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提高“学案导学”模式实效性的措施

2017-06-14陈浩献

教育界·上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实效性措施

陈浩献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

【摘要】“学案导学法”是近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它与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有明显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上也有明显的变化。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案导学法”的实效性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学案导学;实效性;措施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有明显差异,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课堂探究学习、课后巩固复习等环节,开展分层次教学,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完美统一,从而发挥最大功效。

理论上说,“学案导学法”应该能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直接表现为学生成绩的提升,但实际操作中,却不尽如人意。2016年4月底,笔者所执教的初一、初二年段刚完成历史学科的半期检测。初二年段一共11个班级,整个年段平均分59.2分,及格率55.3%,优秀率25.3%,其中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低分段:0-9分15人,10-19分34人,30分以下共计87人。初一年段也是11个班级,年段平均分70.8分,及格率70%,优秀率46.2%, 30分以下31人。這种鲜明的对比,让笔者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之中。因为在初二年段采用“学案导学法”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此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摸索和尝试,也学习了专家的理论研究成果,借鉴了不少教学案例,花的时间和精力不少,结果却是如此让人心寒。而在初一年段,笔者并没有使用“学案导学法”,基本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只是会更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个人觉得初一年段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关键在于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落实更到位。因为笔者在初一教学时,课前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小测,对不合格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惩罚,督促学生去背书,这种方法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这种巨大的反差使笔者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效性产生了困惑与质疑。

2016年5月18日,本校历史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由赴河北衡水学习的教师作了一个讲座,介绍了在河北衡水一中、衡水二中、精英中学和武邑中学等四所学校的学习过程与心得体会,给了笔者很大的启迪。这四所学校是河北著名的教学示范校,以本一高上线率和知名大学高录取率而闻名,特别是衡水一中,2015年高考中,本一上线率高达80%多,考取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的人数达到156人之多。这几所学校的共性是在教学上都采用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引发了笔者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新的思考,思考如何提高“学案导学法”的实效性。

通过对整个教学流程的认真比较分析,笔者发现从导学案的编写到教学各环节的实施都大同小异,区别就在于学生的配合度。为此,笔者认为要使“学案导学法”能发挥其独有的优势,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

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是考查科目,中考时折算成10分计算,而且中考又是开卷考。学科的特殊性导致了学生甚至一些家长对历史科目的不重视。这也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语文、数学、英语才真正是“得分大户”,学生学习重心有所倾向也在情理之中。问题在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几乎是完全放弃了历史科目,表现为上课不带书,不听课,不做笔记,作业纯粹是应付检查,更别奢求学生回家能花时间认真完成课前预习,进行课后消化复习了。而且这些学生屡教不改,偏执地认为:“花那么多时间学历史,还不如多做点语数英。只要多对两道选择题,分数就都赚回来了。”这种情况下,出现半期考那么可怕的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在视频中呈现的衡水一中学生的导学案及作业中,可以清楚地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做得十分扎实,导学案和作业完成的质量很高。由此也反映了学生对学业的重视程度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二、学生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在思想重视的前提下,学生还要改变惯性思维和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要展示自己作为课堂主人的身份,改变原先单纯地依赖教师,等待教师传授知识、解决问题的做法,取而代之以积极地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同学的相互探讨下,自主地解决难题。

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课堂讨论环节是“学案导学法”的重中之重,是整堂课的精华与亮点。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互相探讨,在陈述观点及质疑中,借助集体的智慧,重新整合知识点,使知识体系更加丰满,并尽可能解决重难点知识。这一过程,最能展示自我风采,培养学习能力。在实际操作中,笔者经常尴尬地发现,每次讨论中,总是固定的那么几个优生在思考和探讨,而绝大部分学生在袖手旁观,无所事事。这就使得“合作与探究”的过程形同虚设,失去了意义。

对比衡水一中等学校,学生讨论的环节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当教师发出“开始”指令时,所有学生立刻起立,以小组为单位,就导学案中的题目和本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激烈而富有成效的探讨;当“结束”指令响起,全体学生迅速就座,并安静地等待下一个任务。一个七八十人的班级能够井然有序地完成这些环节,确实让我震惊。此外,学生在发言时,规范的学科用语、严谨的逻辑思维、扎实的专业素养、丰富的知识储备,都让笔者钦佩不已。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下,已经形成自然反应,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制度化的管理

对于十几岁的中学生来说,贪玩,容易分心走神,缺乏自制力,自律性不强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孩子的天性。那么衡水一中这些学校又是采取了什么办法,才能将学生训练成我们看到的模样呢?通过对视频资料的认真分析与研究,笔者认为制度化的管理是关键。对学校来说,这种制度化的管理在政策上是延续性的,是长期坚持的一种常态,有助于良好校园氛围的形成;对学生来说,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有助于其在较短时间内融入集体,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且,由于学校在管理方面已经形成制度,一切按章办事,有章可循,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以衡水一中为例,尽管教师频繁调动,却没有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了解制度化管理的操作方法与效果。

(一)严谨的常规管理

学校为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从平时的生活、娱乐到日常的学习,都进行了统一的安排,着眼于从细节培养学生的习惯。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作息时间表》《学生守则》《学生管理条例》等,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细化到每一个时间段的安排,紧凑而有序,丰富而严谨,使学生明确地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又是不能做的,指向性十分明确。另外,跑操制度也强化了学生的时间观念,纠正了学生拖沓、懒散的坏毛病。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實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校浓郁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的形成。衡水一中的自习课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衡水一中每天都安排了一定课时的自习课,让学生自由支配,自主掌握,以消化每天所学,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由于是教学示范校,经常会有各地的教师来交流和学习,会到教室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这些学生丝毫不受到影响,仍然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己的学习。

(二)严格的考核制度

为了检验成效,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机制。其中有生活方面的考核,如内务评比、卫生评比等,实行准军事化的评比标准,形成严肃而高效的生活作风;也有学习方面的考核,如经常性的考试和阶段测试,而且规定了每一个阶段要完成的目标。这就给学生以清晰的导向,使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去做,目的性十分明确,也迫使学生必须抓紧一切机会主动去学习。

(三)适当的奖惩措施

根据考核的结果,学校制定了奖惩措施。作为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新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这几所学校都十分重视防微杜渐,在起始阶段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通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再辅以严厉而有效的惩罚措施,使学生不敢触犯学校的制度,在最短时间内改正错误,避免了不良风气的蔓延。另外,衡水一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做法,在每次考核结果出来后,都会张榜公示,上面有具体到个人的名字和名次。这对极度爱面子的中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名列前茅的学生得以坦然地享受优越感和其他学生仰视的目光;名次不好的学生自然备感丢人,只能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来改变这种状况。这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氛围,迫使每一个学生铆足劲往前冲。

总结自己的反思,借鉴衡水市四所中学的经验,笔者觉得“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成败与否,取决于能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学生是否重视,观念有没有转变,能否积极配合,直接影响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如果能有完善的制度加以保驾护航,确保这些条件的实现,相信“学案导学法”能极大提高其实效性,能发挥其真正的魅力,促使学生成绩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林艺璇.学案导学心得体会[OL].http://www.fjzzjy.gov.cn/newsInfo.aspx?pkId=109401,2011-09-03.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实效性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学案导学”之我见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