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

2017-06-15

关键词:妇科心率情绪

唐 娟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妇科二病区,安徽蚌埠 233000)

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

唐 娟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妇科二病区,安徽蚌埠 233000)

目的 分析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112例,均行手术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56例,给予传统护理,干预组56例,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不显著,术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干预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常规组,术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通过心理护理的实施,可减轻患者术前的应激状态,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心理护理;妇科肿瘤手术;焦虑;抑郁

妇科肿瘤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属于应激源,加之患者术前不良心理变化,导致其在术前的心率及血压显著升高,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护理作为改善患者心理围术期心理状况的有效手段,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重视,但由于传统护理措施中缺乏系统的心理护理措施,导致其护理效果并不理想,本院给予妇科肿瘤手术治疗时,在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112例,年龄23~68岁,平均(45.6±3.1)岁;肿瘤类型:子宫肌瘤37例,卵巢肿瘤31例,宫颈癌24例,卵巢癌12例,滋养细胞肿瘤5例,子宫内膜癌3例;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19例,大专17例,高中及中专33例,初中23例,小学及以下20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妇科肿瘤诊断标准;(2)具有手术适应症;(3)无意识障碍及智力障碍;(4)量表检查可顺利配合;(5)排除伴有精神疾病、有精神病阳性家族史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6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围术期中,常规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包含术前健康教育、针对患者表现出的心理问题适当调整、术后预防并发症等,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心理护理 认知行为干预: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具体的心理状况,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分析引起患者不良心理状况的原因,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认知行为干预,促使患者正确的认识手术及疾病,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认知行为干预的步骤共包含四步:①心理诊断:以交流的方式,将患者情绪以及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比如焦虑问题、恐惧问题等,依据具体的诊断结果,给予患者适当的干预,病房环境应保持整洁、安静,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主动介绍给患者,认真回答患者的问题,消除患者的疑问及不必要的担心;②分析原因:根据患者具体的不良心理表现,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将原因讲解给患者,促使患者正确的认识;③纠正错误:针对患者存在的不合理想法,护理人员给予指导及纠正,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想法;④再纠正:进一步深入的分析患者的不合理想法与症状以及疾病是否相关,依据分析结果再进行纠正[1]。(2)放松训练干预:给予患者放松训练时,训练措施应具有针对性,逐渐的放松患者的神经肌肉,训练过程中,周围人员的无关刺激要尽量减少,室内保持安静,提升训练效果,将穿戴与饰物除去,最大限度的放松患者的身体,指导患者摆放舒适体位,保证放松训练的正常进行。

1.2.2 术中心理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由于手术室环境比较陌生,加之无家属陪伴,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室时向患者介绍室内的基本环境,增加患者对手术室的了解,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护理人员在进行准备手术器械时,尽量放轻动作,降低对患者的刺激。与患者交流轻松的话题,如生活、工作等,放松患者情绪,并促使患者逐渐的信任护理人员,减轻患者的紧张感。术中,护理人员积极的配合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的操作,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严密监测,发现异常时立即通知医生,对症处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2.3 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清理血迹、穿戴好衣裤等,待患者清醒后,将手术效果如实、适当的告知患者,避免患者术后担心。将患者送回病房,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以恰当的方式向患者传递术后积极的配合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心态可提升恢复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2]。此外,患者术后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差,较易受到刺激,护理人员应非常注重术后访视工作,将术后恢复效果告知患者,增强患者术后康复的信心,提升患者依从性。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相应的支持及护理,避免刺激患者,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尽早康复[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焦虑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分数在49分以上时,判定患者存在焦虑症状,抑郁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分数在52分以上时,判定患者存在抑郁症状。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前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干预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前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s)

注:与干预组相比,*P<0.05。

2.2 术前、术后SAS、SD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SAS、SDS评分比较

注:与干预组相比,*P<0.05。

3 讨 论

临床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妇科肿瘤患者时,由于肿瘤位置的特殊性,女性器官会在术中被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由此一来,患者不仅要承受手术带来的刺激,同时,还要承受术后女性器官的残缺或缺失,导致患者术前的心理压力巨大,不良心理变化情况较为严重[4]。研究显示,术前紧张情绪适当时,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将机体应对能力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提升,但紧张情绪过度时,焦虑情绪,甚至抑郁情绪被引起,导致手术的心理进程受到影响[5]。而多数妇科肿瘤患者术前担心的问题比较多,比如麻醉效果、手术成功性、术后是否疼痛、住院费用多少等,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过重,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给予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有针对性的干预患者的认知及行为,增加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提升患者的认知,纠正患者关于手术的错误观念,引导患者认识错误观念的形成原因,促使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及行为,缓解不良心理状态,从容的面对手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6]。术中护理中,通过沟通及交流,消除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并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7]。术后,及时的将手术效果告知患者,增强患者的信心,减轻心理负担,从而减轻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及时调整心理状态,提高自护能力。

综上所述,妇科肿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时,于围术期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升手术效果,促使患者尽早康复,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张佑清.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23(13):236-237.

[2] 王桂梅,施亮华,熊倩,等.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心理卫生状况与社会支持调查的相关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11(14):1308-1309.

[3] 李郴青.情志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6):87-88.

[4] 赵金凤.术前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4(18):113-115.

[5] 王晓芬,包怡榕.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5,18(8):1099-1101.

[6] 朱明黎.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倾向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19(23):123-125.

[7] 李明月,冯淑娜.妇科肿瘤情绪焦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10(14):2930-2932.

唐娟(1988—),女,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

B

1004-7115(2017)05-0595-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5.047

2016-12-22)

猜你喜欢

妇科心率情绪
心率多少才健康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