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近视与各调节参数的关系*

2017-06-15杜金叶

关键词:被检者视标屈光度

杜金叶 胡 磊

(1.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 2.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山东 泰安 271000)

青少年近视与各调节参数的关系*

杜金叶1胡 磊2

(1.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 2.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山东 泰安 271000)

目的 分析青少年近视与眼各调节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6年11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96例(192只眼),年龄为6~14岁,其中球镜≤-6.00 DS,散光≤1.50 DC,双眼屈光度差值≤1.00 DS; 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等检查,并将以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96例被检者中,通过对调节各参数的测量,其中调节幅度降低74例(77.08%),正相对调节不足76例(79.17%), 负相对调节不足45例(46.87%),调节灵敏度不良46例(47.92%),调节反应值异常54例(56.25%)。结论 青少年近视的发生过程中各调节因素存在显著异常。可以通过测试各调节参数,为青少年近视的进展提供预防、控制、矫正、延缓及治疗的方法。

调节;近视;青少年

近视眼是指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前,致使成像不清。我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并呈低龄化趋势;近视眼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单纯用一种学说解释,近视眼发病的调节滞后说、离焦说、视网膜活性物质说、巩膜主动塑形说等各种学说应有机结合,是近视眼发病的一个统一过程;各种学说只是表明近视发生、发展中某一个阶段、某一段过程[9]。调节是指人眼通过改变眼的屈光力,使眼前不同距离的物体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的能力。反映调节的参数有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等。但是,目前的研究中关于调节的稳定性在近视的发生、发展中是否有特异性和预测性,尚缺乏十分肯定的报道。如果这种特异性和预测性真实,则可及时为近视眼患者早期进行调节干预,以作为控制近视发生、发展的依据。本研究在测量各调节参数的基础上,旨在分析调节因素与青少年近视之间的关系,并试图通过调节因素与近视之间相关性,来预防、控制并改善近视的发生与发展。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于2016年4月—2016年11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96例,男50例,女46例,年龄为6~14岁,其中,球镜≤-6.00 DS,散光≤1.50 DC,双眼屈光度差值≤1.00 DS。各调节参数的正常值,调节幅度的正常值根据最小调节幅度的计算公式:15-0.25×年龄;调节反应的正常值为+0.25~+0.75;负相对调节的正常值为+1.50 D~+2.50 D,正相对调节的正常值为-1.50 D~-3.00 D; 调节灵敏度的正常值为10 cpm。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眼部常规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外眼、眼位、裂隙灯检查眼前节、眼底等,以排除眼部器质性疾病、斜视、弱视及屈光参差。所有检查均在患儿及父母知情同意下进行。

1.2 方法 屈光度检查由一位验光师在电脑验光(TOPCON KR-8900)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验光程序应用综合验光仪(TOPCON VT-10)进行医学验光,各调节参数的测量均在远距离屈光不正完全矫正后进行,方法如下:

1.2.1 调节幅度(accommodative amplitude, AMP) 负镜法,被检者通过综合验光仪注视视近卡(近用杆上40 cm处)上最佳矫正近视力上1~2行视标,保持视标清晰,打开近用瞳距、近用灯,遮盖其中一眼,在另一眼前依次增加负镜(-0.25 D),加至被检者觉得视标初次变模糊为止。则所加的负镜度数绝对值再加上2.50 D(视近卡置于40 cm处的调节需求)作为该眼调节幅度的量。然后遮盖另一眼,同样方法测量另一眼的调节幅度。

1.2.2 负相对调节(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 被检者通过综合验光仪注视视近卡(近用杆上40 cm处)上最佳矫正近视力上1~2行视标,保持视标清晰,打开近用瞳距、近用灯,双眼同时逐渐以+0.25 D递增,直到被检者报告视标模糊且不能恢复清晰。则所加的正镜度数总量为NRA。

1.2.3 正相对调节(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RA) 被检者通过综合验光仪注视视近卡(近用杆上40 cm处)上最佳矫正近视力上1~2行视标,保持视标清晰,打开近用瞳距、近用灯,双眼同时逐渐以-0.25 D递减,直到被检者报告视标模糊且不能恢复清晰。则所加的负镜度数总量为PRA。

1.2.4 调节反应 (交叉柱镜FCC法,BCC)在综合验光仪上打开近用瞳距,关闭近用灯,FCC视标卡置于近用杆上40 cm处,被检者眼前放置±0.50 D交叉柱镜,若被检者报告竖线清晰,则加-0.25 D,若报告横线清晰,则加+0.25 D,双眼同时逐渐增至被检者报告横线、竖线一样清晰,则所加镜片的度数总量为BCC。

1.2.5 调节灵敏度 (±2.00 D Flipper 镜)被检者戴远距全矫正框架眼镜,±2.00 D翻转拍置于框架眼镜前,嘱被检者注视40 cm处的近视力卡(20/40),计时开始时以+2.00 D置于眼前,待视标清晰并阅读后翻转为-2.00 D,如此交替翻转Flipper镜,记录被检者1分钟内完成循环次数(正负为一个周期)为调节灵敏度。

2 结 果

通过对96例近视患者以上各调节参数的检测发现,普遍存在调节参数的异常,且大多为调节参数的降低。其中,测得正相对调节参数值降低更为高发。见表1。另外,在96例被检者中,针对屈光度为-0.75±0.50 D 13例(26眼)的被检者,其裸眼远视力(0.4~0.7)、近视力不同程度下降,主诉为视远不清,阅读困难,视物疲劳。经视功能检查发现,3例调节滞后,5例调节过度,5例调节灵敏度不良;13例被检者中我们均给予视功能训练,包括镜片阅读、镜片排序、远近字母表、翻转拍训练,每次30 min,1周2次,1月后复查,其中12例患者远近视力恢复达1.0,调节参数正常。另1例经追加2次训练后,远近视力亦恢复至1.0。

