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在劳动中成长

2017-06-30钟亚祥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更新成长劳动教育

钟亚祥

摘要:劳动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家庭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家长应更新观念,重视劳动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学习发达国家家教经验,使孩子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培养孩子勤劳俭朴、节约利废的优良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孩子更深远的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习;更新;成长

一、忽视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十分不利

在目前重智力轻劳技的大背景下,孩子心目中逐渐形成这样的观念:只要把学习成绩搞好,其他什么都不用做。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也被家长代劳。这些都导致孩子缺乏责任心,在学校的劳动中表现为对日常劳动和值日工作能不做就不做,有时勉强做一下,也是敷衍了事。自私自利的多,主动为班级集体做事的少。试想,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劳动技能都没掌握,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怎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呢?还谈什么爱祖国、爱人民?各种传媒不断报道有关当代青少年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的现象。如近些年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帐子,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某县妇联对该县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作过一次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据北京市家教会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该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家长给洗手绢的占66%,家长给洗脚的占52.3%;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看了三份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答卷”,使我们不得不忧虑,劳动这种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素质,中华民族最为优良的品质正遭到削弱与侵蚀。结果,许多青少年即使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依然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较欠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是由于家长思想上的偏差,忽视了劳动教育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没有经历过劳动磨炼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他们不爱惜劳动成果,不知道这些劳动成果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目前,有不少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护东西,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分析今天在丰盈的物质生活氛围中成长的一代,许多不良的道德、心理品质,大抵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缺少劳动教育中找到根源。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不单是一家一户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决不可掉以轻心。

二、更新观念,重视劳动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其实劳动(比如做家务)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促进学习,更有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长达20多年的跟踪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原来,从小学做家务才是走上人生巅峰的终极法则啊!而事实也证明,做家务的孩子学习成绩会更好。2014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多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中表明: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儿的家庭里,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对于孩子来说,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

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培养孩子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劳动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促进身心健康。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劳动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

劳动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劳动可以改善呼吸、血液循环,促进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有利于大脑发育。在劳动中,孩子双手的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劳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判断、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国自古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手巧会促进心灵,心灵又带动手巧。如湖南省湘潭清联小学的许卫东和张永义,在他们十一、二岁时早晨起来要帮家里烧饭,但又想利用烧饭的时间看书,有时读书入了迷,忘了熄火,饭就烧糊了。为了解决看书和烧饭两不误这个难题,这两个孩子一起研制了一个饭熟报讯器。在湖南省举办的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是劳动能激发孩子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的生动一例。

劳动可使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学会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是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证。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创造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灵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都自觉主动地承担家务劳动,可以增进家庭的团结、安定,使家庭气氛和谐。每一位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做合格的家庭成員,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做父母的劳动强度,而且也是为了孩子的一生的幸福。通过劳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即在外关心同学、老师,在家关心父母、长辈,长大成家后才能关心妻子、丈夫。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

三、学习发达国家家教经验,让家庭成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

对于孩子来说,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或许,可以借鉴一下这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即使是很多家长已经认识到让孩子做家务的重要性,但是让孩子做家务可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呢!如果你曾经有过要求你的孩子收拾桌子或是他的玩具的经历,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一场艰难的战争,孩子对大人的要求会表现出不耐烦和抵制的情绪。这可能会使你感到与其要求他去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容易。对父母来说,刚开始时与其说是让孩子帮忙,还不如说是给父母增加负担。但这却是培养孩子养成帮助人的良好习惯的大好时机。父母要充分信任孩子,让他们发挥自信去独立完成某件工作。其实,孩子更多是在体验中长大,体验越多,感受越深。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家长尽量不要替他去做,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这就叫成长。尽管孩子们会觉得做一些家务劳动是件有趣的事情,但也往往在进行一两次家务活动之后,就感到厌倦了。这个时候,家长要怎么办呢?让我们看看美国家长是如何让孩子从小就自然而然地参与并爱上家务活动的:endprint

1.自主安排家务计划

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某一孩子去干,让孩子自己安排完成的计划,并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而不是随时使唤孩子。同时,也列出父母应做的事情,不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只在吩咐他做家务。作为父母,应该使孩子知道自己也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

2.轮流干些活儿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最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等做完后,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这可促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3.向做家务的孩子道谢

称赞是适于孩子的一种鼓励方式。父母还要经常告诉孩子,对他们的帮助多么感激。这种真诚的感谢会令孩子更积极地成为做家务的好帮手。

4.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诉他,他的工作对家庭带来很大的帮助,会因此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全家人一起娱乐。

5.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权利

给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够做的家务的清单,让他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工作,这会让他感到,自己拥有选择和控制的权力。从而心甘情愿去做自己选择的工作。

6. 把任务细化,并做示范

一个整体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间收拾好”)可能会让孩子困惑并挫败孩子的积极性。把一个任务分拆成数个步骤(把玩具装进玩具箱里,把书放到书架上摆整齐等等),这样他才会确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应该亲自给孩子做示范,回答他所有的疑问,直到他能够独立完成。

7.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工具

不要给孩子一把比他还高的扫帚,给他一个小小的扫帚用来把案板上的面包屑清扫干净。如果你想让他帮你收拾饭桌,那么,就只让他把吃剩的饭菜帮你拿进厨房就行了。

8.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孩子抱怨做家务的繁琐和无聊,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做家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认识到,帮助大人尽快做完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陪他一起玩。

9.不要强迫孩子

不要采用强迫的方式,给孩子留一个缓和的过程或余地。比如“我可以让你玩十分钟,十分钟一到,你必须立刻去收拾你的书桌。”这样的方式。

10.合理安排所有任务

重复做某件事会让孩子感到乏味,所以应该不断地变换任务内容,但绝不要打破传统的习惯分工,例如让男孩子拖厨房的地,女孩子就让她去做一些需要细心的工作。

11.给孩子发展的空间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给他的工作,就应该给他提出更高的要求,扩大他的工作范围。比如,他应经可以熟练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类工作,那在你的指导下,就应该让他学习如何使用洗衣机了。从小学会做家务,帮父母分担家里的劳动任务,对孩子来讲,是一种锻炼自我的好习惯;对父母来讲,是亲子沟通与增进感情、引导与培养孩子的有效教育方法。相信在爸爸媽妈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们都能锻炼与提高自我,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民族中学 362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更新成长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