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乌合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生存质量研究

2017-06-24吴艾平

河北中医 2017年5期
关键词:合剂放化疗靶向

杨 勇 马 骏 吴艾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淮安市中医院肿瘤科,江苏 淮安 223001)

红乌合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生存质量研究

杨 勇 马 骏 吴艾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淮安市中医院肿瘤科,江苏 淮安 223001)

目的 观察红乌合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6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35例予红乌合剂联合最佳支持治疗,对照组34例予最佳支持治疗。2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进行生存质量评价。结果 中药组有效率14.29%,疾病控制率77.14%;对照组有效率0,疾病控制率32.35%;2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治疗后日常活动、情绪、活动能力、肺癌附加部分及总分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组以上各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社交/家庭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红乌合剂具有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抗肿瘤的功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癌,非小细胞肺;中药疗法

全球肺癌的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居恶性肿瘤第1位,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1位[1],且肺癌引起的疾病负担较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2]。我国肺癌患者中病理类型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3]。因部分患者拒绝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现代西医治疗手段,导致患者生存期较短,生活质量较差,且目前较少有客观可靠的大样本单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大部分为个案报道。红乌合剂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淮安市中医院肿瘤科长期使用的经验方,临床疗效较好,尤其对非小细胞肺癌有较为明显的效果。2015-01—2016-07,我们采用中药红乌合剂联合最佳支持治疗方法治疗非小细胞

肺癌35例,并与最佳支持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9例均为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35例,男21例,女14例;腺癌21例,鳞癌13例,腺鳞癌1例;年龄41~76岁,平均(60.36±3.79)岁。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腺癌23例,鳞癌11例;年龄39~74岁,平均(58.17±4.02)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4]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1.2.2 纳入标准 需组织病理学确诊;无严重的心、肝、肾或其他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无严重的精神及神志异常;卡氏评分(KPS)≥60分;具有可测量病灶,目标病灶总数≤5个,每个器官病灶数≤2个;预计生存期≥3个月;患者及家属拒绝积极化放疗;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入组前1个月内行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者;入组前1个月内参加过其它药物临床试验;依从性较差,难以配合临床试验;过敏体质。

1.2.4 中止标准 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难以继续进行本研究;不能按原计划进行要求退出的;治疗中患者出现精神、神志异常难以配合的。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积极治疗肿瘤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引起的症状,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为主,如积极能量支持、止咳平喘、消炎、止痛、心理疏导等。

1.3.2 中药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乌合剂,药物组成:红豆杉100 g,乌骨藤60 g,莪术40 g,薏苡仁40 g。水煎取汁250 mL装瓶,每日3次餐后1 h口服,每次40~50 mL。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2组治疗前后肿瘤大小;②2组治疗前后进行生存质量评价,采用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5];③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近期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RECIST 1.1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6]:完全缓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全部病理淋巴结(包括靶结节和非靶结节)短直径必须减少至<10 mm;部分缓解(PR):靶病灶直径之和比基线水平减少至少30%;疾病进展(PD):以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测量的靶病灶直径之和的最小值为参照,直径和相对增加至少20%,且必须满足直径和的绝对值增加至少5 mm(出现1个或多个新病灶也视为疾病进展);疾病稳定(SD):靶病灶减小的程度未达到PR,增加的程度也没达到PD水平,介于二者之间。有效率=[(CR+PR)/总病例数]×100%;疾病控制率=[(CR+PR+SD)/总病例数]×100%。

2 结 果

2.1 2组近期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近期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1可见,2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FACT-L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FACT-L评分比较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5;与对照组差值比较,#P<0.05

由表2可见,中药组治疗后日常活动、情绪、活动能力、肺癌附加部分及总分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以上各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社交/家庭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中药组有3例出现恶心,无呕吐,予指导用药及对症治疗后好转,未影响全程治疗。

3 讨 论

目前肺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为主。其中手术治疗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治疗手段,在整个治疗体系中占最重要的位置,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2017版,手术贯穿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包括根治性手术及姑息性手术,对于可切除的肺癌要首选手术治疗,包括晚期寡转移的患者;对于ⅠA期切缘阳性、高危复发至Ⅳ期患者,皆需行术后辅助治疗,包括术后辅助化疗、辅助放疗等[7]。放射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过程中亦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包括术后辅助治疗、早期非手术患者根治性治疗及姑息性治疗。对于晚期脑转移、骨转移患者,放射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化疗一直称为肿瘤全身综合治疗的基石,包括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及姑息性化疗。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迅速,目前应用于临床上的药物主要有4类,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间变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8-10]。因肺癌筛查普及率较低,且初期症状隐匿,初诊时超过一半患者已属于晚期[11],无手术治愈机会,很多患者因各种原因放弃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等,导致肿瘤进展迅速、生存期短、生存质量极差,治疗主要以最佳支持治疗为主,中位生存期仅4~5个月,给患者本人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近年来,中医药在肺癌的诊治中取得了较好疗效,可直接或间接灭杀癌细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12-15]。

