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政教育向公民教育转型的途径

2017-06-21杨志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公民教育市场经济思政教育

杨志梅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旧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的要求,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必须向着日益全球化的经济体系迈进。这就需要我国对公民教育进行普及,使我国公民认识到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公民的综合素质,使更多公民投身到市场经济体系中,为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原动力。

关键词:公民教育;市场经济;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60-02

引言

公民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公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准,这是西方国家为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而提出的一种全民教育。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念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跟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和对我国公民民主政治的普遍,我国对公民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一、培养公民教育的重要性

(一)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经过一些思想政治观念的宣传,培养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夠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公民教育的目的包括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使公民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发展;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个人价值观念,使公民能够跟上现代化市场经济的潮流,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培养公民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认知,使公民能够利用自己的权利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明白自己的义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公民教育的普及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能够推动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转向公民教育已经是当下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公民教育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现代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多,比如,需要人才具备一定的视野和发散性思维,对市场的未来和前景有大致的方向,能够把握商机,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利益。在拓展市场方面,需要人才具备很强的独立意识和进取心。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依靠个人力量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圈,包括对人才方面的录用,对人脉关系和利益群体方面的建立,对商业发展的大胆设想等等。市场经济对人才方面的需求与公民教育的意义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公民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公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公民在使用自己的权利时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自己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公民使用自己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原动力。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也越发强烈。对于市场经济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剔除,比如,一些家族化企业中的血缘纽带和等级划分,这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一种公平性和公正性,只有公开的市场经济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出更大的平台。这与公民教育中需要公民合理运用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有相似之处,都需要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公民教育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重要性

想要使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实现公民自己做主的前景,就需要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公民拥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在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后,积极参与民主政治,为自己的公民权利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社会主义民的内容有很多,包括选举、参与、法制、自由和制约。

公民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生活中积极参与民主政治,在选举相关政府部门领导时,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将选票投给能为公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领导。选举的方式根据区域的大小有间接选举和直接选举这两种。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违反或无视法律规范和道德标准的现象,公民要培养打击这种不良现象的意识,为社会主义民主的美好未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国家给予了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公民要合理利用自己的权利,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背离自己的道德标准,要听从大家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权利。公民加强自己的监督意识,对政府进行监督,尤其是一些关系到民生和未来走向的发展的政策,公民要有意识地施行监督权利。当然,政府有关部门对公民的权利也要进行监督,培养公民的道德素养和公民义务。

民主政治的美好前景就是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立法,通过立法和制度使社会秩序和谐发展。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公民教育对社会中的主体即公民本身进行培养。公民教育要对公民的文化水平进行提高,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同时,对公民的道德标准也要进行规范,使公民的道德素养不断提高,逐渐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只有公民自己拥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充分使用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才能够通过立法对社会进行治理。

(四)公民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希望公民能够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和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公民拥有自由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需要选择自己的想要的事物。而传统的文化主要服务于阶级,注重培养人们的功利心,使人们为了物质上的享受而不断争渡上游,融入到以阶级为主的少数群体中。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理念和目标相冲突,达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在价值观念方面,公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能被社会上一些人当做工具利用,因为这是一种不尊重公民权利的表现,对公民价值观念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正确的价值观念包括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能够帮助自己的新鲜事物要积极,不能因为偏好而忽视;对自己的定位要明确,不能盲目自大,当然也不能妄自菲薄;要积极参与公民之间的交流,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只有通过交流才能知道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对于那些不良现象要抵制,不能因为巨大的利益而冒风险违反法律条文等等。

公民教育想要拥有理性的眼光就需要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对立法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认知有了解,这离不开公民教育对公民的培养。公民想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就需要公民拥有独立自主意识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也离不开公民教育。由此可见,公民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1]。

二、公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一)缺乏接受公民教育群体

公民教育过程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使大部分人的心态无法快速从服从命令的状态中独立自己的人格,从而解放自己的思想,对公民教育的展开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公民的文化水平受到限制;公民的法律意识薄弱,无法认识到一个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独立意识较低,习惯了社会上的各种服务角色;公民的素质教育较低,缺乏建设和谐社会的心理等等。

(二)缺乏合适的公民教育环境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因此在实施公民教育的時候无法找到合适的场地对公民教育。公民教育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着重培养部分社会人员,通过这些人带动社会全体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在操作上的可能性很大,而公民教育是面对我国全体公民,若是只对一部分公民进行教育,那就达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三、公民教育实施的办法

(一)高校对学生实施公民教育

高校教育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段学习生涯,对学生这个公民群体实施公民教育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应该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认知,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这方面需要高校对大学生的公民教育进行具体的实施方案。高校对学生实施的公民教育属于狭义模式的公民教育,见表1。

比如,在教育教学上增加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和人文素养方面的内容,通过教师课堂上的传播,使大学生对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学校可以组织活动,对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道德素养进一步培养。如组织一些爱心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大学生涯中鼓励大学生去了解社会形态,包括鼓励大学生实习和创业,使大学生对社会生活尽快了解。高校培养出的一批批接受过公民教育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就像是一股股清流,能够对社会上的公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公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加强公民对自身的培养意识,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促进作用[2]。

(二)通过网络对公民进行教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手机、电脑等网络工具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我国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对我国公民实施教育。比如,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宣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或者在网络上传递正能量,增强公民的道德素养。我国可以在网络上建立创业公会,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适当地为创业者开设一些绿色通道等等 [3]。

结语

在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转型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在公民教育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公民相互协调,为实现全民教育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红梅,陈桂琼.对经济新常态下做好国企思政教育的思考[J].中国有色金属,2017,(2).

[2] 刘勇,刘开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网络思政探讨[J].济宁学院学报,2015,(5).

[3] 周敏.关于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1).

[责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公民教育市场经济思政教育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