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6-24王燕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3期
关键词:程序化脑出血实验组

王燕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 郑州 450000)

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燕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 郑州 450000)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Fugl-Meyer评分、FIM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FIM评分均显著改善,且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度,改善患者机体功能。

急性脑出血;程序化护理;效果

急性脑出血是指大脑实质血管发生破裂性出血,具有发展迅速、起病急等特点,可引起神经功能损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有效率逐渐升高,但致残率仍相对较高[1]。因此,降低患者治疗后残疾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是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重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发现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参照组女16例,男18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7.34±5.64)岁。实验组女17例,男17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6.34±5.3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与纳入标准纳入标准:患者经头颅CT检查及临床症状已确诊;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的目的,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脑出血前合并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凝血机制障碍、消化性溃疡等患者。

1.3 方法参照组患者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参照组检查上予以程序化护理:(1)评估患者病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2)大量阅读相关资料,结合临床经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3)接诊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头枕冰帽、吸氧、快速检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等处理,遵医嘱用药,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以及药物性质调整输液速度,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4)对气管切开患者做好气道护理,做好气道湿化及口腔护理,避免感染;(5)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护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6)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内容,保持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FIM(康复评定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FIM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FIM评分均显著改善,且实验组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FIM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FIM评分比较(分,±s)

Fugl-Meyer评分护理前护理后实验组参照组组别nFIM评分护理前护理后34 34 t P 32.31±4.56 31.36±5.64 0.1207>0.05 77.68±6.54 50.38±5.34 18.8536<0.05 33.34±4.65 34.65±5.32 1.0810>0.05 60.34±4.21 41.35±3.69 19.7794<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实验组中34例患者对护理工作均表示满意,满意度100.00%,参照组有27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满意度为79.41%,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高发人群为老年人。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变化快、发病急、颅内压升高幅度大,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脑疝、脑水肿等,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干预的目的应最大限度的提高药物疗效,改善疾病转归和预后,促进患者健康[2]。程序化护理是全新的护理理念[3],具有连续、综合、动态的特点,该护理模式的运用可有效解决护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护理质量。主要包括护理评估、疾病应急处理、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内容。护理过程中注重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性,特殊化处理患者的个性护理,如气管切开患者给予亚低温等特殊护理。此外,针对患者疾病致残率高的特殊性,护理过程中还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不仅有效抑制患者发病后抑郁等不良情绪,还能改善患者躯体症状[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Fugl-Meyer评分、FIM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参照组。与徐秀君[5]研究结果相似。综上所述,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度,改善患者机体功能。

[1]王静.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241-242

[2]吴章淑,林霞,宋怡.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程序化护理干预策略[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6):898-901

[3]徐铭璠.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1):150-151

[4]周芳意,王青霞.64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后的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829-1831

[5]徐秀君.程序化护理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3):173-175

R473.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3.098

2017-02-25)

猜你喜欢

程序化脑出血实验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