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研究

2017-06-13王亚丽李春红赵丽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针灸

王亚丽, 李春红, 赵丽晴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 针灸科风湿病专科, 陕西 宝鸡, 721001)



针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研究

王亚丽, 李春红, 赵丽晴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 针灸科风湿病专科, 陕西 宝鸡, 721001)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8例,随机分为针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组(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84例,对2组患者的疼痛症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医护理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数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 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 治疗的总有效率95.2%(80/84)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3.8%(62/84), GH、BP、PF、SF、MH、RE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针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 疼痛症状;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慢性全身性免疫学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1]。针灸对该病的治疗有着令人满意的效果,和药物治疗相比具有优越性,且不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2]。本研究比较针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与常规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探讨对患者的疼痛症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均知情同意; 排除有严重心肺功能异常、合并其他风湿病、多关节严重畸形、对所用药物过敏等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随机分为针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组(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84例。中医护理组男20例,女64例,年龄18~77岁,平均(41.6±10.2)岁; 病程7个月~21年,平均(15.0±3.4)年。在关节功能活动分级方面, 50例患者为1级, 25例患者为2级, 9例患者为3级; 在中医辨证分型方面, 37例患者为风湿痹阻型, 37例患者为寒湿痹阻型, 5例患者为肝肾不足型, 3例患者为痰瘀痹阻型, 2例患者为气血两虚型。常规护理组男22例,女62例,年龄19~77岁,平均(42.3±10.0)岁; 病程8个月~21年,平均(15.9±3.5)年。在关节功能活动分级方面, 51例患者为1级, 24例患者为2级, 9例患者为3级; 在中医辨证分型方面, 35例患者为风湿痹阻型, 36例患者为寒湿痹阻型, 6例患者为肝肾不足型, 4例患者为痰瘀痹阻型, 3例患者为气血两虚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宣教,依据患者实际发生的问题随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将一个舒适、清洁的环境提供给患者,将室温、湿度分别保持在18~20 ℃、40%~60%[3]; 中医护理组患者接受针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

1.2.1 针灸:对诊室舒适的环境和合适的温度进行有效的保持,定期通风换气,对患者受凉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专人施行针灸,对准各个穴位,将温和灸充分利用起来,对距离进行随时调整,让患者感受到温热感,尽可能地保持均匀一致的施灸温度,停止施灸的标志为局部皮肤红润,保持稳妥的动作,将艾灰及时弹掉,以对艾灰脱落和皮肤接触促进烫伤产生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以对移动对皮肤造成烧伤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同时对患者的生理状况进行密切观察。灸后患者皮肤会出现红热,这是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即可恢复,但是如果患者有较大的水泡出现,则应该用注射器抽出泡液,并对清洁的皮肤进行有效保持,以对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完成施灸后短时间内对风寒及接触冷水的现象进行有效的规避[4]。

1.2.2 中医特色护理: ① 用药护理:抗风湿药极易引发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饭后服药能够促进其发生的减少。在患者服用中药汤剂的过程中,如果患者为风寒湿痹证,则让其热敷或温服; 如果患者为风寒热痹症,则让其凉服。用药期间对风寒进行有效的避免,对将病情加重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对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进行认真观察,如果患者有恶心、唇舌发麻等临床症状发生,则第一时间向临床医师汇报。② 饮食护理:认真调理患者饮食,如果患者为湿热痹阻证,则让其主要食用百合粥、绿豆汤等清热利湿食物,对不易消化、寒凉生冷的食物进行有效的避免; 如果患者为风寒湿痹证,则让其主要食用瘦肉、牛奶等高蛋白及热量的食物。③ 生活护理:对患者的足三里、气海等穴位进行按摩,以促进其机体免疫力的增强,同时对其涌泉穴进行按摩,以对其气血进行调和。控制足浴温度为41 ℃, 不宜过高,以对末梢血管收缩对药物向肌肤渗入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如果有局部红疹或瘙痒发生,则停止足浴。对手腕进行浸泡或热敷过程中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如果有恶心、头晕等发生,则第一时间停止。督促患者尽可能卧床休息。④ 情志护理:将类风湿关节炎的好转患者介绍给患者,促进患者战胜疾病信心的增强。帮助患者上下床等,让患者对临床护理人员的爱心进行切身感受。⑤ 疼痛护理:给予患者疼痛局部给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具有温热作用,加上自制药包的透皮吸收可以达到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作用[5]。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分别对其关节疼痛数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对其疼痛症状进行评定。并采用视觉测试表(VAS)评定2组患者的关节疼痛程度,分值0~10分,患者的关节疼痛程度和分值呈正相关[6]。同时,应用简明调查表(SF-36)评定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内容包括总体健康(GH)、躯体疼痛(BP)、躯体功能(PF)、生理职能(RP)等生理健康指标和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等精神健康指标,分值0~100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分值呈正相关[7]。

