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限塑令”实施现状分析

2017-06-21高菁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实施现状措施问题

高菁

摘 要:“限塑令”的颁布算得上是目前在国内经济领域中贯彻环保政策规模最大、效果最明显的一次行动。通过对“限塑令”的由来、制度的内容及实施后的现状,介绍了这一制度的整个发展历程,并且采取网络问卷的形式对这一政策做了调查,最后对“限塑令”存在的一些缺陷做了全面的分析,并对后续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进一步完善“限塑令”、强化政策宣传、加大“限塑令”的执行力度、提高执行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相关部门应适度提高塑料袋市场价,加快研发环保袋步伐,从而使得“限塑令”的目标早日实现。

关键词:“限塑令”;实施现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196-03

引言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据专家测定,全国每天用掉的塑料购物袋在30亿个以上,需要耗费13 000多吨石油。由于它的难降解和易飘散,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若填埋处理,需要200多年才能腐烂、分解,并且对土壤产生污染;若焚烧处理,则会产生有害气体从而危害到百姓的身体健康;如果回收利用,考虑到回收的生产成本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条件下难以做到[1]。因此,社会上对整治塑料购物袋污染的呼声非常强烈。

一、“限塑令”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制度由来

塑料购物袋凭借着自身质轻、易塑造、隔水、强度高、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以及使用便利等优点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用品[2]。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据统计,我国在“限塑令”实施之前,市民每天在生活中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数量接近30亿个,其中如果以一次性塑料袋为主,超市行业每年消耗的塑料袋价值大约需要50亿元人民币。更可怕的是,商场赠送的塑料购物袋大都是不可降解的,严重污染了环境。不可否认,塑料购物袋确实有不少便利之处,与此同时它也是环境污染不可排除的罪魁祸首。过量使用塑料购物袋以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多种因素造成了我国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尤其是一些超薄塑料购物袋,它们本身就非常容易损坏,加上大多被随意丢弃,从而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为了遏制“白色污染”的进一步加重,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

(二)制度内容

“限塑令”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发展改革委要抓紧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为此,质检总局要加快修订塑料购物袋的最新国家标准,制作醒目的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研究推广塑料购物袋快速简易的检测方法,督促企业严格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保证塑料购物袋的质量。另外,这一条令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的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3]。

二、限塑令实施现状

为真实了解“限塑令”政策目前的执行现状,笔者于2015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浙江省金华市民众共发放问卷150份(纸质问卷100份,网络问卷50份),回收问卷共140份,其中有效问卷共135份(纸质问卷90份,网络问卷45份),回收率93.3%,有效问卷率達到90%。笔者通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商家、消费者对于“限塑令”政策实施的现状。

(一)商家对限塑令的执行情况

为了调研执行和研究分析的方便,将商家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大中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第二类是一些零售商之类的商家(如图1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91%的大中型超市较为认真执行了对塑料购物袋收费的政策,价格也基本控制在0.5元以内,只是在宣传塑料购物袋收费方面做得不够好。部分收费和完全不执行的购物超市占到了4%和5%,属于管理不善的情况。

就农贸市场而言,情况更是不容乐观。56%,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市场单位是没有认真执行这项政策的。对于第二类商户的执行情况,我们从图1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70%的商家是完全不执行这项政策的,只有少数一部分是执行的,可想而知,他们对于这项政策只是敷衍了事[4]。

(二)消费者对限塑令的执行现状

首先,本文随机调查了135位市民对“限塑令”的支持情况,得出的结果是,93.33%的人是比较满意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了一次性塑料购物袋的危害并且比较支持此项政策。

其次,本文也对“限塑令”是否影响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做了调查,得出的结果是62.96%的市民表示没有影响,37.04%的市民表示有影响。也就是说,有一小半的市民已经依赖于平时的塑料购物袋,未能及时适应没有塑料购物袋的日子。与此同时,关于消费者对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态度,本文也做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81.48%的消费者是同意收取费用的,只有18.52%的消费者是不同意收费的。由此可见,消费者对于这一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十分认可的,只是需要一段时间慢慢去改变他们从前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的观念和习惯。

根据调查现实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的市民认为“限塑令”的实施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几乎所有的市民认为这一政策的实施在整体上是利大于弊的。

总体看来,“限塑令”是一个有利于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决策。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从源头上采取了有力措施,督促企业以生产耐用的环保购物袋为主,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因此,“限塑令”这一政策是值得肯定的,不仅取得了明显的环保效益之外,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限塑令”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限塑令”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

1.“限塑令”自身存在软约束力,不仅在政策中的对象缺乏具体明确性,而且在实际政策中也是模棱两可,导致后续实施中无法操控。就如米诶提报道的那样,餐饮企业明确纳入限塑范围。对此,国家工商总局负责人于2008年7月11日表示,“原则上餐饮企业暂不在有尝使用塑料购物袋范围”。