中医学认为,肺癌是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调,邪毒乘虚入肺,导致肺失宣降,肺气郁滞,气滞则血瘀,瘀血内停;加之肺功能失调导致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血瘀,痰瘀互结,日久形成肺部有实之痞块。因此,肺癌是因虚而得病,因虚而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肺癌的虚以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为多见,日久或放化疗损伤,晚期则以阳虚为主或阴阳俱虚;实则以痰湿内蕴、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及痰瘀互结为主。其病位在肺,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本病多虚实夹杂,治疗宜攻补兼施,扶正祛邪。我科经验方红乌合剂由红豆杉、乌骨藤、莪术、薏苡仁等组成,中国古无红豆杉之名,相似称呼有紫杉、红豆树、丹桎木等,至民国以后称为红豆杉,具有解毒散结、利水消肿、活络止痛等功效[16];乌骨藤性温,味辛涩,具有治痨伤平喘、除风湿的功效,用于痨伤咳喘、风湿痹痛等;莪术性温,味辛苦,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等;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的功效,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等。全方共奏活血消积止痛、健脾止咳平喘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豆杉枝叶提取物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17-18];乌骨藤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减轻化疗毒副反应等[19];莪术内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抗菌抗病毒等功效[20];薏苡仁油亦可抗恶性肿瘤增殖、提高免疫力、减轻患者放化疗不良反应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1]。

目前临床上因各种原因拒绝手术、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较多,西医治疗手段有限,仅行最佳支持治疗,疗效不理想,且大部分中医药抗肿瘤研究皆采用联合放化疗或靶向治疗等西医治疗来评价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干扰因素较多,对这类患者的用药无指导意义。本研究所纳入患者,均未采用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具有抗肿瘤及改善生活质量的西医治疗手段,比较2组疗效,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红乌合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14.2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疾病控制率(77.14%)明显高于对照组(32.35%,P<0.01),表明中药制剂红乌合剂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功效。近年来对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越来越受到关注及推崇,而生存质量是临终关怀中最重要的部分,与患者的身体、心理症状密切相关[22],红乌合剂对患者的肺癌相关症状、情绪、日常活动等生存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对拒绝放化疗、靶向治疗的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进行进一步确认,对今后此类患者的用药及科研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本制剂费用与放化疗、靶向治疗及大部分抗肿瘤中成药相比较低,且口服制剂容易接受,使用方便,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适合推广应用。因红乌合剂单一使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显示出的良好疗效,可进行进一步的抗肿瘤机制研究。

[1] 姚晓军,刘伦旭.肺癌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8):1982-1986.

[2] 刘韫宁,齐金蕾,刘江美,等.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肺癌疾病负担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6):752-757.

[3] 张仁锋,张岩,温丰标,等.6 058例肺癌患者病理类型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6,19(3):129-135.

[4] 支修益,石远凯,于金明,等.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J].中华肿瘤杂志,2015,37(1):67-78.

[5] 万崇华,张灿珍,宋元龙,等.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中文版[J].中国肿瘤,2000,9(3):109-110.

[6] 冯奉仪.实体瘤新的疗效评价标准(解读1.1版RECIST标准)[C]//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北京: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9:123-125.

[7] Ettinger DS,Wood DE,Aisner DL,et 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ersion 5.2017,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J].J Natl Compr Canc Netw,2017,15(4):504-535.

[8] Jänne PA,Yang JC, Kim DW,et al.AZD9291 in EGFR inhibitor-resistan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N Engl J Med,2015,372(18):1689-1699.

[9] Vansteenkiste JF. Ceritinib for treatment of ALK-rearranged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Future Oncol,2014,10(12):1925-1939.

[10] FDA approves Avastin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most common type of lung cancer[J]. Cancer Biol Ther,2006,5(11):1425-1428.

[11] 黄璜,陈虹.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6):2521-2523.

[12] 胡广生,王云启.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5,21(2):59-61.

[13] 李俊.中药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20-22.

[14] 蔡美,田莹,宁鹤丽.中药益肺饮与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3):65-68.

[15] 余蕊,叶赟,申光富,等.康莱特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6,11(10):1997-2001.

[16] 李良松,冯仲科,刘德庆.红豆杉名实与功用通考[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2):1682-1685.

[17] 苟晓莉,金晶,毕惠嫦,等.红豆杉枝叶提取物及紫杉烷类成分对4种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32(4):591-592.

[18] 张文东,杨舒,郭红兵.加味红豆杉汤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2):1071-1072.

[19] 韩丽,张慧,康廷国,等.中药通关藤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0):2329-2331.

[20] 吕狄亚.中药莪术化学成分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2011.

[21] 苏芳,于常华.薏苡仁油抗恶性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4,(9):1075-1078.

[22] Bovero A,Leombruni P,Miniotti M,et al. Spirituality, quality of lif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terminal cancer patients in hospice[J]. Eur J Cancer Care(Engl),2016,25(6):961-969.

(本文编辑:李珊珊)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5.013

杨勇(1972—),男,副主任中医师,学士。研究方向: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R734.205.31

A

1002-2619(2017)05-0695-04

2017-01-12)

猜你喜欢

合剂放化疗靶向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靶向治疗 精准施治 为“危改”开“良方”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联合放化疗治疗乳腺癌对患者内脏损伤分析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