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组织理论下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研究

2017-06-11史磊

体育风尚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建设

史磊

摘要:在高中校园的多种文化建设当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通过介绍自组织理论的内涵,对自组织理论在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运用进行探究,以期对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自组织理论;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自组织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与自组织相对应的是他组织,即客观事物在外界的干扰下的演化过程,因此,自组织简单来讲就是客观事物在无外界干扰下形成的自行演化。自组织理论的研究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哲学等多个领域,其方法论在教育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教育教学研究中,自组织理论构建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教学主体在系统中能够通过自我约束实现从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的过渡,在自组织理论中,主体的自组织能力越强,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越强。体育教学是高中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对于体育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运用自组织理论构建高中校园体育文化也成了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

一、自组织理论与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文化建设是构成高中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指学校师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体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根据自组织理论要求,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开放性。虽然自组织理论强调的是客观事物在自行组织内部结构中的价值,但是这并不否定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在建设中的开放性,相反,高中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必然要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只有在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中,才能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并让各种文化在冲突与磨合中找到新的契合点,以保证校园体育文化的与时俱进;2.非线性。从数学的角度讲,线性是一种有着固定运动轨迹的发展模式,而非线性则恰恰相反,各种因素在客观事物发展结构中都会对其排列组合的方式产生影响,并产生一个新模型,在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受系统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影响,其建设轨迹并不是沿着某一个方向固定发展,而是朝着多个方向螺旋式发展,而这也恰恰就是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3.远离平衡态。平衡态或接近平衡态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处于平衡态或接近平衡态的系统是缺乏活力的,而在自组织理论的指导下,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则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即每一个高中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都会依据自身的客观条件而有所差异,这种差异在文化交流中必然会体现出来,从而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并在动态演变中打破原来的平衡状态,向新的平衡状态发展;4.起伏性。系统内部的起伏涨落是自组织结构调整的内部原因,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而在变化调整中,其会由于内在的教学因素而出现变动,也会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起伏,并在自组织过程中构建新的体系。

二、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中校园体育文化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建设,即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体育文化制度建设。其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建筑、体育雕塑等一切与体育活动有关的物质财富;精神文化建设包括体育观念、体育意识、体育目标、体育精神、体育情感、体验理想以及体育风尚等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体育文化形式;文化制度主要包括体育规章制度、体育课程系统、体育教学手段、课外活动、体育知识交流机构等。体育是高中素质教育的主要学科,在繁重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构建活泼、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对于缓解学生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讲,构建高中校园体育文化,首先,有利于实现体育的教化功能,让高中生在体育文化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体育竞技中活跃思维,实现智力的启发;其次,有利于实现体育的健体功能,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争分夺秒的学习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不断被压缩,而利用多样化的校园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缓解其身体过度疲劳的状态,让学生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更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应对高考;最后,有利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校园体育活动竞争性、娱乐性、艺术性的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新的兴趣点,让学生在运动中缓解身体压力带来的精神疲惫感,并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进而形成对体育运动的更高要求,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三、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重要阶段,而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实现体育教学发展的前提条件,其建设情况的好高校开展气排球运动的现实意义及分析

文/陈念 韦汉国

摘要:气排球运动是由排球运动发展起来的一项群众性体育运动,气排球的运动量相对于排球来说,更小一些,没有那么激烈,但同时也能更多地锻炼身体,具有很强的运动性、休闲性和娱乐性。气排球运动作为一项新兴体育运动,深受我国公众的认可和喜爱,已经在我国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推广,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各大高校当中,气排球运动课程的開设和教学还存在很多现实性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高校体育教学经验,首先分析了气排球运动的各项特点来重点探讨在高校中开展气排球运动的现实意义,然后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开展策略,希望能够切实推进气排球活动在各大高校的开展,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导致这项活动当中,充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高校;气排球运动;现实意义;探析

