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2017-06-30陈爱群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培养方法

陈爱群

摘 要:规则意识与人性、良心有关,是道德和信仰的基石。幼儿园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从实际出发,浅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在幼儿规则意识萌芽阶段,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从多方面讨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幼儿规则意识;培养方法

一、引言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前提与基本内容,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渗透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具体的指导建议。对于幼儿而言,由于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幼儿的自理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交往能力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和目的性与行为的自觉性与冲动性均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在良好教育方式的引导下,规则意识的培养能够促使幼儿自觉的调节与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进而服从集体的要求,逐步具备为较远的目的而行动的能力。因此,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幼儿规则意识现状分析

1.实践中的见闻。据长期实地观察和幼儿教师的反映,我们了解到幼儿常常会有随意打断别人讲话、大声说话或尖叫、随意扭动或走动、打闹说笑、争抢或独霸玩具、玩具或图书乱丢乱放、插队、破坏别人的或公共物品、欺负别人、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规则等违规行为。

2.文献查阅的结果。在文献检索与查阅的过程中有两点发现:第一,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在谈幼儿的违规行为、违纪行为、失范行为、问题行为、行为问题、不良行为;第二,相关研究中揭示出幼儿园中大量的幼儿违规行为,比如,刘冰的硕士论文《幼儿行为“失范”情境下的教师应对策略研究》揭示了79个“‘失范-策略”行为事件;高志娟的硕士论文《3-6岁幼儿违规行为研究》揭示出150个幼儿违规行为。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当中,幼儿违规行为非常普遍,这直接反映出幼儿规则意识的极大缺失。

三、幼儿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幼儿园生活是群体生活,幼儿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培养群体生活意识,为让幼儿尽快适应群体生活,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需要一定规则来约束幼儿行为,这就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步帮助幼儿认识规则、理解生活中的规则纪律是跨入集体生活的开端。如不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仅影响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妨碍幼儿对于世界的认识,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是幼儿人生路上难以逾越的高峰。所以,教师与家长应在平常生活学习中给幼儿灌输规则意识教育,从细节入手,言传身教,帮助幼儿认识规则,掌握规则,增强幼儿自控能力,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适应能力与服从青神,对幼儿成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四、培养策略

1.创设环境。《纲要》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教师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多种方式包括环境的创设法、故事移情法、正向强化法、个别纠正法等。其中,环境的创设法是最为基本且关键的。陈鹤琴先生曾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活动氛围及师幼关系恰是幼儿与环境之间的媒介与桥梁。例如,在进餐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创造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使幼儿愉快的进餐。教师实践中经常采取的方式包括:幼儿进餐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旋律,促使幼儿能以愉快的心情进餐;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赞许的目光、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能够激励他们更加积极用餐;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温和的安慰、耐心的引导能够消除他们的紧张感,促使其对进餐产生积极的情绪。

2.组织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内化知识,建立起对于规则的意识与感知。

例如,“听铃铛,拍小手”的游戲是幼儿集中注意力,安静的进入活动前准备状态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游戏使用的节奏通常是“XX|XXX|”在训练小班幼儿掌握这个节奏时,增加快、慢、轻、重以及动作的变化,可以使游戏更具有趣味性,更加能够吸引幼儿兴趣。比如,用数字“1、2、123”来练习拍手,手口一致。说“1、2”时轻拍两下,说“123”时,重拍三下(或者,说“1、2”时重拍两下,说“123”时轻拍三下)。变换不同的拍打部位,如拍腿、拍脸、拍头等。在游戏中反复向幼儿强调,铃铛声停止,拍手声或动作也要停止。在不断的强化与练习中,增加幼儿对游戏的注意,从而达到其对教师指令的条件反射。

3.榜样示范。榜样教育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在幼儿社会规则发展的过程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行模仿,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幼儿天性好模仿,其行为习惯与规则意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关系最为密切的家长、教师与同伴则成为了其最为直接的模仿对象。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要用同等的标准来要求幼儿、规范自身。

例如,在盥洗活动中,教师发现班上有些幼儿在盥洗时爱贪玩,洗手时马虎;有些幼儿洗手时爱讲闲话且动作太慢;有些幼儿喜欢玩水,把水洒在地上;甚至还有个别幼儿嬉闹,推挤,不按次序排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及时的参与其中,引导幼儿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向他们展示正确的盥洗步骤,将规则意识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4.家园合作。家庭是儿童最早和最直接的社会化场所,也是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因素。规则意识是社会性发展的基本内容,在幼儿园建立起来的规则意识需要在家庭中不断强化。

例如,幼儿园午睡时经常有幼儿乱扔衣服、乱脱鞋子、在其他幼儿睡着时大声说话。于是教师尝试与家长沟通,开展家园合作,帮助幼儿在家庭中建立整齐摆放衣服和鞋子、在他人睡觉时保持安静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规则意识外在体现,通过家庭的配合与协作,幼儿的社会生活的规范性得到了增强。

五、结语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幼儿具备了良好的规则意识,对于幼儿以后成长道路上的行为习惯与个人素质的养成提升上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牛馨月.幼儿园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初探[J].学周刊,2015,07:50.

[2]王婕.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科技展望,2015,05:280.

[3]才丽红.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140.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培养方法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