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体能训练策略

2017-06-11黄志锋

体育风尚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高职院校学生

黄志锋

摘要: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是培养人才的基础,而结合近些年的数据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体能不断下降,这无疑是不利于社会人才养成的,因此在此形势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要把学生的体能培养放在首位,强化学生体能训练研究,从而为中国梦的伟大缔造提供推动力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体能训练

体能是身体素质水平的总称,即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是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体能强健是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基石,因此学生拥有强健的体能十分重要。为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把学生的体能培养放在首位,从而在全方位的体能训练中,为学生的成才就业提供保障。

一、高职院校学生体能现状

高职院校是社会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而高职院校学生则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因此高职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十分重要,而随着近些年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高职院校学生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较为普遍,学生体能素质下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公认的话题。如在2016年全国青少年体能调查中显示,近二十年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能素质持续下降,大学生的近视率达到93%、肥胖学生比例迅猛增加。此外在《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中也显示,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等呈现下降趋势。而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体能下降,免疫力、代谢水平、心肺功能、外界适应能力等也会随之不断下降,并且会引发诸多的健康问题,如有调查显示,有45.79%的学生因近视而导致学习下降,此外在VilaG对155名肥胖青少年的研究调查中,有24%存在不同程度的个体精神障碍[1]。由此可以看出,现下高职学生的体能状况不容乐观,并且已经呈现十分严峻的趋势,为此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十分必要。

二、高职院校学生体能训练策略

(一)强化体育课程管理,注重体育训练

高职院校学生体能素质下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与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不够严谨、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无法保障有很大的关系,如在很多的高职院校中,很多体育教师在完成授课任务后就对学生不管不顾,还有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只开半年到一年,极大的缩短了高职体育教学课时,这种将体育课程视为可有可无的教学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体能训练。为此在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必须要强化体育课程管理,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意识,这是改变现下高职院校学生体能状况的本质措施。如在高职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必须要保障每周至少对学生进行75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训练,同时要实现中等度和高强度两种训练活动相结合的组合,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训练密度,将体育课程真正的重视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体能训练得到保障,从而肩负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2]。

(二)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加大经费投入

不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致使很多体能训练活动无法展开,这是导致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高职院校强化学生体魄,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加大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训练器材及良好的训练环境,这是落实学生体能训练的保障。为此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加大体育资金申请,或者向社会企业联合合作、申请赞助,从而缓解内部教育资金紧张的问题,通过体育教育经费的逐渐提高,从而使体能训练设备更加完善,体育训练器材更加齐全,在充足的训练资源下,为学生的体能训练效果提供保障[3]。此外还应该强化体能训练器材管理,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空闲的场地上安装丰富的体育设施,为学生尽可能的开放体育场馆场所,避免出现因设施少、场地小,而影响体能训练开展的情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强化器材检查和回收,避免体育设施资源浪费损坏,在体育设施和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下,为学生进行更加科学的体能训练,从而促使高职院校学生体能素质不断提升。

(三)改革体能评价体系,提升体能素质

学生体能发展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也是导致现下高职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为此笔者认为,在体能训练实施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体能训练和体能考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将学生的体能考核成绩与毕业成绩相挂钩,这样才能真正的引起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视,从而为学生的体能素质提升做出保障。为此首先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能训练课程时,应对学生的课程参加次数和参加时间、课程表现等进行记录,并将这些作为学生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其次每学期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专门化的考核,考核标准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出发,强化体能测试指标的权重,并且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速度与耐力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考核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科学的制定评分标准,主要评价内容可以从短跑、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俯卧撑、体前屈等几个方面展开,基于学生近些年体能不断下降的現状,科学改革评价体系结构,从而为学生的体能训练提供保障。

(四)贯彻落实保障制度,推动体能训练

在高职院校学生体能训练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体能训练得到有效的落实,加强现有体育保障制度的执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只要在高执行力的体育保障制度下,才能为学生的体能训练提供有力保障。高校体育保障制度中,对学生的体能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长久以来,现有的体育保障制度不过是一纸文书,虽然整体的制度很完善,但是执行力度却十分低下,为此在高职院校学生体能素质不断下降的今天,必须要强化体育保障制度的执行能力,而显然这单依靠教师或者某个个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体育保障制度的落实,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配合,这样才能认真执行、贯彻行动。同时社会也应该发挥出自身的舆论领导力量,强化学生体能素质锻炼的方面的报道和宣传,让终身体育理念更加的深入人心,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体育保障制度不再是一纸空文,在体育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下,促使学生真正的能够得到终身受益。