气排球运动属于排球运动的一个衍生项目,相对于排球运动来说,更加注重身体的有效锻炼以及多方人员的有效参与,使得人们不仅可以充分享受排球运动的乐趣性,又不至于由于运动过于激烈而受伤,所以气排球运动非常适合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推广。同样,高校开展各项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气排球运动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所以在各大高校中积极地推广气排球运用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在高校中开展气排球运动的现实意义,以及在各大高校中有效地推广气排球运动的具体途径,希望为气排球运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气排球运动的特点以及高校开展的现实意义

(一)气排球运动具有广泛性

气排球运动在规格上与传统的排球运动没有太大的差别,同样也需要长为12米,宽为6米的运动场地以及高约2米的排球网。但是气排球运动使用的是软塑料的排球,球体的质量和硬度远远低于传统排球,这就是大大提升了参与活动人群的安全性,降低了排球运动的准入门槛,使得各个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素质的人都可以参与到气排球运动当中,所以气排球运动具有广泛性。

(二)气排球运动的技术要求较低

另外,从气排球的运动难度来说,气排球的运动难度也远远低于传统排球的运动难度,其对于参与者的技术要求比较低。在传统的排球运动当中,由于高度的竞技性使得参与者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所以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们很难真正参与到排球比赛当中。但是在气排球运动当中,由于所用的球体质量比较轻,所以参与者具有接发球的力量,再加上气排球的运动速度也会大大降低,使得参与者拥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进行接发球动作。所以气排球运动对于参与者的技术要求非常低,这就大大降低了气排球运动的准入门槛,即使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都不是很强的人可以参与到气排球运动当中,充分地享受气排球运动的趣味性。

(三)气排球运动能够很好地锻炼身体

在高校开展气排球运动,可以使得高校的教职工以及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气排球运动当中,由于气排球运动对于参与者的技术水平要求并不高,所以气排球比赛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参与运动的双方都至少可以完成多个回合的接法球动作,一场比赛的持续时间比较长,所以参与者都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充分地锻炼身体。但与传统排球不同的是,气排球运动的运动强度比较低,所以即使完成一整场的其排球比赛也不至于会给身体带来疲劳性伤害,对于参与者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四)气排球运动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文化的发展

在高校开展气排球活动还可以有效地推进高校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可以大幅度提升高校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主要是因为气排球运动是一项群体性运动,其要求的参与人数比较多,一般至少需要十个人参与到比赛当中。所以在气排球比赛过程中,高校学生必须要学习如何与队友合作,彼此协调、彼此配合,保证能够有效地完成技术动作。一场比赛下来,全队人员的感情和亲密度会大幅度提升,从而全队人员都可以充分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巨大力量以及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和他人团结互助的具体方法。所以在高校开展气排球运动,可以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逐步培养起深厚的感情,充分体会到团结互助的精神,这对于高校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五)气排球运动有助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最后,在高校中开展气排球运动还有助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根据调查,在已经推行气排球运动的高校当中,气排球运动无一例外都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很多高校还在校内组织了一系列的气排球比赛活动。这主要是因为气排球运动可以吸纳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当高校的各个学院都如火如荼地进行气排球的相关训练活动时,可以很好地活跃高校的教学气氛,充分丰富高校教职工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外,高校与高校之间还可以举办气排球联赛,加强了各個高校的交流和联系,使得各个高校都能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生命力,极大地推进了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高校开展气排球运动的现状

(一)高校气排球运动普及率比较低

虽然气排球运动存在诸多好处,但是毕竟发展的时间并不长,所以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当中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很多高校并没有充分认识气排球运动的重大价值。以福建省为例,福建省省内有数十所高等院校,但是只有3所高校开展了气排球运动,大部分高校仍然倾向于选择篮球、足球、网球等普及度更高的球类运动。另外,虽然气排球运动对于参与者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这也使得气排球运动不具备排球运动的刺激性和竞赛性,对于喜欢追求刺激的大学生来讲,吸引力并不大。

