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世价值”与普遍真理的理论界限

2017-06-27卓玥张丽

关键词: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

卓玥+张丽

摘 要:宣传“普世价值”观的人认为自己宣传的理论是适用一切时代、一切社会、一切人的永恒真理,当前也不乏一些人将普遍真理与“普世价值”相混淆。事实上:“普世价值”是抽象的,普遍真理是具体的、“普世价值”立足于观念,普遍真理立足于实践、“普世价值”依赖于人们的盲目崇拜,普遍真理依赖于其科学性,在实践中历史的指导人们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真理”,不是所谓的“普世价值”。

关键词:普世价值;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B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5-0045-03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和西方世界的商品、资本一并涌入国内的还有所谓的“普世价值”。特别是在中国崛起的近些年,西方“普世价值”论又甚嚣尘上。其宣扬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在于“引进了市场经济、民主、自由、法治、人权这些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还有一些人甚至肆意曲解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中共十八大最大的亮点就是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普世价值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当前,不乏一些群众混淆了“普世价值”与普遍真理的理论界限,误把普遍真理当成是“普世价值”。例如,一些人认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经济的增长就是“普世价值”,不论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共产主义社会,都需要这样的“普世价值”作为理论支撑。由此可见,其思想混乱到一定的程度。要想理清“普世价值”与普遍真理之间的区别。必须首先明确“普世价值”、普遍真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真理“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统一关系,即主体的认识同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相符合或相接近”[2]。真理反映的是历史必然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通过掌握客观真理,把握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从而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武器。具体性、全面性、历史性、科学性是真理的基本特征。

“普世价值就是具有永恒性和普世性的价值,是对一切人都普遍适用的价值”[3],“‘普世价值是指超宗教、超国家、超民族的,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认同的价值和理念”[4],它有三层含义:“第一,这种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即不仅适用于个别人、少数人甚至大多数人,而且应适用于所有的人;第二,这种价值具有普遍的永恒性,不仅适用于一时一地,而且适用于所有时间、所有地点,不以任何条件为转移;第三,这种价值要以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命题来表述。”[5]在今天,“普世价值”就是西方的统治思想。

一、“普世价值”是抽象的,普遍真理是具体的

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是“普世价值”的核心思想。宣传“普世价值”观的人认为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是永恒存在的、是不以任何条件为转移的、是适应一切时代、一切人、一切地点的永恒价值。“普世价值”作为一种价值观,是抽象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关注的并不是自由、民主的权利,而是如何解决生存问题。马克思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建立在吃穿用度基础上的生活资料生产。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等级,人和人都是平等的,因此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追求平等的问题。在奴隶社会,奴隶也已经根深蒂固地认为自己身下来就是低人一等,他们不会为所谓的自由、民主而奋斗,他们终身解决的仅僅是生存问题。不论是欧洲的封建社会,还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忠诚、荣誉、门第等。因此,“普世价值”是适用一切时代、一切社会的说法是没有理论根据的。

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也不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自然而然的发展起来的。1776年颁布的《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人人平等”仅指男性白人之间的平等,妇女、黑人是排除在外的。1789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中的“人”和“公民”仅指男性公民,根本不包括妇女、穷人等。由此可见,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都是抽象的。

普遍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6]因为,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对象、范围以及条件,普遍真理是主观和客观在一定范围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并非抽象的、永恒的统一。例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低速、弱引力而不适用于微观、高速、强引力的物体。

普遍真理是历史的,普遍真理不是永远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主观向客观的无止境的接近过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普遍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的实践,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体理论体系。

二、“普世价值”立足于观念,普遍真理立足于实践

“普世价值”是一种关于价值理论的唯心主义思潮,以抽象的人性论和形而上学的价值不变论为其理论基础。它立足于是抽象人性论和形而上学的价值不变论。然而,事实上资本主义所宣扬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存在。

“普世价值”在某种程度上类似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它不是依据生产力、经济基础而确定,而是立足于观念、立足于抽象的想象而先验地存在着。“普世价值”思潮认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是天然存在着的,是上帝所赋予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他们根据这些原则来判定国家制度的正确与否、社会生活的对错与否。事实上,“普世价值”所鼓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并不是先验地存在着的,而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普遍真理的表达形式是主观的,但普遍真理表达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普遍真理作为人们的一种认识,只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同一客观真理,不同国籍、不同种族的人可能会用不同的言语表达,但是真理的客观内容并不会因此而消失、改变。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7]