表1 96例被检者各调节参数异常的测量结果

3 讨 论

结果显示,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与其调节力的下降是有关联的。

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确切的发病机制仍在探索中。大量相关文献报道,青少年发病率跟长时间近距离阅读、不良视觉习惯(电子产品应用过多、户外活动少、不正确的握笔及读写姿势等)有关,以上不良习惯可以削弱睫状肌的调节功能,导致一系列的与调节相关的眼动参数发生异常,形成远视性视网膜离焦,从而改变眼睛对离焦的视网膜模糊像的耐受性,触发视网膜神经介质-视网膜粘蛋白介导的巩膜生长机制,巩膜生长加速,眼轴延长,导致近视[1]。国外学者也在研究中发现,青少年近视病人中存在着明显的调节功能异常[4-5]。调节幅度是指眼睛看远时的屈光度(静态屈光)与看近点所产生最大调节力时的屈光度之差,即表示眼可以使用的全部调节力;本研究发现,青少年近视眼的被检者中,调节幅度的平均值普遍偏低,说明青少年近视眼患者的调节能力相对低下;根据本次研究结合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推理得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紧张,睫状肌痉挛,引起睫状肌最大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3],即调节幅度下降。调节灵敏度是指调节刺激在不同水平变化时所做出的反应速度,即测量调节变化的灵敏度,是评价眼睛能否平稳有效的改变调节量的指标;调节灵敏度和视力都存在可塑性,相较于成人,青少年的眼球壁可塑性相对较强,此阶段调节灵敏度的降低可增加睫状肌对眼球壁的压力,导致眼轴延长,促进近视的发展,即调节灵敏度越差的青少年近视度数加深相对越快。Allen PM和O Lear DJ提出,调节灵敏度可独立预测近视进展[12],本研究中这种显著的调节灵敏度降低,可提示我们一种尝试性方法来预测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可能性,并试图通过干预和训练调节灵敏度,以获得延缓近视发展的目的。正相对调节能力是指在集合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能做出的最大调节量,即调节储备量;本研究发现,青少年近视眼患者中正相对调节明显降低,是患者在近距离用眼时最易发生变化的眼动参数[7];调节减弱是近视眼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将相对调节储备用于评价眼的调节状态具有重要价值,其数据具有客观性,需从本质上了解近视的变化过程及治疗效果[6,11]。正相对调节代表调节储备,负相对调节代表消耗的调节,近距离阅读时,正相对调节尽可能大些,才可保证阅读的舒适性,否则引起睫状肌紧张疲劳,即调节耗损过度,加重视网膜像离焦,导致近视进展[8]。有报道指出,调节反应在近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明确,调节滞后与近视眼关联性是存在的,但目前研究者对二者因果关系的观点还不一致。另有文献也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Hoffman等和Daum等已经对调节异常患者进行视觉训练,且取得90%左右的有效率,国内李丽华等也报道了视功能训练对调节参数异常的改善效果显著[2]。

综上所述,在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中,调节各参数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调节参数的改变可引起视网膜像的离焦促进眼球近视化;通过测量相关眼调节参数,可为我们提供一种简便的预测青少年近视发展进程的尝试性方法,为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干预性防治提供依据。

[1] Fong DS.Is myopia related to 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 [J]. Am J Op hthalmol,1997,123(3):416-418.

[2] 初海迪,赫红丹,玄慧,等.118例近视青少年调节参数的测量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4,38(3):1375-1376.

[3] Wolffsohn JS,Gilmartin B.Nearwork-induced transient myopia in preadolescent Hongkong Chinese[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3,44;2284-2289.

[4] Gwiazda J,Bauer J,Thorn F,et al.A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yopia and blur-drive accommadation in school aged children[J].Vision Res,1995,35(9):1299-1304.

[5] Schaeffel F,Howland H C.Properties of the feedback loops control ling eye growth and refractive state in the children[J].Vision Res,1991,31(4):717-734.

[6] O liveira C,Tello C,Liebmann J M,et al.Ciliary body thicknes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xial myopia [J].Am J Ophthalmol,2005,140(2):324-325.

[7] Sherwin Ting,Marti Lecina,Yau-Chi Chan,et al.Nutrient supplemented serum-free medium increas cardiomyogenesis efficiency of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J].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2013,3(6):86-97.

[8] Zilvinas Dambrauskas, Nathalia Giese, Antanas Gulbinas, et al.Different profiles of cytokine expression during mild and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0, 15(11): 1845-1853.

[9] 林智,高前应,黄娟,等.眼调节各因素与眼屈光不正的相关性[J]. 眼视光学杂志,2003,12:242-243.

[10] 马可,刘陇黔.青年人近视与各调节因素的关系[J].眼视光学杂志,2006,8:85-87.

[11] Andrew E Becker, Yasmin G Hernandez, Harold Frucht, et al.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Risk factors,screening and early detection[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32(13):11182-11198.

[12] Allen PM,O Leary DJ.Accommddation functions;co-dependency and relationship to refractive error[J].Vision Res,2006,46(4):491-505.

杜金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眼科。

胡磊。

R771.1

B

1004-7115(2017)05-0544-03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5.024

2017-01-12)

猜你喜欢

被检者视标屈光度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散光表检查散光的方法和原理
双眼异常屈光的渐进多焦点眼镜验配案例处理
中老年女性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视近最大辐辏力及开散力检测
为什么儿童验光要散瞳
远方及近方水平斜位量的检测
视力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