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课堂提升化学素养

2017-06-19

林区教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局部高中化学化学

杨 苇

(江苏吴江高级中学,江苏 吴江 215200)

问题驱动课堂提升化学素养

杨 苇

(江苏吴江高级中学,江苏 吴江 215200)

问题是课堂开展的驱动力,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善于捕捉问题提出的契机和解决的思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开展学习活动,在寻求解决方案,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逐渐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以此提升化学素养。

高中化学;问题驱动;化学素养;课堂教学

巴西著名学者弗莱雷曾经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要实施有效的教学对话,问题设置是关键。问题是教学的内容,是对话的核心,是课堂开展的驱动力,教学只有在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时才会生成高质量的对话与交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坚定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善于捕捉问题提出的契机和解决的思路,创设问题情境,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逐渐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逐渐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以此提升化学素养。

一、以问题开篇引课,让学生高效融入课堂

在每一节课刚开始进入课堂时,学生往往会从前一节课或课件活动中带来一些分散课堂注意力的东西,疲劳、兴奋、焦虑等等,这些因素使学生不能马上进入学习状态。为了能及时有效地让学生投入课堂学习中,用问题开篇引课可以让学生高效融入课堂的学习,问题可以来自教师的设计,也可以来自学生的疑问,甚至可以将问题置于游戏活动中。

比如在进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开篇时,抛出问题:“同学们去过海边吗?请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向大家描述你的所见所感所思。”问题一出,学生立即进入上课状态,沉浸在对大海美景的无限遐想中,从不同角度说着自己的感受,当学生说到海水的味道、海产品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看待浩瀚的大海,从而很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问题探究——我们可以从海水中获得哪些重要物质。再比如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应用”开篇时,教师提问:“橙子能够发电,这是真的吗?如果认为是真的,请举起你的右拳头,如果你认为不是真的,请向前伸出你的手臂,如果你觉得还无法判断,请把手放在下巴上。”显然,这样的问题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很兴奋,快速开动脑筋,立即投入学习。

因此,用有趣实用的问题和活动开篇,将课堂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让学生高效融入课堂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渐学着用化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景和物,培养化学学科精神。

二、用问题引领学生实现从局部到整体的视角转换

如果将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作为一个整体,那么化学知识的学习就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化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整体,每堂化学课的内容则是一个局部;如果将每堂化学课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那么每一个化学知识点就是其中的一个局部。而当我们用系统的观点去审视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时,会发现其中存在很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善于将知识建立联系,从局部认识到整体的存在,引领学生逐渐实现从局部到整体的视角转换,从而进一步让学生领悟到高中的学习生活其实是其人生整体发展中的一个局部。

这种视角的转换,离不开教师的细致引导,其中如何精心地设置问题、巧妙地引领学生自然进入视角的转换是关键。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我们可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设计如下问题:①实验室可利用哪些金属制备氢气?②利用置换反应用一种金属制备另一种金属时,对金属的活泼性有何要求?③你能用氧化还原原理解释这些置换反应为何能发生吗?④你能推测这些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和它们的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的一般规律吗?⑤你能设计一个原电池实现Cu+2Fe3+=2Fe2++Cu2+反应吗?⑥将少量锌投入FeSO4、Fe2(SO4)3、CuSO4的混合溶液中,会发生什么反应?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串中,学生的活动是连贯的、持续的、递进的,由点到面逐步让学生由局部的某个反应原理延伸至整体的某一类反应的原理,明确反应时粒子之间是有竞争性的,而这种竞争是源于粒子间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无疑,这些问题将相关教学内容中最本质的教学信息串联起来了,使学生认知趋向更加精确,能帮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形成有序的认知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师生在对话中轻松地完成知识的迁移,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实现从局部到整体的视角转换,在无形中驱动化学课堂不断前进。

三、用问题将知识整合,完成知识升华

对于化学学科,如果说高中的前两年是学习知识的,那么高三一年复习教学应是生成智慧的。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更要善于从学生学的视角设计适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教学过程,找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生长点,设计好“脚手架”,用问题为学生提升相应的化学认识提供思考框架,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思维,从而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将知识整合,完成知识升华。

在有关元素化合物“铝”的复习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以铝粉、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铝,你最多能设计出几种方案?学生思考后给出以下五种方案:

此时,教师可以乘胜追击:“你认为哪种方案最佳?”此问题将引领学生关注制备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能耗、环保、经济等,学生对此展开热烈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要制备等量的氢氧化铝,方案③所需的原料用量最少,且环保,故方案③为最佳方案。

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实际上不仅涵盖了铝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又融合了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更是让学生完成了由定性向定量思考问题的思维角度的转变。不仅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领学生自己整合知识、评价改正、变式创新,还全方位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发散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学习协调同步,在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化学观念——转化观。

四、用问题给学生留白,自然延伸知识增长点

“留白”就是在教学中留有余地,让学生思维受到启发去填补空白,从而把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类问题为化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教与学、师与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全方位地思考,引领学生自主进入、突破和发展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提供自由展现个人才能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化学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深刻感受化学源于生活也指导生活。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科知识的特色和素养要求,设计能驱动课堂不断前行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让问题像磁铁一样把学生吸引住,并在过程中关注学生认知发展脉络,帮助学生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发展到更高级的认知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促进者,使教学成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让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化学素养不断提升。

[1]蓝庆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及问题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3,(4).

[2]曹丹丹.高中化学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5).

[3]黄清辉; 张贤金.高中化学课堂问题教学的探索[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Z1).

〔责任编辑:李海波〕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6.041

2017-03-07

杨苇(1978—),女,江苏吴江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G633.8

A

1008-6714(2017)06-0090-02

猜你喜欢

局部高中化学化学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