(五)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科学训练体能

高职院校学生体能训练开展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体能训练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学生的体能训练水平具有直接影响,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体能训练教师队伍。为此笔者认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应该从教学、训练、教研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作为指导观念的基础,从而结合院校实际情况,使用有利于学生体质训练兴趣激发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为学生科学的体育学习提供保障。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大对教师体能训练方面的业务培训,如训练方法、训练活动开展方式等,从而在教师训练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得到更加科学的训练[4]。最后是加大教研能力与教学能力的转化,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研的科学和实用性,在发挥体育科研引领作用的基础上,促使高职院校学生体能训练更具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从而推动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

(六)结合健美健身追求,高效训练体能

在高职院校学生体能训练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健美健身需求展开训练,促使体能训练与健美健身有机结合,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体能训练参与意识,从而实现高效训练的目的。如在对体型较胖的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可以告知学生体能训练,可以消耗人体内多余的脂肪,从而实现恢复形体、保持优美线条的作用,这样这些体型较为肥胖的学生,势必可以更加主动参与体能训练。而在对身体瘦小单薄的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可以告知学生体能训练可以增加肌肉,促使体格更加强壮,从而实现形体塑造的目的[5]。而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学生而言,若是想要持久的保持体型,就必须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锻炼,没有任何捷径可循。而长此以往,学生会自发的认识到,健康的体魄是耐力、速度、韧度、力度等多个方面的结合,是实现健美的重要途径,也是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而当学生能够接受这一观点时,就会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这也就是实现了高职院校体能训练的目的。

(七)加强体育社团建设,构建训练氛围

在高职院校学生体能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体育社团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全校健身、终身体育”的训练氛围,从而为学生弥补体育课程训练时间的不足,让学生彻底的脱离静坐状态,在娱乐和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的体会体能训练的乐趣,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健康体魄塑造提供保障。如高职院校可以引导学生组织创办传统体育项目社团,如篮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等,还可以组织创办一些新型体育项目社团,如轮滑社、体操社、武术社等,此外还可以将一些课外体育活动和小型体育竞赛等体育任务,交由这些社团组织负责,这样的体能训练方式,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能训练意识。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障高职院校体育社团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要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体系,同时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原则让学生遵守,每个参与体育社团的学生,在享受社团权利的同时,还应该承担相应的任务,如社团开展时间选择、社团场地建设、制定社团活动内容等,从而在明确的管理组织下,为学生构建更为有序的体能训练环境。

(八)开发学生运动意识,创新体能训练

在高职院校学生体能训练过程中,不能强制性的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这样是无法实现理想训练效果的,为此必须要不断的创新体能训练方式,强化学生运动意识开发,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训练对于学习和人生的价值,这样才能为体能训练效果做出保障。首先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固定式的训练模式,在保障训练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增强体能训练的趣味性,从而防止学生对体能训练产生抵触心理,促使学生运动意识得到开发。其次是体能训练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速度、耐力、柔韧性及协调性方面的训练,因此在训练中,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耐受能力,合理的为学生增加训练强度,注重个性化训练方式的应用,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制定不同强度的训练模式,这样才能实现学生体能训练的可持续性,促使学生的运动意识得到更好的开发,为学生的体能训练提供持久的保障。

三、总结

体能素质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石,因此在今后的高职教育開展中,必须要全面的重视大学生的体能价值,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能训练,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强健的体魄,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策略探微[J].新校园(上旬),2017(10):126.

[2]何贝娜.浅析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的锻炼[J].考试周刊,2017(30):166.

[3]陈云群.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能测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视界,2016(01):146+143.

[4]王飞.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分析[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5(01):112-113.

[5]李雪峰,于晓东.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能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25(01):82-84.

(作者单位:大连职工大学)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高职院校学生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赶不走的学生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学生写话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