(二)高校缺乏标准的气排球运动场

在我国普及程度高的球类运动主要是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等,所以大部分高校在修建运动场所时也只会配备标准的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和羽毛球场,并不会有很多高校为学生修建专门的气排球运动场。再加上很多高校的运动场地十分有限,特别是在足球运动场占据了大部分面积以后,很难再拥有足够的场地用来安排其他运动的活动场地。最后,即使高校开展了气排球运动,但是也不会专门修建标准的气排球运动场,所以很多学生只能选择一些空旷的场地,临时划线来进行气排球比赛,这种简陋的运动场所严重阻碍了气排球运动在高校的广泛推行。

(三)高校缺乏专业的气排球教师

正因为气排球运动在我国高校的普及率并不高,很多学校领导也并没有意识到隐藏在气排球运动背后的巨大文化价值,所以绝大部分的高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气排球类的体育选修课,这就使得很多高校学生根本无法了解到气排球这项运动,更别说积极地参与到气排球运动当中。另外,即使部分高校开设了气排球运动的体育课程,但是高校学校也不会为了这项没有广泛普及的运动招聘专业的气排球体育教师,只是选择学校的一些体育教师为学生简单的介绍气排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和基础技巧,所以高校学生即使选修了气排球课程,但是由于教师的专业性不足,所以也很难了解完善的气排球运动知识,学生的气排球运动水平也难以获得长足的进展和提高。最后,由于高校对气排球运动的重视不够,所以对于气排球运动的相关比赛也不够重视,并不会为气排球运动设置专门的训练场地和训练教师,导致高校气排球运动队的整体水平不高,也不能在比赛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严重打击学生参与气排球运动的积极性。

三、促进高校气排球运动开展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气排球课程建设

通过上文分析,显然气排球运动不能在各大高校当中有效的开展,是因为各个学校的领导对于气排球运动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所以想要实现气排球运动在高校的积极推广,高校领导必须要首先给予气排球运动充分的重视。首先各大高校应当将气排球课程作为学生体育锻炼的必修课程,在大一阶段就让学生接触和了解气排球运动,高校体育教师要在课堂上认真地为学生介绍气排球运动的巨大价值,比如其对于技术型要求不高、同时安全性很强,所以大部分的高校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享受到气排球运动的乐趣。另外,高校也可以在每学期组织气排球比赛,要求各个班级都必须选出学生参与到气排球比赛当中,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真正意识到气排球运动的趣味性,最终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到气排球运动当中,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目的。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教学反馈,对于学生对于气排球课程提出的相关建议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可行的基础上就要积极地进行解决,保证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加科学的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气排球运动的喜爱之情。

(二)加强气排球场地器材的建设和气排球教师培训

目前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没有专业的气排球教师,但是基本上每个高校都有专业的排球教师,所以各个高校针对开设的气排球课程,只能选择让专业的排球教师来担任。由于气排球运动是排球运动的衍生运动,所以其使用的技巧和战术与排球也大致相当,所以高校的气排球课程可以采用排球课程的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重点向学生讲解排球的战术和技巧。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高校必须要加大对于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和经费投入,一方面是要组织高校的排球教师去参与专门的培训,学习气排球教學课程,提升高校体育教师对于气排球运动的认识,充分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应当积极地招聘气排球专业教师,保证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学生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 另外,气排球运动虽然对于参与者的技术要求不高,安全性也比较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参与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意外,特别是很多高校的气排球运动场所都不是标准的运动场所。所以高校还应当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尽快为学生修建专业的气排球运动场所以及配置专业的气排球运动器材,为学生提高必要的学习设施,使得学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和参与气排球运动。

(三)提高气排球课外活动和比赛的组织水平

由于气排球是一项娱乐性很高的群体性运动,所以各大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来练习在体育课堂上学习的气排球的相关战术。学校可以通过学院或者学生自行组织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气排球课外活动当中。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气排球比赛,以班为单位,要求每个班集体都必须派出一支队伍参与气排球比赛,然后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参与学校校队的队伍,选拔出来的队伍就可以参与各个高校之间的气排球比赛。只有将气排球比赛的规模扩大,才可以引起高校学生的广泛关注,所以高校要特别重视比赛的组织水平,学校方面要与其他高校取得积极的联系,尽可能与其他高校一起联合举行;类似于篮球联赛的气排球比赛。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气排球比赛是一项参与度高、安全性高、对于参与者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要求不高的一项运动,但是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又可以充分锻炼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提升参与者的团结精神,所以各大高校应当给予气排球运动充分的重视。各大高校首先应当将气排球运动作为必修的体育课程,另外要加强气排球教学的师资力量的建设,建设标准的气排球运动场,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设备。

参考文献:

[1]许翰声.普通高校女生中进行气排球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科技信息,2013(1).