2.“限塑令”在执行上也具有弹性,该政策规定“限”而并非是“禁”,众所周知,“限”这一程度具体是怎样,是一个未知数,况且也没有明确规定上限数和下限数。在某种程度上看来,它没有“禁”那样具有强制性,因此,在市民形成了多年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会选择购买。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会认为,反正是“限”,又不是真的禁止不能使用,从而使得“白色污染”还是得不到很好改善。

3.“限塑令”没有颁布一些辅助措施,比如,没有一些明确的对商户违规行为的执法依据和处罚条例以及没有相应的处罚金额。

(二)制度以外的问题

1.政府对“限塑令”这一制度的宣传力度、深度不够,所以仍有不少人意识不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还是一如既往的自费购买塑料购物袋。

2.执行力度不够,缺乏协调性。相关部门对市场监督检查工作的不夠负责,是管理监督上的严重缺失,也使得“限塑令”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执行人员的素质与实际需求不相吻合。往往总有那么些人为了个人利益敷衍了事,执行起来马马虎虎。

4.市场中的环保袋没有形成明显的价格优势。对于突如其来的政策,市民们未能及时适应,他们往往还是忘记随身携带购物袋去超市,最后结账时,在面对几块钱的环保袋时,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购买只需几毛钱的塑料购物袋。这也是人们继续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原因之一[5]。

四、对“限塑令”的实施建议

(一)从政策本身来进一步完善“限塑令”

1.国家应当扩大制度的执行范围来弥补“限塑令”的不精确性。这一政策本身是一个实践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行。从政策中来看,我国各地区的主要大中型超市等均已列入限塑范围。然而,餐饮企业也是“白色污染”的源头,也应遵循“限塑令”这一制度,但它却没有被明确列入其中。除此之外,笔者认为,限塑需要全面,不仅在城市地区需要执行起来,农村地区也应加强力度操控。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限塑令”这一政策做出及时调整从而进一步完善。

2.政府应完善“限塑令”这一条令,可喻之于法律,加强执法力度。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各项限产、限售、限用措施落实到位。

3.相关部门应当健全严厉处罚制度。对违反“限塑令”的生产企业或个人,进行处罚,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政策以外的一系列措施

1.强化政策宣传。环保意识要从中小学教育抓起,让人们从小就逐渐养成环保意识,从而使他们很自然的就能接受环保的思想和做法。限塑,是一次全民参与共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运动。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网络、报刊等大力宣传塑料购物袋对环境的危害,激起共鸣从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将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上来,使限塑成为一种习惯。

2.加大“限塑令”的执行力度。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各监管部门应该从产、销、用三个环节对各有关部门进行监督,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相关部门还应尽快建立一套既能限制塑料购物袋生产又能控制其使用量的约束机制。

3.执行人员应提高个人素质,应具备对政策执行的投入、创新精神,对工作的责任心。要积极主动吸取国外治理污染的优秀经验。正如课本中所说的制度不仅塑造个人,还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

4.适度提高塑料袋市场价,加快研发环保塑料袋。从目前在各大超市对塑料购物袋的定价来看,收费一般在0.2—1.0元之间,这一收费标准为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因此很难起到真正“限塑”的效果。可见有偿提供塑料袋的价格在市场上是明显偏低,可作适当调整,从而达到预期效果。由于目前这一措施是治标不治本的,要想从根本上保护环境,还需国家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可降解的环保制品,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环保、方便廉价的替代品。

结语

“限塑令 ”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需要政府、商家、消费者相互协作、共同执行。“限塑令”的实施,无疑需要一个缓慢的实践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让大家明显感受到这一制度的存在确实限制了塑料购物袋的使用,但是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因此,对于遏制“白色污染”,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目的并未真正实现。笔者认为,制度本身的缺陷与不完善加上执行过程中所遭遇的一些困难,离政策目标的完全实现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政策的社会效应已经产生,政府以及老百姓也逐步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由于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和复杂性还需要政府、公民与社会的相互协作、共同促进。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不断努力,公民也在不断配合,大家都在争取“限塑令”的目标能够早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瑜.云浮“限塑令”的执行是否有效[N].云浮日报,2008-07-05.

[2] 张文磊,王芳芳,黄文芳.“限塑令”后居民塑料袋消费调查[J].城市问题,2009,(9):64-68.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Z].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07.

[4] 李亚威,黄荟宇.关于“限塑令”政策执行状况的调查报告——以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为例[J].学理论,2010,(24):23-26.

[5] 杨海猛.“限塑令”实施情况调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93.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lastic limit order"

GAO Jing

(Zhejiang college,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nhua 321013,China)

Abstract:The "plastic limit" was promulgated in China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the economic field the largest scale,the most obvious effect of an action. Based on the "plastic limit order origin",the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after the situation,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is system,and take the network in the form of a questionnaire to do a survey of this policy,at the end of the "plastic limit" of some defects of doing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mplementa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lastic limit",strengthen the policy advocacy,plus the "plastic limit" of enforcement and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sonal qualities a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increase the market price of plastic bags,green bag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pace,so that the goal of “plastic limit order”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plastic limit order”;the status quo;problems;measures

[責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实施现状措施问题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参与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及提高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思考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