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多元化解读的策略

2017-06-14杨羽萌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参文学性愚公

杨羽萌

一、文本多元化解读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老师可能都知道文本解读的重要性,而且在进行授课时或多或少地注重文本的解读。但是目前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前备课太仓促

部分老师课前没有进行认真备课,只是在上课前匆匆看看所要讲解的文章,对文章的写作背景,所要抒发的情感没有认真考虑。甚至有些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在让学生看文章时自己才匆匆看看文章,在讲课时只是根据参考书进行讲解。对于文本中出现的一些特殊字词没有仔细推敲,或者在进行文本讲解时,有些学生根据文章提出一些问题,老师在没有准备或者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因没有办法回答学生的问题而让课堂陷入僵局。归根结底,这都是这些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造成的。

2.没有自己的见解

现在的教师教学用书、教师参考书或者课文注解等资料比比皆是。好多老师在上课前没有认真备课,只是参照教参照抄照搬地进行备课。由于老师过分地依赖教参,所以在讲解文本时没有自己的见解。教参上怎么说,老师就怎么说,没有仔细地进行文本的多元化解读。

3.主次不分

部分老師在进行文本解读时,犯了不抓重点过分解读文本的多元因素,把文本所涉及到的问题都一一罗列出来,然后不分主次地逐一分析讲解。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过分地对文本的方方面面都进行讲述的话,结果只会出现不该讲的讲多了,该讲的又没有详细地讲或者讲得太少。这种主次不分的情况,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二、文本多元化解读的策略

文本多元化解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进行文本多元化解读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只有在进行文本多元化解读时采用一定的策略,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多元解读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搭建文本多元解读的舞台

要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首先必须搭建一个文本多元解读的舞台。这个舞台的主角是学生,所以在上课时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阅读后老师再提出一些有挑战性和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解读。如果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遇到了问题,老师在通过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让学有参考的蓝本。其次,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未必一定要老师进行讲解,在课前老师可以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作者写文章的原因或者所抒发的情感。学生在解读的过程中会形成的主观意识,进行了创造性思维。最后,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在先解读文本时,让学生就文本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如在讲《愚公移山》这一课时,一般都是对愚公那种执着精神的赞扬。但是有学生就会有困惑:“愚公为什么一定要移山,为什么不搬家?”“难道愚公的子子孙孙就为了移山而生活,这样的人生真的有意义吗?”等等这些奇妙的问题,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抓住文章中体现主旨的部分

“打蛇打七寸”,看文章也应该抓住文章的关键部分进行阅读。如在记叙文中如果出现抒情或者议论的成分,一般都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在进行文本解读时,也是要注重对体现主旨的部分进行多元化讲解。特别是在记叙文的文本解读中,只有抓住了主旨,文章中出现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有放有收

语文老师的口才一般都是一流的,所以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往往是滔滔不绝,或者讲到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自己比较擅长的就天马行空的,什么都在课堂上讲。结果是整堂课都是老师在讲,到下课铃响了,老师才遗憾地认为自己讲远了,没有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讲完的知识点只能等到下节课再讲,这样又影响到下节课的讲课时间和效果。

4.文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

在进行文本的解读时,一定要把文本的文学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文学性的文本解读注重把文本所呈现的精神事实和历史文化状况相联系,极力探讨文本所表现的文化精神。人文性的解读,首先是对文本感性生活的体验,再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理性反思和判断。它既要切入又要超越个体的生命体验,达到一种对人类的现实境遇、人类生存的压抑与变异以及人类生存本身的苦难与意志的理解、同情和超拔。

5.收集相关资料

老师在给学生一碗水的时候自己应该有一桶水。所以老师在讲课之前,一定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只有在充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也才能把知识讲透彻。

★作者单位:河北廊坊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教参文学性愚公
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词的吸收
最北冻土带上的“愚公”
后现代中国电影娱乐性对文学性的裹胁
《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
虚拟的自由:创新与消解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神秘的教参
愚公移山
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
三十年来我国语文教参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