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中的应用分析

2017-06-13马丽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直腿阶梯式腰椎间盘

马丽红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天津, 300162)



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中的应用分析

马丽红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天津, 300162)

目的 分析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中的应用。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方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术后腰疼痛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组入院时腰疼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术后,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5周、出院后15周腰疼恢复效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神经根黏连、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水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腰椎突出微创护理中的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阶梯式康复护理; 微创;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类疾病。近年来,随着中国老年化的人群不断上升,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1]。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肢疼痛、臀部疼痛、腰背部疼痛,严重者可能出现无法行走和脊柱侧弯,针对该病症通常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其具有疼痛小、康复快、创伤小、效果优等特点[2]。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因此,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采用正确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护理措施,这对患者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3]。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其护理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是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女22例,男23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2.45±3.5)岁;病程2~10年,平均(5.21±1.65)年;平均体质量为(45.25±5.95) kg。对照组患者女28例,男17例; 年龄38~66岁,平均年龄(40.56±4.2)岁; 病程3~12年,平均年限(7.81±1.25)年; 平均体质量为(51.25±8.95) kg。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4]: 经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无精神疾病或意识不清的患者; 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患者。整个研究均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并签字同意,且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方法及具体内容包括: ① 入院时: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与检查,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和检查患者的基本资料,同时对患者讲解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临床常见的各种症状、治疗的方式。让患者减少对手术的恐惧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教会患者腰围的正确使用方法来减轻患者疼痛,可适当的做一些康复训练,如脚踝、锻炼腰部肌肉等部位。② 术后当天:待麻醉剂的药效全部失去后,患者在护士的指导下可进行康复训练,如股四头肌锻炼、直腿抬高锻炼、脚踝锻炼。患者采取主动的方式进行直腿抬高训练25~30次/d, 采取被动的方式进行直腿抬高训练25~30次/d。同时在不增加患者疼痛的前提下多做股四头肌锻炼和脚踝锻炼。此外,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注意患者术后伤口周围的卫生,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③ 术后2~5周:手术后7天,患者便可以出院回家,同时护理人员将手册发放给患者,叮嘱患者按照手册中的康复的内容及注意事项来进行锻炼,让患者的家属也陪同患者一起锻炼,并保持与患者家属的联系,从而帮助解答患者在康复锻炼中所遇到的问题。每间隔一周回医院复查一次,评估患者的康复的效果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④ 术后6~15周:根据复查的结果,为患者制定下一阶锻康复训练的内容。主要的训练目标是腰椎的稳定性功能,训练的难度一步步加大。俯卧训练腹横肌、仰卧训练髋腹肌、腰椎中立训练。15周后,分别评价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术后, 2组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包括神经根黏边、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水肿等情况。根据直腿抬高试验评定标准[5]: ① 优:表现为直腿抬高试验大于70 °, 肌肉力量与皮肤的感觉正常,腰腿痛症状消失。② 良:表现为直腿抬高试验大于70 °, 劳累后腰腿偶尔出现疼痛症状,但休息片刻便缓解,下肢与腰部疼痛症状不受限制。③ 可:表现为直腿抬高试验增高<70°, 疼痛症状频繁,活动受限制。④ 差:表现为直腿抬高试验与疼痛症状均没有改善。优良率=(优+良)/总人数。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腰疼疗效评分比较

