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博物馆教育性展览的特点及相关问题

2017-06-15安静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特点博物馆问题

安静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11.251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性也愈发迫切,因此,博物馆在社会教育领域中的作用价值日渐凸显。对于博物馆而言应当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社会需求的变化,积极开展更具社会教育色彩的展览活动,即教育性展览。该文简要介绍了博物馆教育性展览的内涵,而后对其特点予以了具体分析,并最终提出了几项关于博物馆教育性展览的工作要点。

关键词:博物馆 教育性展览 特点 问题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251-02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居民人均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于更新自身知识水平与提升自身素质的需求愈发强烈。而博物馆本身便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性功能,对此,博物馆应及时认识到当前我国广大民众对于知识文化极度渴求的这一现状,着手开展更具社会教育特色的展览活动,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迫切需求,对此下文将就博物馆教育性展览的特点及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教育性展览的本质目的即为了能够对受众的观念与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依据特定受众的条件与需求,采取多种手段措施,促使受众能够更加充分、全面地掌握博物馆所传播的知识与理念,并起到增强受众学习能力,转变行为方式抑或是更新其固有观念的目的。根据教育目的与对象对于信息内容、规模大小、组织形式、传播途径等予以确定,博物馆教育性展览的开展不但要实现对教育内容的传播,更为关键的是还要关注受众对于所接受教育信息的实际反馈状况,而后来对于信息传播的途径与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并最终就观众的学习效果做出适当的评价,以促使能够达到预期所设想的教育效果。

1 博物馆教育性展览的特点

博物馆教育性展览有着明确的教育对象,并且是为了向特定对象进行教育信息的传播、主题的引导以及达成一定的教育目的。博物馆在开展教育性展览活动时主要是凭借博物館的展品与展览活动,来实现对受众观念与行为的影响。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接受教育群体的身心双重生理特征均会对其在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时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接受教育者本身的社会地位、文化素养以及生活环境等也会导致其对所获取到的知识做出完全差异化的保留与舍弃。因而,施教者对于所有接受教育的受众无法采取完全相同的教学方式与内容。针对这一特点,博物馆在开展教育性展览只是必须要能够同时考虑到其所施教的目标群体自身的特殊性,依据受教者本身的社会地位、文化素养、生活环境,以及身心生理特征等多方面因素经过综合考虑好,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采用目标受众所能够理解的语言来开展相关的知识、技能与观念教育,促使受众能够更加有效地接受相关知识,并将之充分的融入到自身的知识架构体系与思想观念当中,并在今后的社会实践当中指导其观念、行为。

2 博物馆教育性展览的工作要点

2.1 明确施教对象

在开展博物馆教育性展览之时首先一点即为要明确所要施教的对象,有明确针对性的开展展览设计与辅助教学手段的选取,以确保能够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要想对受众目标群做到基本确定,首先应保证所有受教者本身的学习需求与行为是大致相同的,基于这一前提条件之下,便可将目标受众群体的标准尺度适度扩大,如年龄、民族、社会地位等条件,从而确保教育性展览能够具备相对较大的包容性,进而保障每一次展览的受众数量能够保持在一定的规模。另外,还应当同时考虑到组织一定数量的目标受众人群来馆参观,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中可主要依据目标受众的居住地、信息获取方式、社交方式等条件来选取适当的途径促使数量尽可能多的目标受众能够了解到展览消息并来馆参观。

2.2 确定展览主题

在开展博物馆教育性展览的过程当中还应当明确出相应的主题展示层次与过程。教育性展览的主题通常是以展览品所传达、表现出的情感或观念,借助于语言或一定的抽象性概念形式来予以展示。教育性展览主题的展示形式与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在知识层面的内容可以是被当代知识理论体系已经证实过的客观事实,以及具有明确规律性、系统性的知识内容。受到不同展示性展览所展出的内容、受众群体,以及目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对于展览主题的选取与表达在侧重点上也应做出一定的区别,如部分展览可将整体主题各层次性的内容完全展示出来,抑或是对不同层面的具体理解;而另一些展览则可就重点突出其中的某一层内容或是某项重点内容的深刻理解,并在学习的方法、内容及要求性上也做出一定的差异化要求。

2.3 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开展博物馆教育性展览之时还应当针对多种教育手段予以综合应用,此举有助于将受众群体的不同感官同时调动起来,引导受众从多个方面来更多的了解所展览的内容,长时间的保持一定的兴奋感与新鲜感,促进受众在接受新知识信息时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育性展览所应用的教学手段方式应当与基本的展览构想保持一致,将多个感官、目标与层面的内容充分的融于一体。在此方面,已经有了大量的可借鉴经验,如开展问卷调查、现场讨论、主题演讲、角色扮演、专项教学等。在对教学方式与设施进行安排时,必须要按照教育性展览的全局性规划与目标来展开,以避免对整体展览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一些有声设备与游艺性设施将会对受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并造成受众在参观其他展览项目时受到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应引起重视,以促使多种教学手段能够达到其应有的价值效果。

3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开展教育性展览可促使博物馆承担起相应的社会教育职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博物馆应当依据教育性展览本身的特点,不断结合工作实践加强对有关教育效果的经验总结,尽可能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促进教育性展览能够符合教育工作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陆建松.博物馆展示需要更新和突破的几个理念[J].东南文化,2014(3):56-57.

[2] 顾洁燕.构建科技博物馆的教育体系,提升常设展览的教育效果——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6,2(1):102-103.

[3] 单霁翔.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与趣味性[J].东南文化,2013(2):162-163.

[4] 严建强.信息定位型展览:提升中国博物馆品质的契机[J].东南文化,2011(2):152-153.

猜你喜欢

特点博物馆问题
博物馆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露天博物馆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