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演进与创新

2017-06-20林海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4期
关键词:全面小康五大发展理念

林海燕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经历了一个演进和创新的过程,从对发展理念的最初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理念的不断推进,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五大发展理念对发展理念的创新。五大发展理念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小康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45-03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对发展问题的自觉理论认识随着实践形势的变化经历了从片面到全面,从不成熟到日趋成熟的过程。在不同历史时代,针对不同时代特征和发展任务,形成一脉相承相互关联的整体。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理念的最初认识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肩负两大历史使命——救亡和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理念的最初认识。党用了28年时间完成了救亡的使命,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经济文化极端落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当时我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搞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实践。毛泽东于1956年提出了“十大关系”,强调要处理好平衡好各种关系;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党的八大把“四个现代化”写入党章,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了實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这些理论都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自觉理论升华。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大,党对发展理念认识的不断推进

(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重点发展观

1.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力解放、物质富足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他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

2.先富后富的发展路径。邓小平强调只有在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改革是必由之路。邓小平认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不仅要从根本上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还包括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广义的改革还包括对外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局面日新月异。

4.“三步走”发展战略。自邓小平于1987年首次提出要分一、二、三步发展国民经济,十三大确立了“三步走”战略思想: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温饱问题;20世纪末,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目标;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观

1.可持续发展观。江泽民指出,以前我们强调GDP,强调发展速度,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成为进一步长久发展的瓶颈,必须避免走西欧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子,要坚持公平、可持续、高效的原则,坚持质量与效益、自然与社会相统一,推进可持续发展。

2.统筹协调的发展思想。江泽民提出了统筹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统筹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统筹区域发展等思想。

3.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十五届五中全会后,提出要实现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科技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发展目标。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江泽民更是强调了作为社会的主体——人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以“人”为本的先声。

协调发展观着眼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后出现的各种不协调问题,强调全面的、有机的、协调的发展,使我国发展模式向着协调的模式转变。

(三)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科学发展观

1.坚持以人为本。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人才是发展的主体和落脚点,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服务人,发展人”。

2.一心谋建设。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要取得成就,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离开这一中心,社会主义事业只能倒退。既要保持经济增长速度还要追求增长质量,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布局,强调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健康协调地发展。要处理好当代人的发展需求与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提出了“五个统筹”概念,强调兼顾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五大方面十大关系的统筹和谐。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怎样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问题,是党的发展理念由物到人的转向,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五大发展理念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创新

(一)将“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我国经济增速至少要达到6.5%,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也必须同时得到切实提高。创新发展理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解决的是我国发展动力问题。《建议》提出了七个创新发展着力点: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长期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和社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关系上,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社会矛盾就会不断加深,“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从而注重我国在世界大国竞争中的地位。

(三)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它要求根据人“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合理地调节自然之间的物质、信息和能量变换。绿色发展理念就是针对我国原有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提出来的。“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绿色发展理念意味着我国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环境保护监管上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

(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确立并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但是,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处于低位徘徊、深度调整的过程中。“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目前,我国在共享发展成果方面存在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收入差距大、农村贫困人口很多等方面问题突出。《建议》提出要把坚持共享发展落实到七个方面: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四、五大发展理念助推全面实现小康生活

(一)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

全面小康,关键是“全面”。如果说“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那么“全面”讲的则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1979年访问中国时问中国式的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样子,邓小平回答是“小康之家”。此后,邓小平每次见到外宾几乎都要谈到小康社会的目标问题,越谈思路越明确。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的重要条件

《建议》从五個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面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中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核心内涵,协调、绿色和开放是社会全面均衡发展的客观必然,共享是前四大理念的目的和归宿,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相互贯通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

(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远意义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开启中国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入这个阶段,社会制度将更加健全、社会发展方式将更加科学、创新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将更加优化、社会关系将更加和谐、社会的文明程度将更高。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随着“十三五”计划的展开和完成,中国即将开启的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样子、要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在思考的过程中,习近平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其中就包括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战略阶段、“两个一百年”战略步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战略设计。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社会主义历史上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将近100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将历经40多年。回顾中国近现代史,我们清楚地发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追求独立、发展和富强的历史;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新国家、新社会,而且过上了世代向往的小康生活,并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

这些成就将有力地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关键条件;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民能够解放自己、不断开创新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也能够为世界社会主义振兴、不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有益经验;科学社会主义富有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必将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社会主义历史上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2015-10-29

[2]李情.论国外发展观的演变与中国发展观的确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3]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01).

猜你喜欢

全面小康五大发展理念
贵州省城镇工矿用地增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相关性研究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拥抱自由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
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