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癌高龄患者应用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2017-06-13何学东张同钦王世平马伟寇瑛莉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高龄

何学东 张同钦 王世平 马伟 寇瑛莉

肺癌高龄患者应用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何学东 张同钦 王世平 马伟 寇瑛莉

目的 分析临床应用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I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I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肺亚叶切除术;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属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一种,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1]。对于Ⅰ期NSCLC的首选治疗是手术治疗,临床多选用肺叶切除术,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于体质差,恢复能力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来说,该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弊端[2]。近年来胸腔镜(VATS)肺亚叶切除术被胸外科的临床医师应用,该术式创伤小,避免切除整个肺叶组织,对于高龄NSCLC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本研究选取2007年2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评价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Ⅰ期高龄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选取2010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术后经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NSCLC,并符合UICC 1997年分期中Ⅰ期NSCLC标准。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量咳痰、咳血、胸痛、胸闷、体重减轻等。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73-87岁,平均年龄(77.2±5.8)岁;伴有高血压17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6例、高脂血症13例;肿瘤左肺上叶11例,左肺下叶7例,右肺上5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2例;鳞癌13例,腺癌1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6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74-86岁,平均年龄(76.5±4.2)岁;伴有高血压17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7例、高脂血症10例;肿瘤左肺上叶13例,左肺下叶9例,右肺上叶4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1例;鳞癌16例,腺癌1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4例。

二、手术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培训,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对相关器官及系统进行功能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

1 观察组: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取非手术侧的侧卧位,在腋窝处放置枕头抬高,同时对没有发生病变侧的肺通气。于第七肋间腋中线部位做切口,通过此切口送入腔镜及其专用套管到达胸腔,探查胸膜腔及肺部表面,根据要切除组织所在位置确定剩余2个器械操作孔位置,进一步探查。病变位置准确定位后,输入肺脏抓钳至胸腔,小心操作,抓持病变组织,输入切割缝合器械,由一侧病灶下方放置、固定缝合器,放置位置位于正常的肺组织处,切除病变组织。切下的病变组织放入特定的微创手术标本袋,经套管口完整取出后送检,进一步确认。切除后仔细查看手术断面,确认无漏气、无出血等情况发生,放入胸腔闭式引流管,接水封瓶。

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胸腔镜下的肺叶切除术,将病变部位的整个肺叶切除,离断支气管,清扫处理四周相关的淋巴结,给予胸腔充分的电凝止血,生理盐水冲洗,将单侧通气该为双肺通气,密切关注再次膨胀起来的肺,确认无漏气。

三、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主要从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48h比例、镇痛药使用量、住院天数方面进行分析,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左心衰、血胸。术后随访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 两组患者均术前1d、术后3个月测定肺功能,包括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三项指标。

四、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计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相比,对照组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48h比例、镇痛药使用量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二、并发生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P<0.05。(见表2)。

三、肺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与术前1 d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四、远期疗效比较

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89.1%,5例死亡,2例于治疗后的7个月因胸腔内癌细胞种植性转移导致死亡,3例分别于治疗后30、35、49个月时因癌细胞广泛转移死亡,生存病人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对照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86.9%,6例死亡,3例于治疗后的7个月、11个月因胸腔内癌细胞种植性转移导致死亡,3例分别于治疗后30、33、36个月时因癌细胞的广泛转移死亡,生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χ2=2.065,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3年生存情况比较

讨 论

近年因大环境及生活水平的影响,非小细胞癌(NSCLC)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手术治疗是治疗Ⅰ期NSCLC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通过对病变部位肺叶整体切除而达到治疗目的。但高龄患者因体质弱,免疫力低,多伴有一种甚至几种基础慢性疾病,无法耐受肺叶切除术,故不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3-4]。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胸腔镜下的肺亚叶切除术被临床医师接受并应用,在高龄NSCLC患者的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

多数学者研究认为肺亚叶切除术对于肺部的恶性肿瘤不能彻底切除,且手术入路较为复杂,局部复发率较高[5-6]。因此,肺亚叶切除术长久以来被认为是种妥协操作,只能应用于心肺功能不足,不能进行肺叶切除手术的NSCLC患者。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证据,显示肺亚叶切除术能够保证对Ⅰ期的NSCLC进行完整切除[7]。有研究表明肺亚叶切除术治疗Ⅰ期NSCLC的临床效果可能相对于肺叶切除术甚至更优[8]。近年来,越来越多的Ⅰ期NSCLC患者,因伴有各种基础慢性疾病或是心肺功能不能耐受常规的肺叶切除术,而接受肺亚叶切除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2010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Ⅰ期高龄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略高于观察组,无明显差异;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48h比例、镇痛药使用量比较,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这与观察组手术中切除的组织较少有密切关系,而且在保护肺功能方面也强于腔镜下的肺叶切除术[9]。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胸腔镜下的肺亚叶切除术治疗Ⅰ期NSCLC安全性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有明显效果。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这与Koike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10],肯定了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在治疗Ⅰ期高龄NSCLC方面的效果。由于肺亚叶切除术的开展,使术中肺组织损伤减少,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11]。而在术后,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明显快于肺叶切除术,疗效更佳,且免疫功能也得到提升。尽管术后3年生存率大致相等,但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12]。

综上所述,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Ⅰ期高龄NSCLC虽然术后远期生存率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者接近,但临床疗效较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明显,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1] 朱委,杨战坤,黎志辉,等.非小细胞肺癌的微创手术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60-162.

[2] 马春平,陆亚东,丁浩,等.全胸腔镜手术对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5):495-498.

[3] 张亮.两种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528-1529.

[4] 赵峰,王建军,谢亮.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下三种手术方式的结果比较[J].循证医学,2013,13(2):91-93.

[5] 黄邓君,魏煜程.亚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3,40(1):46-49.

[6] 刘宝东.计划性亚肺叶切除治疗T1aN0M0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0,13(12):1155-1159.

[7] 董明,李昕,周清华,等.电视胸腔镜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治中的应用[J].药品评价,2012,9(27):18-23.

[8] 吴颖猛,黄伟钊,姜海明.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J].广东医学,2013,34(8):1103-1104.

[9] 黄邓君,魏煜程.亚肺叶切除术治疗肿瘤直径≤2 cm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3,25(1):49-51.

[10] Koike T,Yamato Y,Yoshiya K,et al.Intentional limited pulmonary resection for peripheral T1 NO M0 small-sized lung cancer[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3,125(4):924-928.

[11] 沈海波,胡天军,杨振华.胸腔镜肺亚叶切除术治疗I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J].浙江医学,2014,36(3):215-217.

[12] 史学良,罗杰,方秦模,等.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3):3675-3676.

Evaluation on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oracoscopic pulmonary lobectomy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EXue-dong,ZHANGTong-qin,WANGShi-ping,MAWei,KOUYing-li.

DepartmentofThoracicSurgery,People’sHospitalofJianyang,Jianyang,Sichuan6414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oracoscopic pulmonary lobectomy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hods 60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evide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ung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 reduced evidently (P<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evide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evident difference in three-year survival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oracoscopic pulmonary lobectomy has evident clinical efficacy and it is safe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oracoscopic surgery; pulmonary lobectomy; efficacy

10.3969/j.issn.1009-6663.2017.06.012

641400 四川 简阳,简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

2016-10-19]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高龄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128层螺旋CT显示肺叶间裂的最佳重建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