2组患者入院时腰疼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腰疼痛症状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腰疼疗效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根黏连、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水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结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最为普遍的疾病之一,又被称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6]。腰椎间盘突出的含义是髓核受到椎体的挤压而溢出纤维盘导致的两侧侧隐窝神经与纤维环压迫椎管神经,引发神经根水肿所产生的症状[7]。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微创术的治疗中要进行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摘除,同时进行相应椎板切除术,对纤维化及瘢痕组织进行处理,缓解局部神经根粘连症、神经根水肿症以及椎间隙感染症,缓解患者坐骨神经痛,能够确保患者的长期预后效果[8]。患者在微创术后所进行康复治疗是非常的关键的,是现在百姓与临床医务工作人员观注的焦点[9]。研究[10]指出,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适当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2组患者微创手术后,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因此,患者经过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明显改善,使患者的心理压明显减轻,既不盲目的恐惧,又不自暴自弃,从而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正解的面对疾病,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研究[11]结果发现,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的干预措施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因此,经过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手术后可以有效的降低神经根水肿上、神经根黏连、椎间隙感染的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医护人员的帮助与指导,患者家属心理安慰及社会各界的主动积极的配合,患者的心理得到了鼓励与支持,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态度,使患者积极乐观向上,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本文研究阶梯式康复护理措施是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康复程度采用不同方式的护理方式与措施。结果显示,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的腰疼护理的疗效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因此,对患者有计划的进行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比如坚持脚踝锻炼能够防止形成血栓,直腿抬高练习能有效的预防神经粘连。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康复锻炼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不仅保证患者在康复训练中的正确性,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还能有效的矫正患者在训练中出现的不下确的锻炼方式,使患者明白后期康复训练的重要作用[12]。此外,患者在术后一直伴有的疼痛感,容易使患者在训练中出生焦虑不安,情绪烦躁等不良的情绪,这样患者不能持续有效的进行康复训练,所以对患者在后期的训练中进行健康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健康教育可根据患者发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

[1] 张美娟, 莫朝媚, 卢宗君, 等.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J]. 重庆医学, 2013, 42(35): 4247-4248.

[2] 傅秀珍, 陈梦丽, 陈少华, 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1294例中医症候特征及护理探讨[J]. 广东医学, 2013, 34(13): 2112-2114.

[3] 杜艳会, 林海丹, 王焕萍.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 激光杂志, 2013, 34(3): 106-107.

[4] 黄晓丽, 吴蓓茸, 郑彬彬. 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3, 19(9): 565-567.

[5] 赵静. 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微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2014, 14(4): 2043-2043.

[6] 严晓云, 李玉伟, 温艳. 应用膨胀性椎间融合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 25(36): 85-89.

[7] 廖化敏. 半导体激光联合电针及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激光杂志, 2016, 37(2): 149-151.

[8] Demir N, Ay A, Aydin E. The Effect of Cold Vapor Applied for Sore Throat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J]. J Perianesth Nurs, 2016, 31(4): 291-297.

[9] Pakpour A H, Gerszten P C, Kasch R. Plasma disc decompression compared to physiotherapy for symptomatic contained lumbar discherniatio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Neurol Neurochir Pol, 2016, 50(1): 24-30.

[10] 宋朋. 微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恢复中应用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19): 101-102.

[11] Matis G K. Prediction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Satisfaction with the Aid of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J]. Turk Neurosurg,2015, 26(2): 253-259.

[12] 赵胜杰, 牛文民. 以腰椎曲度的差异谈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医嘱的欠科学化问题[J]. 医学争鸣, 2014,5(1): 32-34.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ladder typ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minimally invasive nursing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A Lihong

(TheAffiliatedHospitaloftheArmedPoliceCollege,Tianjin, 300162)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step typ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90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4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5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used the ladder typ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The incidence of two group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ain symptom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ack pain score on admission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0.05); Back pain recovered scores on discharge, on postoperative 5 weeks and 15 weeks after dischar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the incidence of nerve root adhesion, intervertebral infection, and nerve root edema complica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the treatment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lumbar vertebrae is significant, it had less complication, so it is worth to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ladde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inimally invasiv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2016-10-23

R 473.6

A

1672-2353(2017)10-084-03

10.7619/jcmp.201710026

收稿日期: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QN2016013)

猜你喜欢

直腿阶梯式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探讨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谈阶梯式朗读教学——以《天上的街市》为例
加强膝盖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直腿坐强腰肾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