1.4 疗效评定标准

如果治疗后患者的关节疼痛消失,工作恢复正常,则评定为治愈; 如果治疗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具有基本正常的关节活动功能,工作和劳动基本恢复正常,则评定为显效; 如果治疗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好转,具有较好的关节活动功能,则评定为有效; 如果治疗后患者的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没有好转,则评定为无效[8]。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疼痛症状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者护理后的关节疼痛数均显著少于护理前(P<0.05),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 护理前2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数、VAS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护理后中医护理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数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 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中医护理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2例(2.4%); 常规护理组发生心血管事件8例(9.5%), 中医护理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症状变化情况比较±s)

与护理前比较, *P<0.05; 与常规护理组比较, #P<0.05。

2.2 临床疗效比较

中医护理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2%(80/84)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3.8%(62/84),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与常规护理组比较, *P<0.05。

2.3 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

2组患者护理后的GH、BP、PF、RP、VT、SF、MH、RE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 护理前2组患者的GH、BP、PF、RP、VT、SF、MH、RE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护理后中医护理组患者的GH、BP、PF、SF、MH、RE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 但2组患者的RP、VT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见表2。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F-36量表中生理健康指标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 分

与护理前比较, *P<0.05; 与常规护理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在其治疗中,针灸治疗能够对患者的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镇痛效果良好[9-12]。中医特色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病痛的减轻、复发率的降低及临床疗效的提升,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切实有效的改善[13-14]。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护理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数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 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 GH、BP、PF、SF、MH、RE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说明针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 王祥飞.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施护[J].护士进修杂志,2012,5(27):9-10.

[2] 许春红,祝瑾,程宏.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150-152.

[3] 黄波,张永红,张静,等.情志护理理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211-212.

[4] 董李湘,李丽君,尤苗,等.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抑郁状态的调查及综合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348-350.

[5] 王庆,徐桂华,周学平,等.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功能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5B):1709-1710.

[6] 杨晓春.中医辨证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9):208-209.

[7] 皇甫沁媛.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按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3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11):1739-1740.

[8] 王秀静.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外敷治疗的效果及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0):2661-2662.

[9] 黄成辉,曾颖瑜,陶怡.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及病情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71-72.

[10] 段波,张荒生.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285-286.

[11] 周玮, 方振玉, 柳桂萍, 等. 两种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3): 35-37.

[12] 高淑. 疼痛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8): 140-141.

[13] 赵辉, 杨国峰, 伊天爽. 临床护理路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和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6): 74-77.

[14] 沈婷, 万彬彬. 延续性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8): 26-29.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WANG Yali, LI Chunhong, ZHAO Liqing

(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Baoji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aoji,Shaanxi, 72100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n pain symptom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Methods A total of 168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cupuncture and TCM nursing care group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group,n=84) and routine nursing group (n=84), the pain symptom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group had less number of joint pain, lower VAS score than routine nursing group(P<0.05); The total treatment efficiency was 95.2% (80/8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3.8% (62/84) i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P<0.05); GH, BP, PF, SF, MH and R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P<0.05).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in symptoms, clinical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pain symptom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quality of life

2016-12-25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H2709)

赵丽晴, E-mail:373661413@qq.com

R 473.3

A

1672-2353(2017)10-030-03

10.7619/jcmp.201710010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针灸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