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教学设计视角下课程微信群教学策略研究

2017-06-20王伟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4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王伟芳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2627)

摘要:实施课程微信群教学策略对达成教学目标具有明显支持性。交往教学、社群建构主义和学习空间及混合教学理论是其理论依据。应将课程微信群教学视为整体教学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规范教学程序并探索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微信学习;课程微信群;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135-02

一、课程微信群教学含义及其定位

微信(Wechat)是一款兼具通信、社交和平台化功能的实用移动软件。通过微信,人们可以发布和接收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形成相识或不相识的人群之间的信息传播、交流和互动,由此,也就自然地形成所谓“微信学习”。但是,社会化的微信学习,通常是对零散的、碎片化的信息的抓取,这种学习是一种对社会空间中无序存在的知识的学习,缺乏组织情境下的明确的目的性、有序性和持续性。

我们认为,对在校学生实施微信教学,不应该将其定位于一般的对零散的碎片知识的学习,也不应将其视为“一种暂时的辅助性学习”。如果采取微信教学,就应该将其作为有设计、有组织、有管理、有评价、有反馈的教学策略来对待,要考虑微信教学与其他教学策略间的协同效应,而不应将其视为随机性的、可有可无的辅助手段。

在开展课程教学中,我们采取的微信学习方式是利用微信功能建立课程群。实践表明,课程微信群教学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有力支持和推进作用。我们将课程微信群教学定义为:利用微信特有的通讯、交往、交流的媒体平台特点,建立课程微信群,有计划地制作、筛选并向群内成员发布、推送教学资料,采取适当管理措施,缀合师生课外碎片时间,使微信学习与课堂教学等教学策略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进课程教学成果产出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说,课程微信群教学是整体教学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是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在民主、宽容的交往环境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从中获取知识并建构能力。

二、课程微信群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

1.教学交往理论。微信活动是人际交往活动,课程微信群是生生、师生间的熟人交往,但这种交往活动是基于教学交往的一种交往。交往教学理论把教学交往分为四种不同的水平:教学之外的交往、为了教学的交往、作为教学成分的交往以及教学就是交往。在这种理论中,师生交往被视为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微信群是利用学生的媒体习惯所建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交往平台和教学形式。师生间的微信交往,具有熟人交往的一般特点,同时又以教学交往为目的,因此,良序的课程微信群教学交往,可以在教学交往的四个层面上收到良好效果。

2.学习社群理论。课程微信群是一种社群化的教学交往。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为社群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由于个体的认知结构存在差异,对同一个外部刺激,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尽相同的反应。若多个个体构成学习群组,可以彼此分享各自构建的不同的知识及观点,有助于其中的个体更好地建构对认知对象之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而且,在社群学习环境中,个体间既可以相互学习又形成积极的竞争氛围,会产生正向压力,能够促进学习者发挥学习潜能,有效构建新知识。借鉴建构主义的社群学习理论指导课程微信群教学,利于学生通过群组互助、团队合作达到深化知识、拓展思维的学习效果。

3.学习空间与混合教学理论。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学习空间和混合教学理论认为,21世纪的教育应该注重学习空间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进入学习活动方面的作用,学习空间理论还认为,应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场景,以灵活地应对学习者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事实上,现实中的学习空间正在越来越多地借助媒体、网络、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逐渐由单一向多元形式转变,形成了多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混合教学模式。课程微信群教学利用网络虚拟空间,与课堂教学以及其他教学方式一起,构成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场景,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加宽广、学习体验更加丰富。

三、课程微信群教学程序、问题及方法

为了使课程微信群教学更好地与其他教学策略形成协同效应,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推进教学过程,而这其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1.教学程序。(1)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统筹各教学策略、教学环节的關系,成立课程微信群,群主可以是教师、助教或课程课代表,邀请教学班所有同学入群,也可以根据教学班的人数多少,考虑建立两个群,但教师或助教一定要成为群员。(2)在每次的课堂教学开始前以及结束后,由教师(助教)将事先准备好的与本次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任务和信息资源导入或发送到课程微信群,学生根据时间安排进行自主学习和群内互动,交流互动行为尽量在群聊中进行,也可进行私聊,但不能放在与课程教学关系不大的朋友圈中等待其他人回复。(3)教师(助教)保证定时关注微信群内学生提交的问题、答案及其他与课程学习相关的请求,教师要进行回答、评价并给出有关建议。(4)教师(助教)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及时发现他们学习中的问题并给予提醒或提出修改、解决意见。在完成课程微信群学习及其他课外教学安排后,再次回归课堂,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开始新一轮循环。

2.问题及方法。(1)微信群的管理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为保证教学效果,进行课程微信群教学,要注重微信群的管理,其中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规模化、组织化的课程群微信活动,可以一周定时开展两次或根据每周课次的多少进行安排,其他时间可以由群员随机进入群内进行互动学习。要严格地对微信教学资源进行筛选,防止不良、不当内容进群。学习资源的类型可以是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网址,这些资源和资料要与教学内容形成匹配或关联关系。要掌控课程微信群教学的节奏和频度,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冷冷清清,群主要采取得当的方法和手段调节气氛。(2)微信群教学方法。课程微信群主要用于教学交往,要融入整体教学进程,促进课程预期学习效果的达成,因此,要关注微信群中每一位同学的参与性,保证群内师生,特别是生生间的一定的网络联系,还可以发展群内“网络红人”,形成群主之外的几个次中心,从而围绕这几个次中心,自然发展成学习群组。小型化、短时化,提高知识吸收率。一般来说,微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学习内容要短而精,适合短时间内掌握,为此,可以将范式性知识中某一知识化整为零,配合小案例,形成五分钟至十分钟可以完成的学习内容。由于对相对独立而少量的学习内容的学习时间较短,可以较好地引发学习兴趣,因此知识的吸收率会有所提升。问题互答,营造思维的宽松气氛。问题互答的方式就是由教师或学生在群里提出问题,征集解决方案。这一方式不但有利于问题导向的学习,也可以增加群内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提问的方式尽量有话题性,能够引起兴趣,强化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动机。

四、课程微信群教学效果

课程微信群教学是一条操作性好、有用性强的教学策略,其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对达成预期学习目标的支持程度。预期教学目标表现在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方面。在知识建构方面,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微信课程群学习对掌握和理解知识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认为微信群环境的学习活动,使其在轻松感觉下,得以打破思维定式,能够察觉、探究造成问题的不同原因,对培养其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作用;在情感态度方面,通过自组织化的案例分析、问题互答,学生间相互学习,一些日常接触中形成的小矛盾、“小心结”也在无形中化解、消解,同学间的情感沟通也更顺畅。

相比较于课堂教学,课程微信群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推进的教学形式。课程微信群的教学氛围更宽容、更民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更好,表现更为机智。不仅“教学相长”,而且“生生相长”,学生互相学习、相互支持,通过多元互动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路径,直观地体验和认识到“办法总比问题多”的道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和学习自信,因此,对达成预期学习成果具有明显的支持性。

参考文献:

[1]李晓霞.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24):75-78.

[2]蔡宝来,杨伊.基于移动学习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5,(9):42-47.

[3]丁业银.大学微信互动课堂的教学创新[J].科技经济市场,2013,(11):163-165.

[4]袁晓慧,陈磊,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2,(7):128-132.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