音,作为教师该如何介入与应对呢?

一、善待“插嘴”,机智化解

在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常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由于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会给课堂增添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大部分的老师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命令孩子,如“有事下课再说!”“再不注意听讲就站到后面去!”“一会儿问这儿,一會问那儿,还有完没完?”……经常受到如此警告,学生慢慢地就学会“闭嘴”了,压抑久了,学生便渐渐失去了说的欲望。因此,当孩子们插嘴时,教师应用自己的教学机制,妥善处理。

刚毕业时,我教一年级语文,在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些意外的插曲,有的孩子会突然站起来,指着同桌说:“老师,他动我的笔!”一个学生告状,甚至会引起好几个学生告状的连锁反应。有的说:“老师,×××踢我的凳子!”还有的说:“老师,×××在玩尺子!”……由于没有经验,我会生气地停下课对捣乱的学生进行一番训斥;有时还会让插嘴的学生站起来,然后继续上课。如此一来,耽误了时间,还影响了上课以及学生的情绪,同时影响了课堂教学进度。后来,在请教了老教师后,才知道由于低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上课注意力难集中,老师要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委婉的方式予以处理。以后每当出现这类情况时,我首先提高讲课的音量,接着边讲课边走到插嘴的学生身边,摸摸他的头,用眼神示意他老师知道了。再走到那位做得不对的学生旁,用手轻轻地敲敲他的小脑袋,示意他不能搞小动作。然后,我在下课以后及时找他谈话。班会课上,我会告诉小朋友们应该遵守课堂纪律,长此以往,类似现象减少了许多。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这样的“插嘴”,教师要学会稳住自己,沉着冷静处理,机智化解课堂中“意外”的一幕,使学生能够回归正常的教学秩序中来。

二、宽容对待,学会倾听

课堂中出现“不和谐”的声音时,教师要多一分宽容与期待,学会倾听。四年级语文上册有一篇看图作文《胜似亲人》,画面中有一大盆晾好的床单和未晾的衣服。我问道:“洗这样一大盆的衣服和床单,对于一位大概十岁的小姑娘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呀,请同学们想象下,小姑娘洗衣服的动作以及心理活动。”话音刚落,许多学生的小手高高举起,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小姑娘冻得通红的小手”;有的说:“床单太重了,小姑娘使出了吃奶的劲都没办法把床单拧干”;有的说:“她觉得用手洗太费力,就干脆脱鞋绾裤,用脚踩着洗,越踩越起劲。”……大部分孩子说得还是比较符合画面的想象。

这时,一种“不和谐”的声音高高响起:“老师,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被子味道可能有点臭,小姑娘应该是捂着鼻子洗的吧?”这突如其来的声音让我震惊,许多同学也都面面相觑。我一看,原来是班上学习成绩一般,平时鬼点子较多的陈锦涛同学,这突然的课堂事件让原本充满热烈气氛的教室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不过这样的安静只维持了几秒钟就喧哗开了,陈锦涛同学的发言受到了许多同学的反驳:“你这样不尊重老人,这位苗族老奶奶可爱干净了,你瞧她身上穿得多整洁呀!”“村子里有爱心的人可多了,老奶奶家的床单和衣服都有人定期洗,才不会臭呢!”“小姑娘很乐意为老奶奶洗床单,怎么会嫌弃呢?”……

同学的反驳让陈锦涛同学小脸通红,一时间他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说真的,当时的我也为他这番话而感到难过,他的说法已违背了人性的道德观,但我很想听一听他的理由。想到这,于是我用期盼的眼神看着他,经我的鼓励,他支支吾吾地说道:“我奶奶今年也已经70岁了,我妈妈老说她有一股臭味,不愿洗她的衣服,奶奶的衣物都扔洗衣机里洗的。”原来是这样,我听了陈锦涛同学的陈述,又看了看其他同学,他们的脸上都“写”着不满。

我心想: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爱的教育”,可以从这个事例中让学生领悟到爱的真谛。我缓缓地说道:“孩子,老人身体健康是我们家人的幸福,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习图画中的小姑娘,不是她的亲奶奶都照顾这么好,何况是自己家中的老人呢?”其他同学都点点头,“老师,我懂得了以后要尊重老人,回去我会好好跟妈妈沟通,一起为奶奶洗衣服!”陈锦涛同学非常坚定地说。与第一次的声音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听起来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肯定。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看了那位同学,也看看其他同学,会心地笑了。

课堂上,面对学生情不自禁地“插嘴”,我们要给予关注,认真倾听他们的“高谈阔论”,而且要耐心地让学生把话说完,哪怕有不一样的观点。只有不一样的“声音”,才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三、关注个性,精彩生成

现在的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课堂变得更加活跃了,经常会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不和谐的声音。学生这种背离老师的思路和想法,很多老师往往就想方设法拉过来,这样不仅扼杀了学生想说的欲望,而且一堂精彩的课堂的生成也同样被掩盖了。

在教学课文《少年闰土》“跳鱼儿”这部分内容时,突然有个学生向我提问:“课文中介绍的跳鱼儿真有趣,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跳,而且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老师,我从来没看见过跳鱼儿,它到底是什么样儿的?”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下子把我“问倒”了,开始我只是惊呆,无言以待。后来我坦诚地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老师也没有看见过这种鱼,我们同学中谁见过这样的跳鱼儿?”这一问学生们立刻趣味盎然,他们见多识广,有几个学生回答说,这种鱼像现在菜场上会跳跃的弹涂,是有两只青蛙似的脚一样的鱼。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在学生渴望表达时,一定要给予他一个展示的平台,精彩的生成往往在沉默中爆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课堂中我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心理。就是因为我的宽容,才有了学生后来的奇思妙想,虽然是有违背于文本价值观的,但这也正是生命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教师不能忽略,只有给予倾听,才能还生命以归真。

声音, 它是学生思维的“体温表”,它是学生学情的“风向标”。在课堂中,我们应认真倾听学生“不和谐”的声音。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而不是教师高高在上,绝对权威的。总之,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应用肯定的语言、亲和的目光善待这些“插嘴”的学生,并因势利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化“意外”为“精彩”!

【参考文献】

[1] 刘金玉. 高效课堂八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耿红卫. 和谐语文教育建构论[J].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 曹文文,尹涛. 如何营造良好语文课堂氛围[J]. 课程教育研究,2017(9).

猜你喜欢

床单小姑娘语文课堂
多久换一次床单最好?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春天小姑娘真好
春天的小姑娘
哎呀,别升啦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采蘑菇的小姑娘
醒来就想吃的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