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与思考

2017-06-20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胡晓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9期
关键词:算式乘法校本

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 胡晓娟

一、案例描述

1.问题背景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旨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其中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生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核心词是“实施”。校本化课程的实施关注的是学校情境中教师根据所面对的实际教学情景,特别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国家课程进行的创造性地加工和改造,以及师生互动所生成的既不同于国家书面计划的课程也不同于教师试图教的课程的学习经验。

面对课程改革的背景以及减负提质对教师所提出的的新要求,我校数学教师们纷纷提出了这样的质疑: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不能一一讲到,担心教学会出现漏洞!更担心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面对一线教师的心声,与其说是“困惑”,倒不如说是给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提出的一项大势所趋的改革任务。为什么要改,应该说干部教师已达成共识——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教材;合理、灵活地开发教材,会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怎么改才能满足学生需求,真正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才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关键所在。

2.实施经过

教师是解决教学问题的主体,更是校本教研的主力军。在教师发出要开展教材例题、习题的校本化实施的呼声后,教学干部并没有急于引导教师怎样做,而是就《数学教材习题的有效利用与合理开发》的研究主题连续组织教师开展了多次研讨。正是在这一次次的研讨中,老师们迈出了实施的步伐。下面,仅以二年级的研究为例,阐述我校实施的过程及效果。

实例:扩展教材原题——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管是哪种版本的教材习题,每道习题的编写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越来越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需求,丰富习题的内涵。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56页的做一做第一题。原题如图。此题安排在教学“乘加、乘减”的例题之后,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能利用乘法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的习惯。

在创造性地开发习题以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研究过程中,二年级的教师们采取了以下分层次的教学方式。

第一层次,画面中仅出现4盘桃,要求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并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这样处理可以帮助全体学生有效巩固乘法的意义,使得教学做到了“保基础”。

第二层次,在原有画面基础上增加1个桃,要求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学生可列出乘加、乘减两个算式。这样设计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使得绝大多数学生能“跳一跳,摘桃子”。

第三层次,在原有画面基础上再增加1个桃,要求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学生又可列出乘加、乘减两个算式。在第三个层次处理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说说两幅图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由此巩固乘加、乘减的解题思路,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关键。

第四层次,画面中出现5盘桃,要求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并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质疑:为什么前两幅图都能列出乘加、乘减算式,而这幅图你们仅列出一步乘法算式呢?这幅图能不能也列出乘加、乘减算式呢?这一连串的追问,有效地引导学生牢固地巩固了乘法意义,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一步乘法与乘加、乘减两步试题间的内在联系。

就是这样一次小小的分层教学的设计,教师们在实施后一直认为:对国家课程的教材的校本化处理,使得学生做到了有层次的观察,有层次的思考。静态图变为动态、分步骤的演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问题,满足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几点思考

第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主体是教师。我们说: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就是重组教材、开发课程的过程。在一系列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更是实施者。所以,从把握政策、掌握课改方向的角度讲,教学管理者是关键,而具体落实到实施层面,一线教师才是课改的生力军。从我校数学学科的校本化实施就不难看出:正是教师们的不断研究、探索,才开发出了适合学生“口味”的“好吃又营养的数学大餐”。因此,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一定要采取自下而上的实践策略,只有让教师尝到“甜头”,才能推动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

第二,学校需要具备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能力并为教师创设课程实施的文化氛围。国家课程给学校提供了空间,这不等于学校必然能够“因校制宜”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校本化课程实施需要学校教师个体和集体在国家课程的共同要求和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之间搭建一座座课程与教学的桥梁。国家课程要想真正实现校本化的实施,需要教师个体和集体拥有了解、感知和评估学生学习需求的能力及批判性反思和行动的能力。就我校数学学科开展校本化实施研究以来,我深深意识到:在管理者与教师在认识上达成共识时,其实就已营造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大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位教师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因此,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讲,管理者最需要做的就是创设好学校的内部环境,这其中包括学校文化建设的大环境和教师团队开展研究的浓厚氛围。因为,只有身处研究环境,教师才能形成文化自觉、行动自觉的“良性自传”。

总之,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表达的是一种师生之间的相互适应的主导价值追求。教师开发课程的过程是与学生对话的过程、自身实践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更是专业素养不断锤炼的过程。让我们带着对教育的孜孜追求,通过校本化实施的不断摸索,逐步实现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价值追求。为此,我们会不断努力、前行!

猜你喜欢

算式乘法校本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怎么写算式
把加法变成乘法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好玩的算式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