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治疗的初步探讨

2017-06-24高国亮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

高国亮

[摘要] 目的 针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的100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实施支架置入的患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靶病变部位情况、介入治疗特点等有关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在肥胖、血脂血压异常等指标方面,不足60岁的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比例,患者右冠状动脉、双支或三支血管等高危险型病变发病率也较高。桥血管病变患者相对较少,病变造影结果显示血栓的不足60岁的糖尿病患者相对更多一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疾病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影响范围较广,具有比较明显的高危险型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临床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a)-0044-02

采取血管重建治疗的临床冠心病患者中,约有近1/5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此类患者在临床中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1]。冠状动脉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受到的影响程度较大并存在较多的弥漫病变,以及比较严重的狭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受到糖尿病的影响较大,该研究收集100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实施支架置入的患者有关治疗资料,对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的100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实施支架置入的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情况回顾分析。患者年龄在42~72岁之间,平均年龄(48.5±3.1)岁,有50例患者不足60岁,50例患者超过60岁。其中,有75例患者采用经股动脉途径(占75%)、25例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占25%),都按照常规方法将金属支架置入。患者若不存在任何禁忌证,术前至少24 h口服300 mg/d阿司匹林,并服用300 mg氯吡格雷,术中经动脉鞘管对患者输入10 000单位肝素,若患者手术超过1 h时间,可再添加3 000单位。术后患者继续口服300 mg/d阿司匹林,口服75 mg氯吡咯雷,至少服用1个月。患者平均年龄在(56.8±7.5)岁,其中有24例患者为女性(占24%),糖尿病诊断与ADA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标准相符。

1.2 收集资料

对患者资料、介入治疗操作特点、冠状动脉造影等进行认真记录,造影均采用盲法,由经验丰富的介入心脏病学医师对结果进行分析,按照解剖因素将实施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变情况分为低、中、高三种危险病变程度。

1.3 介入治疗

对靶病变进行干预后不产生并发症的患者表明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将靶病变完全覆盖并达到扩张充分使狭窄残余不足20%的患者表明置入支架成功,實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同时没有伴随急性心肌梗死、紧急搭桥术或心源性死亡等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表明临床治疗有效[2]。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正态分布的患者计量资料,采用连续变量双侧t检验方法比较患者的均数,应用χ2检验方法比较患者的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有关指标比较

比较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布情况,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体重、血脂血压及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足60岁患者体重指数(25.3±7.6)高于60岁及以上患者的(25.1±2.2),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数据可知,在肥胖、血脂血压异常等指标方面,不足60岁的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比例。

2.2 不同年龄段患者介入治疗适应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对患者介入治疗适应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比较,该研究中患者的分布情况表2所示。

患者中大部分都患有不稳定心绞痛,不足60岁的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比例,而陈旧性心肌梗死症状患者相对更多(P<0.05),右冠状动脉、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高危险型病变患者也明显高于60岁及以上患者(P<0.05)。桥血管病变患者相对较少,病变造影结果显示血栓的不足60岁的糖尿病患者相对更多一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介入治疗效果

在置入支架患者中,不足60岁的糖尿病患者的病变治疗平均个数及支架置入个数都相对较多,支架置入比较倾向于原位病变[3]。术前狭窄度、预扩张球囊最大直径、平均长度及充盈时间、充盈压力等指标都相对较高,而支架置入采取相对较小的直径,支架长度、释放压力及时间及术后残余狭窄度等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患者在产生血管造影并发症方面都较少,只是冠状动脉夹层、超过2 mm的大分支闭塞血栓等较多[4]。

4 讨论

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糖尿病是比较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5],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产生冠心病的危险高2~4倍。在临床疾病特征、冠状动脉病变方面相对比较复杂,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造影等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提高重视,并基于循证医学干预治疗高危群体,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目前选择糖尿病患者重建冠状动脉血管方式还存在一定争议,有待于深入研究。虽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还有很大的可能性再次发生狭窄,选择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还是一个有效方法。该研究针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探讨,对于积累临床治理经验具有主要参考价值。患者术后产生并发症的比例明显提升,主要是因糖尿病这一独立危险因素,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发生恶化[6]。

心外膜与较大心肌冠状动脉是冠心病主要病变部位,心肌和微血管是糖尿病主要病变部位之一,同时存在时,以上病变相对更为严重[7]。随着不断发展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该研究中采用低、中、高危险病变描述介入治疗病变情况,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右冠状动脉、双支或三支血管等高危险型病变发病率也较高。术前狭窄度、预扩张球囊最大直径、平均长度、最大充盈时间及压力等指标不足60岁的糖尿病患者都比较显著,置入支架不具有较大的平均直径(P<0.05)。这主要是因糖尿病对小血管产生影响,以及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冠状动脉病变等症状,这容易低估靶病变的参考血管直径[8]。

5 结语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疾病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影响范围较广,具有比较明显的高危险型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临床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红,邱雪梅,刘英,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7(10):82-85

[2] 王蓓,张华,杜锦霞,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6(7):42-45.

[3] 郭晓萍,梅静,孙家安.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5,9(5):113-116.

[4] 赵文淑,崔亮,魏妤,等.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3(14):72-75.

[5] 罗兵,贺立群,周军.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冠脉再狭窄的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 7(12):92-94.

[6] 黄宗燕,林英忠,刘伶,等.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4(18):76-79.

[7] 乔志卿,何奔.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的支架內再狭窄的研究进展[J].心脏杂志,2016,2(8):123-125.

[8] 刘学波,王克强,葛均波.细胞迁移机制在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作用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4,9(6):49-51.

(收稿日期:2016-11-09)

猜你喜欢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
冠状动脉旋磨支架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进展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清尿酸与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水平相关性研究
糖尿病患者食用无糖食品的现状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