普遍真理立足于实践,一种理论正确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以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为指导去进行变革客观事物的实践,才能做出回答。各种不同的理论观念都可以自称是全面的、历史的、具体的,如果仅仅停留在概念以及理论上的论证,就难以鉴定理论的正确与否。因此,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普世价值”依赖于人们的盲目崇拜,普遍真理依赖于其科学性

“普世价值”依赖于人们的盲目崇拜。现在不乏一些还没有弄清“普世价值”的内涵就盲目地崇拜这一概念的人,这些人甚至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伟大成绩归因于对“普世价值”的落实和运用。

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作为时代的价值共识,获得了其时代所处的人们的认同,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在历史的特定阶段,资本主义理论文明体系是世界先进文明的代表,但不可将其误认为是“普世价值”,误认为是适合一切时代、一切人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逻辑在理论上也是难以成立的。如果西方的价值观念是普世的,那么中国的资本主义实践就必然使成功的了。但历史实践证明:无论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还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建立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终究是行不通的。既然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不实行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念,那么它又何来普世性呢?由此可见,那些鼓吹“普世价值”的人根本没有弄清楚“普世价值”的真正内涵之所在,没有具体的结合中国的实践就盲目的崇拜西方的思想。

普遍真理具有科学性。真理的科学性是指真理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规律,达到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之所以称之为真理,就在于其科学性。真理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就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但是真理的证实不可能在某一个实践活动中完全完成,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复杂的过程。真理之所以具有科学性还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僵死不变的,而在于其认识始终同客观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相接近、相符合。中国之所以能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实践出的真理。

“普世价值”依赖于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盲目崇拜。普遍真理作为一种客观真理依赖于其科学性、客观性。在相对论刚发现的时候,全世界只有十几个人能够理解爱因斯坦的理论,因为其符合微观粒子以及宏观物体的发展规律,即使其初始的赞成者寥寥无几。但它终究是真理,作为科学性的真理最終总会受到人们的拥护的。与此相反,在资本主义理论体系框架中,尽管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占据了社会的主导思想,尽管一时信仰的人较多,但它终究不是普遍真理,不能够适应一切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体系终究会被更为先进的理论体系所取代。

四、“普世价值”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普遍真理历史的指导人们的行动

自然科学、语言文字、形式逻辑、风俗习惯等是非意识形态的东西,属于历史地发展着的人类整体所有。这些非意识形态性的东西在人类社会的进步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作为反映一定经济关系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宗教、道德观念的社会意识也逐步形成,这些社会意识带有明显的阶级性、时代性,是特定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反映。历史发展到今天,环境污染、恐怖活动、生态失衡等全球性的问题已经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环境保护、反对恐怖主义也逐渐成为大多数国家所认同的价值共识。这些价值共识与所谓的“普世价值”有着本质的区别。

“普世价值”思潮在政治上带有浓厚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其实质在于企图用西方的思想理论体系和政治模式来改变我国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废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普世价值”作为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其本质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性。

普遍真理不依赖于某个人去发现、掌握以及对待它,也不是任何个人、阶层或群体能够独立占领的。普遍真理是主观向客观的无止境的接近过程,并不是一种永恒的静止状态,任何人都可能去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无论何人揭示的真理都是对全体人类的贡献。普遍真理不是对个别事物、规律的反映,而是对各类事物或某些事物共同规律的反映。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是人类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人类在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追求的权利,但是将其上升到全人类都必须遵循的高度必定是开历史的倒车。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民主、自由,但我们的民主、自由与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我们的自由也是全体人民的自由,而不仅仅是特权等级的自由。

资本主义不是“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普世价值”。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代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的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是普遍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作为普遍真理的一种存在,并不是适应任何时代的“普世价值”,而是要结合各国的具体实践,以时间、地点的转移为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需要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从封闭的“书斋”中走出来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侯惠勤.“普世价值”与核心价值观的反渗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

〔2〕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3〕姜迎春.当代意识形态综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4〕文平.“普世价值”辨析[J].红旗文稿,2009(10).

〔5〕甄言.关于“普世价值”的几个认识问题[N].北京日报,2008-06-16(18).

〔6〕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普世价值”正在失去秀场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西方“普世价值”注定只是“南柯一梦”
共同价值的哲学基础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