[2]姚鲆.气排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与推广前景[J].体育科学研究,2013,11 (2):25-27.

[3]贾齐.软式排球的教学效果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3(12).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坏直接影响着高中生对体育运动的价值评价。在终身体育的背景下,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在建设中仍存在着几点问题:1.高中校园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首先就要具备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但是近年来,虽然在国家、社会的支持下,高中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依旧突出,体育场馆缺失、操场面积狭小、体育器材不足、塑胶跑道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体育文化的建设;2.高中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落后,目前在许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依然存在,学校在文化建设中习惯于用体育场地的面积、学生的体育成绩、设施的质量、举办或参加体育比赛的次数等硬性指标来衡量体育文化的建设情况,而在体育意识、体育理想、体育观念等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从而导致了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匮乏;3.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雷同的现象严重,高中阶段,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而忽视了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学校在体育文化建设中也缺乏系统的规划,常常是照搬其他学校的建设情况,这种雷同的体育文化内涵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选择,更制约了高中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4.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缺乏人文关怀。教师在校园文化拓展中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只能从单一、刻板的体育教学指标对学生的体育发展情况进行衡量,这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无法体验到人文主义情怀,从而影响了情感教育的渗透,制约了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

四、自组织理论下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措施

(一)实现多元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高中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开放系统,在建设与发展中不仅遵循着教育系统运行的规律,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建设中,我们应该重视多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与互补,保证校园体育文化的自由与开放。学校在体育文化建设中,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度,从高中生的需求角度出发,构建体育课程,并保证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另一方面要注重与外界环境的交流与沟通,积极吸收与借鉴其他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取长补短,推动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增强自组织的学习与渗透

自组织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意义在于通过建设内部竞争与协同模式实现主体的自行改进与提高,因此在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学校因该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学校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一个开放性的体育教学平台,学生通过登录平台能够及时了解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宣传的体育文化以及不同的体育课程,并结合自身条件,恰当选择体育实践活动,此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获得自组织的能力。

(三)实现高中体育的自我激活与动态调整

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只根据体育教材的要求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进行安排,而学生也只能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开展体育活动。在自组织理论的指导下,高中体育课程应该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一方面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发挥教学主体的作用,配合教师丰富教学资源,实现体育教学的动态调整。

(四)提升高中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关键性因素,在传统教学体制中,体育教师多处于边缘化的位置,而在自组织理论的指导下,学校应该改善体育教师的地位,一方面根据国家标准,改善高中体育加试的待遇,以调动其参与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素质培养,通过专业人才吸引、定期培训等方式优化体育教师结构,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五)加强对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支持

高中体育文化建设离不开多方面力量的支持,根据自组织理论指导,教育部门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该加大对学校的物质和精神支持,通过财政拨款、组织教学研究、组织高中生体育活动等方式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的支持,增加对高中校园体育基础社会建设的资金投入,让学生获得一个更优质的体育活动空间,进而实现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获得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运动的技巧,还能够在运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以及人格的全面培养。因此,学校、教师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该以自组织理论为指导,为学生自主发展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菊,戴军,解月光.自组织理论及其教育研究应用前景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01:37-45.

[2]党雁奕,张永刚.体育文化建设研究分析——以延安市市高中学校为列[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6:91-92.

[3]徐亚涛,蒋杜,王惠.自组织理论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06:124-125.

[4]李玉强.高中体育文化的价值理念与课程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6,23:154-155.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